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形势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除了秉承一般意义上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基本内容、实施层次以外,还需要顺应新形势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发展要求,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入手,破解现有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难题。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统筹起来,这就要求进一步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构建多方主体参与,政府市场互补,市场供求、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为解决精准脱贫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利用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性地建立了宅基地复垦券制度,在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宅基地复垦券制度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加强宅基地复垦项目的监管,合理宅基地复垦券的溢价分配,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过程中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精准扶贫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村环境在过去发展过程中已经受到伤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经济的理念贯彻到底,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在推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经济手段,发现其执行障碍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经济视域下的农村金融扶贫特点和障碍,对今后的农村金融扶贫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十三五"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实施"精准生态扶贫",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精准生态扶贫",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和出口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实施"精准生态扶贫"必须确立脱贫致富与生态改善双重目标;在对扶贫区生态状况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建立政府引导下市场化导向的精准生态扶贫体系;建立健全提升精准生态扶贫成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以精准扶贫视域下财政扶贫资金利用效率提升的困难及原因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了精准扶贫视域下提高财政扶贫资金利用效率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了精准扶贫视域下张家口地区农业扶贫面临的问题,并探索了农业扶贫工作的策略,以加快农业扶贫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地区脱贫。  相似文献   

8.
生态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要实现生态和扶贫双赢、兼顾减贫和改善生态环境双重目标,必须要正视所面临的生计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生态脆弱地区的减贫成果巩固困难、互为因果关系的贫困与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通过对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在贫困地区发展和实施有利于贫困户获益和参与的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9.
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效率和公平间动态博弈的新时代理论成果,内含全民性、全面性、共建性、渐进性特征,是指导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思路。在共享发展视域下,贫困户漏出、多维贫困、多元主体"变通与共谋"、非渐进扶贫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精准扶贫推进。因此,精准扶贫亟须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可行能力"培育机制、多元利益统筹机制以及精准扶贫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宜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为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当下,必须要找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与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打造多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提升农业生态补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是欠发达山区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不可持续、市场主导模式有待健全,提出四川秦巴山区应采用政府与市场结合、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可持续生态补偿模式,设计补偿原则、方式和标准;针对四川秦巴山区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提出协调共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通过建立区际横向补偿机制、完善资源产地补偿机制、强化生产企业环境责任、实行补偿清单式管理等举措,推动实施可持续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自然资源,耕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作为调节区域间耕地生态保护责任主体经济生态效益的制度安排,是新时代我国实现耕地三位一体管护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梳理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耕地横向生态补偿领域存在的理论研究有待加强、生态价值核算方法不统一、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从补偿主客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核算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耕地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设想,指出进一步健全理论框架、统一生态价值核算方法、丰富补偿资金来源和分配方式将是未来耕地横向生态补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在2020年顺利完成精准扶贫攻坚战略,将会为省域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关键推动作用。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局下,需要从整体视域下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态补偿占据着我国生态补偿的最大比重,同时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但是,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制度不明晰,补偿随意,管理不规范,监督乏力。如何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努力推进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工作,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补偿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树立全民生态保护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5年1月设立宿迁扶贫改革试验区得到正式批复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减少相对贫困"主题,突出"创新机制、改革试验"主线,开展了以创新精准扶贫、村级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就业创业服务、土地整治利用、农村金融服务、生态扶贫补偿、城乡统筹建设等"八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试验,有力推动了全市扶贫开发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扶低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当前,黑龙江垦区上下也掀起了扶贫扶低工作热潮,如何把扶贫扶低工作做出成效,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本文结合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实际,从坚持"三个原则"、做到"三个到位"、做到"四个精准"、健全"五大机制"、推进"六项工程"五个方面论述了做好扶贫扶低工作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选取认知、经济、扶贫三大系统,通过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AHP法,建构基于本土生态知识的林业精准扶贫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认知系统和扶贫系统所占权重较高。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可依据本土生态环境和相应扶贫政策开展。(2)基于本土生态知识的林业精准扶贫质量的影响因素多样,生态知识和政府政策影响显著。总之,要发展安徽省的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可依据本土生态资源优势和扶贫政策,在内、外驱力的作用下完成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北部蓝藻暴发事件给予人们重要警示,必须充分认识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必须实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本文阐述了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跨界水污染补偿机制;并初步探索了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9.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扶贫工作呈现出扶贫对象越来越精准、扶贫标准越来越高、扶贫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扶贫成本越来越高的特点。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的是方法论,不仅要求将"精准"体现到贫困人口识别、措施管理、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对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时期,只要继续坚持精准方略,2020年阶段扶贫目标将能够实现。但必须注意到,精准脱贫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针对长期稳定脱贫,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扶贫措施要与贫困发生程度、扶贫对象特点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脱贫措施要与当前乡村振兴、城镇化、综合性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机衔接、相互配合,产业脱贫必须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就业搬迁脱贫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教育医疗脱贫必须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措施必须同保障政策相结合;长期稳定脱贫要以不断完善的扶贫体制机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1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巩固和拓展扶贫、脱贫成果,要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方向平稳过渡"。在扶贫攻坚视域下,在民族地区推行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二是保障民族地区生态资源的存有率;三是增强各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言之,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扶贫攻坚战略有着互相扶持、同向同行的关系,同时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将结合《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论》一书,探索如何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与扶贫攻坚战略有机结合,开辟符合民族地区的生态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