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上市公司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正外部性效应已被理论界广泛认同,但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村公共品的投资主体的非理性经济行为给企业带来的负外部性风险则应该引起我们关注.本文分析了引发这种负外部性风险的起因和背景,探讨了企业非理性经济活动中与政府间的博弈行为,并提出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作为农村公共品的负外部性风险的防范与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倡导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家政策扶植、企业投资力度加大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新能源汽车蓄电池产业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负外部性,因此有必要对纯电动型汽车蓄电池产业负外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土地征用所造成的代际负外部性问题。研究表明:征地政策中决策者与决策执行者以及决策受益人,选择具有代际负外部性的策略,根源在于该策略具有显著的均衡性与激励动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树立代际公平意识,建立征地政策代际负外部性补偿机制等政策措施逐步解决征地负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森林旅游负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在探讨了森林旅游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森林旅游经营者在经营中和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进行了分析。为解决森林旅游负外部性问题,除了政府改善控制外,还可以采用对经营者征税费和改革游客的收费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耕地非粮化不仅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影响社会稳定与生态安全。本文基于外部性理论分析耕地非粮化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及其问题表征。由于耕地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耕地利用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基于边际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的耕地资源配置的私人决策与社会决策存在一定的张力,难以在农业生产范畴内实现耕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不可避免地产生粮食种植面积缩减、耕作条件破坏、生态环境受损的负外部性问题。现阶段,实施积极的耕地非粮化防止政策是中国政府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选择,应当通过对耕地资源利用方式进行行政规制、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丰富和拓展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工具、探索建立纵向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横向的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纾解耕地非粮化的负外部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改善现有研究对水稻种植负外部性承载效率关注不足的问题,在理论模型、评估方法、检验方式3个层面实现新的边际贡献。方法 文章尝试引入背包模型设计一个解决环境承载效率优势问题的算法框架,结合数学推演的逻辑框架给出3种算法的效率优势排序结果,并基于“双重维度”的检验原理,分别利用已有研究文献中局部地区的实证数据与AHP模型中的评分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单调算法是实现水稻种植负外部性评估与承载的最优处理方法,不规则贪婪算法在处理效率与满意程度方面虽较单调算法存在一定改进空间,但仍较贪婪算法更易实现最优承载。结论 (1)农业部门应提高对水稻种植负外部性评估的认识程度;(2)统计部门应扩展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的相关数据;(3)政策部门应加强对水稻种植负外部性污染源的预防性宣传;(4)水稻产业不能走低产出的“老路”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应走负外部性低的生态农业“新路”。  相似文献   

7.
仇伟 《山西农经》2021,(4):13-14,43
休闲农业扶贫进路是扶贫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政策、产业、金融、技术、产品创新等贫困个体外部的扶贫进路关注度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出现趋同现象。对于贫困个体自身的思想意识、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研究则缺乏重视。休闲农业扶贫进路研究应重点聚焦于扶贫对象的地域特色、个体感知和主动参与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论述了休闲农业扶贫进路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了休闲农业扶贫进路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公共林业的性质与外部性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南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3):151-154
本文以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为依据 ,对目前人们有关公共林业性质的认识提出了质疑。公共林业中的公益林并不是纯公共物品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共林业生产和消费性质 ,并从其性质出发分析公共林业外部性问题的解决途径 ,试图建立起一个我国政府干预林业的最佳模式 ,此模式下政府扶持的最终目的是让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海水养殖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的海洋环境。本文在简要介绍传统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水养殖业的环境负外部性的表现及其环境负外部性引起资源配置经济的低效率,初步探讨了解决或减少其负外部性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对江苏省南通地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使南通地区引江能力下降、排涝能力下降、防洪压力加大、地下水咸化加剧、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进而分析了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工程的外部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外部性的产生源于水资源的公共物品特性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集聚力,并提出消解外部性的建议:共建共享,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业地质研究解决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李比希最小养分律”,农业地质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是一个最小的因子,本文将农业地质如此定位,就是试图对湖南省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勘查地球化学资料的应用,耕地的隐形流失。洞庭湖湿地生态的演替,新型农用矿产资源的应用等不囿于传统农业技术,而以农业地质新思路进行,以求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农业土地的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外部性,这将会降低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这种效应不能够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农业土地利用外部性产生的机制是由于土地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为了使农业土地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税收多种手段治理农业土地利用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3.
14.
矿产品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主要包括大气、地表及地下环境3部分;由于生态环境质量涉及因素众多,关系复杂,难以开展较系统的定量的评价研究。在总结前人有关矿产品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环境损失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货币来衡量其负外部性的综合表现特征,利用系统工程分析原理将其划分为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逐步实现的综合评价过程,通过数据再分析与处理,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指数法建立了负外部性综合评价模型(MEI),实现了对矿产品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负外部性量化评价,基本满足了矿产品开发所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5.
左两军 《南方农村》2012,28(9):19-23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废弃物带来的土壤、水、空气等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针对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负外部性,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了畜牧业排污标准,设定了污染治理专项基金,颁布了农村沼气补贴等政策。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存在着标准不合理,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企业缺少治理动力,补贴效率偏低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点应当是治理理念、政府绩效考核、龙头企业激励、农村非正式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在笔者参加的西德农业社会学会召开的国际性学术年会上,波恩农业结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资源利用和规模经济角度,研究了西德家庭农场的最佳规模为50公顷。他在台上发言话音刚落,当即遭到大会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环境税与污染权交易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与排污收费都是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环境管理手段。但它们的区别也很明显,排污收费制度先确定一个价格,然后让市场确定总排放水平;而排污权交易正好相反,即首先确定总排放量,然后再让市场确定价格。市场确定价格的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优化污染治理责任配置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方法对解决环境外部性的效果,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措施来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并且保障经济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往往是相关行为者非自愿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某小区用电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分析,主要分析了“庇古税”和“科斯手段”,并对两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提出了认为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促进农业资源的利用,发挥农业资源的正外部性效应,是我国建立生态农业的重点内容,但目前我国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的财政激励制度并不完善。基于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外部性理论的运用为起点,从激励机制的视角研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财政制度,可为我国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制度选择提供参考。为此,文章结合外部性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了农业资源利用的外部性效应以及采用财政激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比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所的采取制度,总结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促进农业资源利用中的共同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正外部性的财政激励路径,具体包括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法律激励制度、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资金补贴制度、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税收优惠制度、完善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管理激励制度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