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D·H劳伦斯女性观的研究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把他看作女性主义的支持者或者是极端霸道的"男权主义"者,到一分为二地看其女性观的矛盾性及变化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劳伦斯家庭生活、时代背景和《儿子与情人》中不同花朵代表的三位女性复杂、矛盾的形象这两方面的分析,指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体现了劳伦斯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奥兰多》是伍尔夫的经典小说,全称是《奥兰多——部传记》,是一部关于四百年来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及文学经典的确立的小说。本文从酷儿理论角度阐释此小说,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一)《奥兰多》向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二)它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三)它希望消除一切歧视和偏见,构建和谐融洽的社会气氛。结论是此小说展现了伍尔夫超前的酷儿理论,及小说给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唱响了女权主义的号角,影响了世界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塑。她的"双性同体"的创作思想,同样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女作家陈染。陈染的"超性别意识"堪称为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的姊妹篇,并有其更为深远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对二者理论的具体探讨,以期为更多女性打开属于"自己的房间",透视其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历史"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研究卢卡奇思想,必须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卢卡奇改造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而形成的"历史"概念,阐释其地位、实质,从而在此基础上评价指出了卢卡奇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渗透到各领域。近年来,多个国家及地区也在大力学习《论语》思想,中华民族真正地做到了弘扬国学。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存在着诚信缺失,道德水准下滑,陈旧思想泛起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如下对策:(1)根据已取得的成果,采取"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加以教育;(2)加强各大院校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积极开展践行当代大学生修、齐思想教育的活动;(3)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论语》"修、齐"思想值得我们思考、挖掘,进而得以继承和发展,并对人们产生启迪。  相似文献   

6.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本文就档案工作中应服务民生问题阐述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通过《奥兰多》这部小说表明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看法,提出双性同体的观点。这一观点明确表明伍尔夫主张女性和男性从智力和地位上是根本平等的,女性并不逊色于男性,所以女性从本质上是独立的,拥有自我的。在双性同体的前提之下,女性获得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自身的话语权的实现成为可能。伍尔夫双性同体的观念涵盖了后来许多女性主义的观点,也引起后人对女性主义思想当中如何确认女性这个概念的讨论,是一种具有超前性和涵盖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被公认为女性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而作品的女性意识不仅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体现出来,在男性的衬托下其女性意识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彰显。文章分析了柯林斯对伊丽莎白女性意识的反衬,代表夫权的达西对伊丽莎白女性意识的肯定,代表父权的班纳特先生对伊丽莎的女性意识的赞赏,从而阐述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9.
古代仁人志士的著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救荒思想,《礼记》、《管子》、《救荒活民书》、《荒政辑要》、《康济录》等著述以及朱熹、王安石、林希元、包世臣、林则徐、左宗棠、陈炽、经元善及沈葆桢的著书中均蕴含着丰富的救荒思想,其均在当时荒政实践的基础上,对当时的荒政制度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其救荒思想。总之,中国救荒思想起源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根源于儒释道及仁政思想,救荒思想的根本是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约翰·邓恩作为一代玄学派大师,作品以奇思妙喻著称,然而作为一位男性作家,他在很多诗作中都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甚至在一些作品中公开地轻蔑女性,这些都使他成为男权作家的代表。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观点分析邓恩的诗作《别离辞:莫悲哀》、《歌》和《跳蚤》,揭示其强烈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对现代旅游景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论语》思想对韶山景区进行解读,发现在景区管理中存在忽视"为政以德",管理简单粗暴;忽视"中庸"之道,景区定位不准;忽视"人不知而不愠",缺乏对游客的合理引导;忽视"君子无争",利益相关者关系处理不当等诸多问题。借鉴《论语》的思想,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加强景区制度管理;应"人不知而不愠,不以君子乎",加强游客管理;应"揖让而升",合作共赢,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代表作,小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借助多种意象来表达情感。其中"房子"这一意象贯穿小说的始末,它的内涵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的发展变化:从种族歧视、不平等到对女性的羁绊,从父权的压迫到女性自由的港湾。以房子为载体,桑德拉·西斯内罗斯表达了对种族、性别和女性身份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旦角,因在"情、理"对抗中对"情"不懈追求而感动受众。然影响其反抗精神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诗经》为影响其性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诗大序》中"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规范对其行为和心理有影响。由此,《诗经》在《牡丹亭》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15.
吴超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4):11-15,68
"三礼"中《周礼》和《仪礼》经过历代儒者整理和诠释,钻研得最为透彻,大、小戴《礼记》研究则相对较少。朱彝尊的《经义考》中"三礼"占有很大部分。以《经义考》内所收录的"三礼"资料为线索,阐释清初《仪礼》问题及其历史渊源以及当时《礼记》研究兴起的背景与原因。"三礼"中,朱彝尊更重《仪礼》,突出的正是《仪礼》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这在明清之际,诸儒的礼学思想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陈学昭的代表作《工作着是美丽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女性的典范,对进步男性人性中残留旧毒的批判,对女性友谊认识中的超前意识及其自我批判,构筑起了她文学创作和对社会认识的思想高度。世界妇女文学可望在这里找到佐证。《工作着是美丽的》下卷中的故事隐喻与叙事策略,于今重谈,会开启我们对历史思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笑笑生的《金瓶梅》通过塑造两个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曹七巧和潘金莲,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人欲的放纵和人性的禁锢一样,都在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由此得出"节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革"暴力是余华在小说中极力呈现和思考的主题,一些涉及暴力题材的小说显现了"暴力美学"。这种对暴力的极端渲染,其本质原因是作家和现实存在的紧张关系。余华不同时期的小说体现了处理这种紧张的方式,在早期的《一九八六》和近期的《兄弟》中,余华表达了对"文革"暴力不同的看法。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反映了余华关于"文革"暴力叙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孙绰《游天台山赋》、《遂初赋》等文章因其文采辞藻独特而被很多人所注意和推崇。已佚的孙绰《论语孙氏集解》,皇侃《论语义疏》保存有三十一条,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采此三十一条合为一卷,虽然材料很少,却是研究孙绰思想的重要资料,这些重要资料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研究上是空白。以孙绰《论语孙氏集解》三十一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玄学成分。主要认为《论语孙氏集解》中大量出现了"本"、"理"、"玄"等玄学概念,这些概念是先秦两汉《论语》注中所未曾或者很少出现的,说明孙绰《论语孙氏集解》深受玄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玄学色彩;同时,指出孙绰玄学思想受郭象影响最大。最后,对儒藏精华编104册中皇侃《论语义疏》记载的孙绰《论语》注的三十一条和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记载的《论语孙氏集解》三十一条进行校对。  相似文献   

20.
陆九渊是"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对后世影响很深;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其理论体系占据着中国宗教的主体地位。在宋朝"三教合流"的背景下,陆九渊思想受到了禅宗的深刻影响,和禅宗有融会贯通之处,但陆九渊在吸收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又对禅宗做出了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