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合就是创造 四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已日益成为主导的趋势。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综合科学的产生,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横向科学的出现,是科学综合的标志。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等是技术综合的结晶。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导致“需求”型技术的涌现,而“需求”型技术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综合和转移。这个特点反映在生产领域就是专业化基础上的社会化过程的加强,分工—协作型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一些国家在60—70年代经济的所谓饱和增长。 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在农业领域中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推向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新阶段的到来,影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业结构性问题,日益显著地摆在人们的工作日程上。因此,分析农村产业结构变革成因,对产业间的规律性变动和演化进行探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历史时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已成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关键。因此,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过程中,始终要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抓好。  相似文献   

4.
5.
(一) 农村经济继续前进的新课题。普遍推行农业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生产力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 一是农村出现卖粮难、储粮难的情况。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大幅度增长,农民基本生活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又出现粮食剩余。辽宁原来是个缺粮户,现在粮食也达到自给有余,收购量超过销售量的30~40%。国家连年大量超收超储,不仅占压资金,而且会发生损耗。如果国家不收购,又限制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当前粮食产需矛盾是在传统消费方式未改变的条件下产生的,不是粮食生产的过剩。消费促进生产,“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随着粮食消费方式的转变,对粮食的需求将大量增加,必须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得以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6.
7.
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在生产的空间集聚性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历史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农村产业政策,可以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换,进而有力地推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 海安县地处江苏沿海中部的通、盐、扬三市交界处,在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的交汇处。全县94.1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87.7万,农户23.6万户。耕地95.65万亩,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历来以粮棉轮作为主。1981年以后,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人多地少,劳力充裕,多种经营部分项目有一定的基础等情况,提出了“农牧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农村中的产业划分,或者说是农村中生产活动、交换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服务活动之间的社会分工。 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农村产业就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体系,它或多或少要和外界发生联系,受整个社会产业结构变化的制约。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上考察社会产业结构变动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探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对农村人口问题的重要性要有足够认识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间题;在今天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民问题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将逐步实现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变。在这个阶段里,始终存在着农村人口问题,因为标志我国贫穷落后的几个方面都同农村人口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农村社会突发事件分类基本原则,以农村社会突发事件实际损害形成变动过程为基础,构设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分类模型;并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现状及主要特征,从非常态决策、正当人权克减、坚持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方法和社会综合治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和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点建议: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二是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三是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四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基本任务是,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必须有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所造成的生产社会化作为物质前提。社会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交换是城乡经济联系的唯一形式。发展商品经济可以调动人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可以使人们在竞争环境中不停地努力前进;可以促进农村的分工分业。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结构转变是农村工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借鉴并运用现代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手段,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的时间顺序、变动速度与内在关联程度等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实证分析。在与产业结构转变的国际、国内一般规律对比的基础之上,论证了改革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失衡的观点,同时指出这种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时间顺序的差异性;(2)变动速度的差异性;(3)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新观念、新方法、新结构,科学地指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基于这个意义和出发点,对鄂西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谈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全州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鄂西自治州农村是一种稳定型的单一农业结构。因为它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不协调性,二是稳定性,三是自给性。 首先是结构的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村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改革的重要过程。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从观念上、行动上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运动规律,在联系全国、全省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寻找调整的“突破口”,以带动整个农村产业体系各层次——各产业配置、生产力各要素组合及其城乡经济网络格局朝着合理化、高效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农村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 目前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农村工业已占近1/3,“七·五”期间全国工业产值净增值中57.4%来自农村工业的发展,至1990年,全国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主要是乡镇工业企业)已达1.5万家。农村工业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在较  相似文献   

19.
三、我国农村工业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方向的探讨 积极发展农村工业是国家和各地区基于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收入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政策选择,如上所述,农村工业经过80年代的大规模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其活动范围表现为一系列产业特征和空间特征。在市场调节机制下,农村工业的灵活机制使之具有一定的活力,但与其自发性机制相伴随,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与国民经济总体利益相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是当前唯一可行的选择。然而,二者的因果关系并非是那样的直接明瞭。由于理解的差别,人们将产生很大的分歧,并会导致不同的具体政策和决策,反之又会使初衷目的难以实现。本文的意图正是在于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探索出我们应该把握的本质,不致于被纷繁的外表现象和流行的观念所迷惑。 1、问题的提出。从理论上说,调整结构的目的无非是改变产业比例关系,使生产要素的配置合理化。但结构合理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它随着人们的需求、社会与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