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质量保护补偿标准测算及方案设计:新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VM方法和农户调查数据,测算新疆各区域耕地质量保护的补偿标准,基于区域差异设计新疆补偿实施方案,构建补偿机制运行的支持体系。研究表明,新疆各区域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支付意愿和方式偏好差异较大,基于农户支付意愿水平和耕地保护投入,测算南疆补偿标准为221.77元/亩,北疆和东疆分别为130.27元/亩、125.29元/亩;补偿方案中,补偿标准按照区域差异和耕地等级分区分级实行,补偿对象以农户和农村集体组织为主,补偿方式采用资金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偿资金来源按照区域差异多级政府分摊;最后,构建多方参与式管理体系、多渠道金融支持体系、多样化技术支持体系、耕地资源信息支持系统和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体系,组建新疆补偿机制运行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与农用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冲动日趋强烈,全国耕地数量进一步逼近18亿亩的红线.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有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而面对农地转用的巨大经济利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耕地资源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耕地保护中存在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面行为博弈与外部性,为完善当前的耕地保护制度应建立耕地保护补偿运行机制,构建区域性耕地保护补偿体系,加大政府耕地保护执行监督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引入制度可信度概念,从农户认知视角对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制度可信度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理论模型,并利用湖南省茶陵县24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农户的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主要受到其政府执行认知、制度预期和制度功能认知的影响。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预期和制度可信度认知;农户的制度预期负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并在政府执行认知与制度可信度认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户的制度功能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研究结果还表明,目前主要存在洪涝灾害应急机制缺失、配套资金缺失、规模经营农户退出经营、治理措施不到位和农户对补偿不满意等矛盾,降低了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承受着巨大的问题和压力。本文以我国南方窗口城市广州为例,在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基础上,以耕地直接利用主体—农户为调研对象,探明农户的想法,了解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保护真实意愿、经济补偿诉求、政策扶持和期望等内容,探讨我国经济率先发展地区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压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学历、性别的农户对耕地保护意愿在不同区域有明显的差异;多数农户对现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较差,激励效果一般;农户们对政府政策扶持的期望较高,期待出台更为利民的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耕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民和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两个利益主体。为提高耕地保护效果,需要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确立不同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以西北的甘肃省为例,以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依据,分别确立农民和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等核算出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结果] 2015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和为117. 36万元/hm~2,结合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确定甘肃省农民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12. 82万元/hm~2。测算出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为5. 51万元/hm~2,以此确定甘肃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 76万元/hm~2。[结论]耕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社会价值是其GDP的6. 11倍,地方政府应加大耕地保护方面的支出。研究结果为甘肃省政府出台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西北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推导全国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估算补偿标准和资金总额。研究方法:文献法,模型分析法,计量经济与统计学方法。研究结果:依据外部性内部化原理和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计算得出全国、耕地赤字、平衡、盈余的补偿标准有效区间分别为{7971.57元/hm2·年,15697.09元/hm2·年}、{7820.89元/hm2·年,15797.53元/hm2·年}、{7323.16元/hm2·年,14217.32元/hm2·年}、{7209.90元/hm2·年,15534.38元/hm2·年};全国补偿资金总额每年约为9701.16×108元。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制度及补偿具备经济合理性;虽然补偿财政压力较大,但仍具操作可行性,未来应优先在耕地盈余区实施补偿。  相似文献   

7.
耕地保护对于国家与区域土地利用意义重大,农户作为耕地利用与保护的最直接参与者,其对耕 地价值的认知及其保护意愿直接影响当地政府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与实施效果。该研究以广州市近郊番禺 区为例,通过467户农户调研数据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价值认知水平及其保护意愿,认为:农户对 耕地价值认知的不完全会影响农户耕地保护的热情及积极性,番禺区农户对耕地保护行为响应较低,仅有 31.26%的农户愿意响应耕地保护支付行为,该部分农户完全接受劳动支付方式,但对货币支付方式却不完 全认同,其中劳动支付均值为2.5天(户·年),货币支付均值为10.6元/(户·年)。研究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结果显示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受农户个人家庭特征影响,也 与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我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技术模式,也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途径,探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并对技术采纳的补偿标准进行精准测度,有助于建立秸秆还田技术持续推广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方法]文章以河北省徐水区319份农户调查为基础,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分析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补偿意愿价值评估模拟模型来估算支付意愿价值和秸秆还田外部环境成本。[结果](1)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较高,有90%的农户表达肯定支付意愿;(2)基于农户支付意愿和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减排环境效应测度,徐水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661.8元/hm2和171.47元/hm2;(3)支付意愿的影响因子按从大到小的强度排序为耕地平整化程度>化肥成本>农户性别>化肥用量认知>家庭农业纯收入>受教育程度>政策认知>社会网络>地力提升认知。[结论](1)细化补贴类型,制定科学补偿标准,建议玉米秸秆还田的补偿标准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耕地、耕地保护、耕地保护补偿的认知差异,并通过回归方程探究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必要性认知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激发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优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农户认为实行耕地保护政策是否必要为因变量,以反映农户特征、耕作情况、耕地认知情况、耕地保护态度的13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认为是否有必要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户类型在1%的水平上显著,纯农户认为实行耕地保护政策的必要性低于两类兼业农户;性别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女性农户更认为实行耕地保护政策是必要的;家庭农业年收入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正向影响;耕地质量和耕地保护行为认知程度这两个多分类变量均只有个别哑变量显著。