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破解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解决他们养老后顾之忧,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市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确保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走出了一条通过推行基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双轮驱动来破解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市场失灵与其政策矫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陷于困境的制度之源,探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的政策矫正。研究方法:局部均衡分析和交易费用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限制不当以及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残缺提升了市场交易费用,减弱了当事人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供求,影响了交易效率,降低了社会福利。研究结论:必须"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在明晰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基础上,赋予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的权利,从消除制度障碍、明晰土地产权等角度克服中国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被大量征用,一方面集体资金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农民失地失业,长远生计得不到保障。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既管好集体资金,又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成为当务之急。2014年,云南省易门县龙泉街道以工业园区建设征地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征地补偿费管理办法,把土地补偿费作价入股  相似文献   

4.
前景理论视角下失地补偿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失地补偿问题,依据农民失地前景将心理账户划分为正前景和负前景两个账户,基于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分析个体失地价值感知和决策权重,从失地集体角度构建"群体价值函数"分析集体失地决策问题,并提出集体失地决策标准。最后选取某项目征地问题进行实例分析。本文主张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应关注其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肖阳  付小艳  赖松清  殷鸣 《山西农经》2022,(24):12-15+20
借鉴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库区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研究发现,水库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工作使得农民福利水平有所改善,福利水平由征地前的0.497提高到0.540,移民安置能够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失地后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入福利水平明显下降,尤其是农民的社会融入福利亟须提高,其他福利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空间。要提高库区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重点是依靠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适时提供心理辅导等措施,提升农民的社会融入水平;基于福利水平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还可以采用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畅通农民申诉渠道、创新就业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农地发展权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而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偏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土地产权制度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现状展开分析,明确指出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而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设立和实施农地发展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微观经济问题,还可以解释土地承包制度变迁等宏观经济问题。土地承包制度变迁涉及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大部分文献只是从其中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农民负担过重、土地调整、征地冲突和农地确权等问题。文章运用"不完全契约—剩余控制权"分析框架,能够将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导致农民没有农业生产剩余的控制权,造成农民负担过重;村集体控制了农地调整所产生的剩余导致土地被频繁调整,造成农民承包土地产权安全性较低;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特性导致土地流出者和流入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都承担着风险,不能完全控制土地流转产生的剩余,从而限制了土地流转速度和流转规模;政府和村集体控制了征地所产生的剩余,造成农民利益在征地中被剥夺,引发了激烈的征地冲突。农地确权清晰界定了政府、村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边界,提高了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剩余控制权,限制了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对土地的剩余控制权,降低了农地的交易费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承包制的不完全契约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霄  卢圣华  汪晖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0):102-110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和空间差异性,为进一步完善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基于CHFS2013年和2015年的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倍差法识别了征地对农户收入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关注了征地效应的作用渠道和空间分异性。研究结果:征地在导致农户农业收入下降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政府转移性收入。总体而言,征地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家庭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征地的增收效应在东部省份强于中、西部省份。研究结论:在征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为失地后丧失收入来源的农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应当注重对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培训,保障农民在离开土地后依然能够妥善就业。  相似文献   

9.
熊玉娟 《南方农村》2009,25(5):50-52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模糊,权能不清的二元模糊属性为地方政府越权征地、过分掠夺提供了制度激励。而要解决农民失地问题,不仅涉及到农地产权自身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湖北襄阳和云南昆明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禀赋和风险冲击视角,分析失地农户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家庭禀赋因素对失地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向下流动的可能性越大;初始收入位置越高,收入向下流动的概率越大;经济支持户数越多,农户收入越可能向上流动。第二,征地后农户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明显的冲击。从风险防范因素来看,参加"土地换社保"项目的失地农户收入更容易发生向上流动。因此,应该增强失地农户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防范农户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降低农户异质性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肖潇  刘祚祥 《南方农村》2012,(1):52-54,62
目前需要在现行征地制的框架下,寻找增加农村和农民分享城市化土地收益的实际途径。通过对过去实施的政策和实施该政策后农民福利进行相对性比较;并结合成都土地改革的案例进行经济分析。现有农地征用制度不断损害了农民的财产权利和收入,农民难以分享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收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行为会增加内生交易费用,可能导致租值耗散。现行征地制度需要一场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缩小"老乡"与城市居民收入差别,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发展现状江苏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最初是依托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者乡镇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平台进行的,近两年来市场建设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发展,推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威廉·N·邓恩关于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构建理论为指导,指出:转型时期,我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实质是如何在综合政府、集体与个人三方利益的基础上,对因土地征收而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养老风险在政府、集体与个人等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地责任分担,并进一步确定政府、集体与个人养老责任范围,从而明确由哪些主体以何种方式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何种水平的养老保障,以最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领域总福利的改善。进一步,就如何促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有效解决提出可能的建议,包括:坚持公平、共享的政策价值取向,有效构建政府——个人——集体养老责任共担结构以及合理定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土地征用中暴露出很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由于征地补偿过低、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不落实,导致不少农民失地失业,危及基本生计。一些失地农民说他们的处境是:“上班无岗,种田无地,‘低保’无份。”一些地方滥设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乱征乱占耕地的现象愈演愈烈,使农民失地失业的问题更加突出。土地是民生之本。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造成大量耕地资源浪费,影响农业发展,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而且还将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21,自引:0,他引:121  
在城市化进程中 ,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模糊 ,征地理论滞后 ,操作不规范 ,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出现失地、失业、缺少保障的问题。失地农民群体上访、聚众闹事时有发生 ,这给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重大隐患。土地征用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行为 ,但关键是在征地过程中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农村征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真实反映失地农民的意愿 ,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 ,笔者随机抽取了浙江省杭州 (97户 )、温州 (35户 )、绍兴 (59户 )、金华 (30户 )、衢州 (34户 ) 5个市…  相似文献   

16.
根据森的对"福利"新的理解,分析得到:社会保障、家庭收支状况、居住及生活环境、心理、应用权利是衡量失地农民福利状况的5个主要指标.并由此设计问卷对湖北省农地征用前后农民福利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农民福利受损的具体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建立公正、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非官方的多方参与的征地互动交流平台;加强被征地农民心理辅导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就业: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由政府实行保底就业,零就业家庭当年动态清零。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享受城镇失业人员同等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到6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5万人。  相似文献   

18.
农地确权对农户生产性行为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重视,但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对确权所隐含的产权交易含义的研究。农地确权在提升农户产权强度的同时,有可能因土地的人格化财产特征而强化"禀赋效应",并进一步因"产权身份垄断"与"产权地理垄断"而加剧对经营权流转的抑制。研究发现,针对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不可分的交易约束,拓展科斯定理并通过产权细分、迂回交易及其有效匹配,能够在尊重农民土地人格化财产特征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进一步的案例研究表明,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管住用途、盘活产权、多元经营"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5月,东海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综合服务平台。一年多来,交易所挂牌交易农民用益物权和集体产权982笔,交易总额达1.33亿元,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达5万多亩,在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平、公正、公开、规范运行,增加农民和集体财产性收入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为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和防范风险的产生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阐述了被征地农民面临的贫困风险及风险程度,分析现行安置措施防范贫困风险的效用。研究结果:被征地农民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收入下降、就业困难和长远生计缺乏保障。不同失地状况的被征地农民面临的风险程度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安置方式对防范风险的效用是不同的。研究结论:完善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措施,应明确以促进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的基本政策取向,积极开拓多种安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