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住房的供应方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公共住房适用对象的不同,将公共住房分为三类: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对于每类公共住房,政府和其他供应参与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文章认为,政府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供应原则,采用建造、收购、补贴等方式,通过出租或出售形式,向住房市场的弱势群体分类提供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以此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对于中低收入群体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政策方面,主要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等,旨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特别是中低收入这一群体的居住条件。然而,其在建设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我国政府应从加大资金投入,拓宽住房保障资金渠道,完善住房法律法规体系,成立专门的运行与监督机构等方面入手,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改善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使更多老百姓住得起房,住得好房。  相似文献   

3.
解决“夹心层”阶层的住房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按照国家保障体系面向“非低收入群体”着力转变的理念,对于这部分人群的住房保障可以通过探索和发展公共租赁房制度这一新的住房保障模式来解决,本文通过对公共租赁房的正确定位,针对公共租赁房制度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指出我国公共租赁房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外国公共租赁房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提出完善我国公共租赁房制度的政策和建议,以助于我国的公共租赁住房发展顺利达到好的保障效果并实现其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公共租赁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公共租赁房于2010年正式对"夹心层"群体提供住房,该制度很好的弥补了杭州市原先的住房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公共租赁房制度刚刚开始实施,其中也存在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杭州市公共租赁房制度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杭州市公共租赁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此为杭州市公共租赁房制度的改进提供可参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赵静 《中国物价》2011,(11):46-49,29
近年来,住房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保障性住房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负面影响的出现,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新模式。本文在分析湖北目前住房保障状况。并参照国内外公共租赁住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全省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基本构想.尤其是从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两方面进行制度设计,重点解决新就业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进而完善和优化保障性住房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住房保障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国民"居者有其屋",合理的住房保障供应就应该基于人的现实住房需要兼顾未来的住房需求。本文从"三元到四维"的视角出发,对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住房困难的居民规模大、保障性住房供不应求、供应主体单一、分配不公现象严重、住房管理困难、住房保障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保障重点应该放在第一元群体上,保障方式应主要通过以公租房为主的租赁方式实现;鉴于我国公租房制度并未完善,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研究公租房为主的新住房策略对于合理优化住房资源配置、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化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公共租赁房的要求,相关的政策办法也相继出台,我国公共租赁房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蚁族"等涉及到大学毕业生住房状况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惠及大学毕业生的公共租赁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如何针对大学毕业生这一人群提供公共租赁房展开讨论,对我国公共租赁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解决"夹心层"阶层的住房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按照国家保障体系面向"非低收入群体"着力转变的理念,对于这部分人群的住房保障可以通过探索和发展公共租赁房制度这一新的住房保障模式来解决,本文通过对公共租赁房的正确定位,针对公共租赁房制度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指出我国公共租赁房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外国公共租赁房成熟经验的前提下,提出完善我国公共租赁房制度的政策和建议,以助于我国的公共租赁住房发展顺利达到好的保障效果并实现其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陈晓刚  邱辉 《中国市场》2013,(8):75-77,93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政府解决"夹心层"住房需要的保障性政策,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对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规划指导思想和理念还在探索中。本文通过对公共租赁住房如何满足人的需求进行分析,梳理中外租赁房的现状,剖析公共租赁住房分散配建和集中建设对健康城市的多样性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思考、比较。认为要使城市健康充满活力,社会和谐保证公平公正,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形式必须采取分散配建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杨一凡 《商场现代化》2012,(26):308-309
公共租赁房的出现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资金缺口和回收问题。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房建设,离不开民间资本的长期积极有效的参与。目前从国际经验做法看,民间资本在介入保障性住房中主要有BOT模式,PPP模式,REITS模式。本文比较了多种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前民间资本参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发展迅速,正逐步取代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成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公共租赁制度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融资渠道窄、房源供给不足、保障范围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建议.在当前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完善和发展公共租赁房制度可以实现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的“无缝连接”,构建起全面覆盖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共租赁住房是当前我国实物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的重点,但目前仍面临着融资、运营、退出等一系列难题,为此,部分城市开始了租售并举的实践探索,允许承租家庭租满一定年限后购买所承租保障房。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特点的分析研究,并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公租房租转售模式的创新设计,以期为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住房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临汾市房地产业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格局。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商品住宅供给充足,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为补充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形成,宜居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为“十四五”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徐虹  董秀娟 《商业时代》2012,(27):108-110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但受到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本文在梳理我国当前保障性住房的构成和供应体系的基础上,对保障性住房的各类供应分配方式和住房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拟合,从需求者和需求特征分析的角度重新构建了更为有效合理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共租赁住房是未来我国社会保障房的主体。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确定的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关系到中低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和社会资本的进入问题。本文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形成和确定两个层面对我国公共租赁房的价格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政府建设或筹措,所有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人群供应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的确定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租金定价既要考虑投资者的盈利性,又要兼顾保障群体的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补贴能力;既要体现公共租赁住房的社会公益性,又要使投资者回收成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8)
目前,我国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的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多项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了包括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定向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多类保障性住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是一国民生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水平至关重要。保障性住房的价格问题是研究保障性住房的关键,本文以两限房为例研究其价格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保障性租赁房用地均通过划拨方式进行出让,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可寻求代建单位进行建设保障性租赁房。本文基于现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引入代建制建设保障性租赁房,分析集中代建制模式和企业代建制模式的运行框架,并对比分析两者不同,构想BOT代建制模式的运作框架,以促进代建市场发展并保证保障性租赁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主体——新市民的区域分布特点、人口结构特征以及居住特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以新市民为主的流动人口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深圳、上海、广州、东莞和北京五个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占全国的1/3,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城市群人口净流入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约60%的跨省流动人口集聚于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五省市;新市民年龄集中在28-33岁,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单人户占比较高且不断上升,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较低;住房自有率低于60%,房价收入比较高但租金收入比相对较低,租房质量问题需关注。在此基础上,结合部分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探索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思路,即突出因地制宜、需求导向、租住品质、统筹协调,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在住房供给体系中的定位,多途径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多措并举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质量,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与其他制度改革和政策完善的协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它旨在保障大中专毕业生、新就业职工、农民工等既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又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群体。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能够发挥其对于特定群体的保障作用。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为此,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研究和探索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变迁的历史变化,以及公租房制度变迁的动因等方面。之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制度变迁理论提出改进和完善公租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