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等新要求,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深化、深度和深层研究,无论对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轨迹、发展轨道与方向的把握都至关重要。为此,应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放置到世界经济文化大视野中、中国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大体系中、中国知识分子发展背景大脉络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社会"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爱教为职,生以受教为责"大环境中、学校"教育的自信、学校的自觉、教师的自强、学生的自立"大氛围中去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关于国学、炎黄等"宏大文化"的品评争论,令人眼花缭乱。文化,在一些人眼中,成了名利炒作的工具。"功利文化"大行其道的同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上关于"一分为三"的命题已经争论了十七年,作者认为"一分为三"具有普遍性并论证其产生的根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虽然,这场争论中各方各执一辞,但作者希望能逐步确立这一命题,建构立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4.
人文主义哲学在高等教育史中的文化角色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从自我到他者的变易过程。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矛盾演替,不仅影响了其文化角色的历史变迁,也造成了其在高等教育当下时空中的异化与悬空,其价值、理想、教育与空间正逐渐被科学功利主义及其衍生的"科学至上论"、"效率第一论"、"现代优越论"和"适者生存论"文化所异化。未来高等教育所亟需的,并不是人文主义哲学的虚幻繁荣,而应该是其文化角色的真实复归。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北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是在外力作用的驱使下逐步推进的。从北平师范大学到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的落地生根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抗战时期西迁的一个重要硕果。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蒸既服膺于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又对我国特殊时期的高等教育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见解,他将高等教育的一般职能与高等师范教育的特殊意义、西北文化建设的需求相结合,提出了"以教育振兴西北"的口号,通过感召师生、学科建设、民众教育、科学研究以服务西北、开发西北,引领和提升西北文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人们掌握的史料大致相同,结论却截然相反,值得思考。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研究存在用"西方概念"和"现代观念"分析法制发展历程的倾向,在本问题的讨论中,由于对"行政法"概念的不同理解,实际上并非在同一"行政法"意义上争论同一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在中国自己的法律语境下重新思考问题本身和对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少数学者的"诚信危机",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这与当下知识分子遭遇市场化挑战密切相关,知识分子应强化其文化理性、道德理性和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入"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从教育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出发,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络数码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了"视觉读图时代",各种"图像符号"将我们包围并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这场"视觉狂欢的浪潮"中,女性形象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首当其冲地走在了视觉时尚的前沿。视觉图像下的女性形象已日益变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和视觉快餐,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女性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意味和社会观念又反映着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期待和价值判断。本文试谈一下视觉读图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习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激起人内心的憧憬和行动.“中国职业教育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就“中国梦”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等做出阐释,为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而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唐中叶刘晏理财和杨炎两税法改革的回顾,认为以往研究者对刘晏和杨炎改革给予的正面评价需要再评价。刘晏所实施的以增强国营经济和提高国营经济效益的改革积极作用有限,在其死后其理财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两税法改革使得政府开支无法受到有效约束,改革后果是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文章提出,评价一项改革政策的好坏不能以“公”(国营)或“私”(民营)为标准,而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能以“新”或“旧”为依据,而是看其是否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它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为此,音乐教师必须把握音乐教育这个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纪念馆公益化在国外已开展了较长时间,在我国则刚刚开始。长期以来我国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区点.实行有偿参观,并形成了市场机制下的发展模式。然而当它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后,市场发生了变化,纪念馆的旅游转型问题凸显。从市场需求入手,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重点探讨了转型中游客的旅游动机及其行为,结果显示:了解历史文化是纪念馆公益化后的基本需求市场、陪孩子游览增强爱国教育是散客的主要市场、作为地标景点游览是潜力需求市场、修学旅游是专项需求市场。根据游览组织形式不同讨论了团体游客和散客的时间行为和空间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蒋介石、蒋经国当政时期,台湾当局为了政治需要,对传统儒学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特别对青少年的教育效果显著,抵制了全盘西化和台独思潮,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台湾是中国领土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互动共进这一唯物史观立场之上的,反映的是人、自然、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思想。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发展思想的复兴,也是对当代人类发展实践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严重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和价值危机等不和谐发展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7.
孙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他将战争中的生活素材在自觉的艺术选择中提纯与净化,将人生诗意化、理想化,一般很少正面地描写战斗的具体过程和战争的惨烈与血腥,而是以战争为背景,极力凸显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人性美与高尚情操,并以此构筑了作家人生理想中的伊甸园。这既有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有“五四”启蒙文化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还有战争时期时代体验在作家身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高职贫困生就业更难,如何帮助高职贫困生成长成才是一个事关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为此,针对高职贫困生经济压力大、心理压力大、学习压力大、综合素质低和社会资本低等五个特点,根据帮扶高职贫困生的现状,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帮扶体系,切实解决高职贫困生成长成才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31年后,毛泽东由于受到当时执行"左"倾路线的临时中央的排挤而到革命的后方主持苏维埃政府工作。当时党内就如何处理战争和经济建设存在两种错误观点。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到才溪乡对乡苏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写出了《才溪乡调查》,用事实证明了战争和经济建设可以同时进行的正确性,澄清了党内的两种错误倾向。毛泽东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的研究精神,为现阶段实现我党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打造国际购物天堂、时尚之都的上海,需要着力建设上海商业博物馆.脉络的设置上要简单、清晰,能让人循序而进,步步深入,可从“城、市、街、店、品、人、文、事、具、梦”十字上有序推进.上海商业博物馆的建设,应当是会商旅文结合的全新业态.本文就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