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关注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受益者,也应是校企合作的责任承担者。职业教育应该成为企业关注的相关利益主体,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在校企合作中的法律化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素宁 《中国市场》2013,(45):179-180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因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不一致,资源整合难度大。本文分析了政府、学校、企业三大推进校企合作的主体在资源整合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企业参与意识薄弱是导致当前我国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提出要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搭建校企合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创新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政府等是校企工学合作的直接相关方。如果各相关方的责权不清、职责不明、利益难保,就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要使校企工学合作能够长效运作下去,必须明确直接相关方的责权利,确保其责权对等、利益有望。  相似文献   

4.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都热衷于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职业院校管理层应从校企合作的内涵上全面认识,然后制定相适应的机制,在制度层面上与企业方对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运用4RS理论对职业教育市场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变革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由于高校、企业各自的社会角色定位、核心业务职能、关键利益诉求的差异以及合作成本与得利的权衡,现已显现出合作浅层化、形式化和短视化等问题。校企合作应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构建交融互补型利益链,以推动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衔 《江苏商论》2016,(3):82-85
文章从职业教育体系、法律保障体系、体制架构与特征、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分析了英德日澳等国校企合作相关经验。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吸引社会各阶层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校企合作;必须加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扶持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必须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机制;健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必须强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必须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等来促进我校企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应用类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高,要实现学生能够通过在校学习就能实现与企业相应的岗位零距离对接,毕业即能就业,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关系,高紧密度的校企合作就成为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必然需要.校企合作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校企合作必须选择有效的方式使校企双方达到互赢,本文提出了一些方式以供校企合作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乐 《科技转让集锦》2011,(22):208-208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仍然不够深入,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校企合作模式,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一些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梅鹏 《北方经贸》2012,(6):178-179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探索研究有效的校企合作营销人才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整合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建立"企业商学院"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最大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
在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能够增强职业院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使双方都能够明确自己的目的,实现互利互赢。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员工的培训时间,降低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成本,又能够间接地增加企业的利润。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既使得校内的教学设备得以补充,又可以使实训场地得以扩充,达到缓解职业院校实训场地紧张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能力目标。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质就是把企业、职业院校、学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他们搭建一个共同的平台,使他们都能够满足自己的目的,达到大家互利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处于发展的初期,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意愿强烈,但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缺失、强制力不足,高职院校与企业难以共同发展。而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十分发达且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我国应加快明确职责,发挥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积极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增加基础设施,增强校企合作制度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存在大量的欠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企业和职业院校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一些成熟的、应用广泛的校企合作方式在欠发达地区难以施行。文章研究了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地方特点的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可行方式,对广大欠发达地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学改革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应注意的是,当前不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依然问题重重,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因此,本文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企业深层次合作是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的关键,也是有效解决人才资源供求矛盾的途径。学校和企业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层次合作的产教融合机制,应通过完善对校企合作各参与者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对产业、教育融合的主导机制;建立各参与者在产业与教育融合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完善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育人机制等,来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真正对接融合。  相似文献   

15.
王秀荣  刘照军 《中国市场》2014,(35):181-182
企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是校企接轨的最佳方式。然而,我国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服务意识淡薄、经济利益的驱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很多职业院校企业培训职能缺失。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机制。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建立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有效机制的建议,以期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职业院校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虽然校企合作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面临着观念落后、政策不够完善、规范不健全、机制不和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要想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快速发展,必须要找到正确的职业院校发展思路,加强职业院校的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企业与高职学校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建立校企合作稳定机制,应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企业冠名订单培养,互聘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讲座课程。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反映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关系。高职院校为连锁企业提供一线人才,连锁企业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只有连锁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合作,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与本土连锁经营企业联手,采用校企合作或定单培养等合作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观念,强化人才职业能力指导,改革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服务企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寻求校企之间利益双赢。探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玉强 《中国市场》2008,(35):140-141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常规合作模式分析,指出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葛振萍 《中国市场》2015,(6):163-164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院校实力的重要因素,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校企合作是丰富高职院校文化与内涵的核心力量。院校与企业相辅相成,共同培植具有企业形态的高职院校文化,对打造一流高职院校、先进企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校企文化融合为着眼点,从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创新、道德素质教育体系建立、管理机制改革以及实践互助服务平台的构建五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校企文化的职业院校生态园建设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