[结论]加大农户层面耕地保护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国家级耕地保护补偿统一化,各省、市可实行差异化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尽可能满足农户的真实诉求,给农户选择耕地保护方式的自由;鼓励耕地流转和托管,创新和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调查中国土地公有制和城乡二元特征影响下,地方国土管理人员对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认知,探索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对全国不同省市563份针对地方国土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已有文献和社会现实,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部分地方国土管理人员认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应依据耕地面积、质量和区域特征,并认为耕地实际使用者和农村集体组织是最需要补偿的主体,更加注重分配可持续性与长效性。研究结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与经济发展、耕地资源禀赋以及耕地保护情况密切相关,在补偿分配观念上的积极转变是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激发农户更加合理地利用好耕地的积极性是耕地保护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当前,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土地政策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农户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利益损失。补偿的标准是补偿的一个关键问题。以征地中农户的利益补偿问题为例,从地方政府和农户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导出征地中农户与地方政府单位耕地面积的利益均衡值计算公式。这为制定补偿标准和相应的补偿政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研究进展、主要争论与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完善对保障国内农产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关于我国耕地保护补偿的文献发现,存在关于耕地价值构成与耕地保护补偿理论依据、补偿受偿主体、补偿标准、跨区范围等方面的争论。耕地用途转用包含向高级和低级用途转用两种状态,微观、中观与宏观主体目标错位是耕地无序转用的根源,需要以激励型、约束型相混合的政策矫正地方政府将耕地转为高级利用的收益函数,以农业支持政策矫正农户将耕地转为低级利用的收益函数。  相似文献   

13.
农户对耕地外部效益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外部效益供给的角度,运用意愿调查法探讨了宜昌市农户对耕地外部效益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保护当地耕地外部效益的年平均支付意愿为103元,耕地外部效益年经济价值达1876万元;影响农户是否意愿支付的显著因素有耕地保护必要性的认识、教育水平、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该研究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耕地外部效益评估技术、推进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等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耕地资源具有多重生态服务价值,对其定量评估,可为耕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测算提供依据。以武汉市为样本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市民和农民两类样本,调查居民对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认知程度、支付态度及意愿支付额,为价值评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农民的认知程度显著低于市民;80%的市民和65%的农民有支付意愿;市民和农民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148.36元/年和100.20元/年。因此应加大相关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认知程度;完善耕地保护与补偿的长效机制,使耕地外在生态价值内在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从意愿角度揭示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经济补偿需求意愿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家庭人口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耕地保护意愿指数、经济补偿期望值、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影响显著。研究结论:构建重在保障农户权益的经济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必须从补偿区域、补偿对象、补偿运作、补偿来源等方面创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地区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农户调查、计量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意愿相对较低,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对补偿标准的要求要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在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诸因素中,地区差异、农户受教育水平及农户对征地的意愿发挥着比较显著的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对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和研究,期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促进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从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析,单纯以经济补偿方式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成为落实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研究结论:考虑地区发展定位是促使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确定与发展水平适应的补偿标准能够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拓宽补偿方式来弥补资金和实物补偿成效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粮食主产区以国家补偿为主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生产决策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生产决策理论,剖析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形成机理,并以非粮化经济补偿标准为例进行实证测算,为国家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目标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边际分析法,计量模型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宜性耕地用途之间的边际利润差异是诱使耕地非粮化与非农化的经济动因,需要对限制完整耕地使用权所导致的农户利益损失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研究结论:耕地投入粮食生产的边际利润明显低于其他农地利用方式的利润,为了提高农户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动力,需要设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并改革现有粮食直补方式与农地分散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耕地征收纠纷多源于关联主体对补偿公平与否的判断,而化解其纠纷则依赖于对公平信念判断的互相转变。[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互动公平视角综合运用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当量因子法等对耕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进行测算,并对耕地征收补偿进行博弈均衡定价研究。[结果]互动公平视角下乌鲁木齐市2015年耕地征收补偿价值总量为355.689 970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为63.426 057万元/hm~2、社会价值为227.258 027万元/hm~2、生态价值为65.005 886万元/hm~2,占比分别为17.83%、63.89%、18.28%,可见耕地对失地农民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相比未植入互动公平信念,耕地价值增加32.335 452万元/hm~2,可见引入关联主体互动公平信念能显化耕地的真实价值,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结论]通过该文研究将有利于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有利于征地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减少征地纠纷,同时可为今后有关耕地征收补偿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构建征地补偿标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乌鲁木齐县294位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其响应耕地休耕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耕地休耕制度的顺利推进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基于调研数据的整理,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耕地基本情况和农户对休耕政策的认知4个方面,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乌鲁木齐县农户响应耕地休耕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研究区内受访农户积极响应休耕的人数占总数的63.61%,农户休耕积极响应程度有待提高。(2)耕地自然生产条件是影响耕地休耕的重要原因,耕地的资源禀赋直接影响农户参与休耕响应的程度。(3)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对耕地休耕政策响应程度影响显著,合理地制定休耕补偿标准,农户休耕响应热情将大幅度增加。[结论]应从耕地休耕补偿机制的建立,补偿模式的选择等方面来制定合理的休耕补偿标准,同时增强农户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认知、提高休耕地管护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来提高农户休耕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