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和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歌猛进阶段。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但在乡村旅游急速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缺乏规划、结构单一、理念落后、人才错位等乡村旅游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导致乡村旅游品质良莠不齐、特色未能凸显。面对当前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旋律,乡村旅游也应进一步加大供给侧改革,逐步从科学规划、调整结构、树立品牌、培养人才等方面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实现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颖  王月  刘峰 《山西农经》2021,(6):38-39
田园综合体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力和新机遇,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村发展的新载体。介绍了乡村振兴和田园综合体的时代背景,从辽宁省现有田园综合体出发,探讨了辽宁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路径,为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便于更好的适应到"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机遇。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出发点,提出乡村旅游结构优化和综合发现相关建议,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改革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旅游业改革转型的一大要求和体现。而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旅游产品质量的层次差异性较大,再加上乡村的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乡村的旅游供给侧结构出现诸多问题,从而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改善我国的乡村旅游供给侧问题,还要从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生产要素和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达到优化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供给效率的目的,真正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长远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1995年南汇桃花节拉开了上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序幕。在政府引领和市场拉动下,上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上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一)可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项综合性产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业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改革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结果,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很不均衡,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创新性,使得不同地区旅游的质量差别比较大,旅游产品不足,交通不发达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供给侧,导致供给侧出现问题,进而对乡村旅游业带来不好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乡村的产品结构、环境因素和服务质量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质量,供给侧问题也得到解决,产品结构更加完善,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更加顺利和高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策略,以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发展蓬勃,逐渐从单一的参观模式向与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多元业态的方向发展。然而,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凸显,本文着眼于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尚不充分的西南地区,借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信息和统计年鉴数据予以探索分析,回溯其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深刻内涵,联动生态、经济和文化视域,指出当前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三大问题:生态文明改善不足、经济带动作用不充分以及缺乏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因此,要重点依托供给侧视角阐释相应对策,探寻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旅游振兴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生态、经济、文化效益“三位一体”的系统性合力循环,以期最终达成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个性化的旅游消费,因此对旅游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业面临着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亟需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通过加强制度供给与塑造行为范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发展迅猛。拥有独特资源和优异生态的浙江省仙居县,以打造全域景区为统领,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突破口,持续发力、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遇到了定位偏差、同质竞争、基础薄弱等困难和瓶颈。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着眼于增加社会总供给和调整社会供给结构,为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要落实好国家支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旅游消费和投资潜力。——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是今年农村改革的大头。今年还要推进粮食供给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作为拉动力强、行业关联度高的综合产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粘合剂"和加快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催化剂"。但产业融合在加快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及方式转变的同时,也使乡村旅游面临多种发展问题。需从价值维度、现实维度及实践维度出发,立足农业产业化的现实基础,加强乡村旅游的综合设计,推动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创新,从而凝聚产业融合力量,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从供给入手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乡村养老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制定新的培养政策,以适应这种改革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经验,立足于我国实际,才能实现我国乡村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乡村供给侧改革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与乡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金融供给是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融结合则是推动金融供给总量增加、结构完善的有效手段。乡村产融结合的实现有助于推动乡村供给侧改革中资源配置的优化、供需结构协调和提升乡村创新能力。本文对乡村供给侧改革下的农村产融结合行为进行了探究,讨论了其发展意义、面临的阻碍,并为之后的推进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阐述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化的研究背景下,分析了合肥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同时介绍了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从解决土地问题、加强政策扶持、建立部门协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组织模式等五方面,提出加快合肥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建议,旨在为合肥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在不断扩大运营规模、持续提升综合收益的同时,也遭遇了顶层设计有待更新、运作模式同质化、专业人才缺口增大等一系列结构性瓶颈,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因此,应当充分借助农业供给侧改革所给予的政策优势,立足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实际,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新一轮的科学统筹、全局规划,加快引入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品牌化运作机制、培育新型人才,由此驱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协调、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为各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和探索空间。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发达城市,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市民收入水平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福建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万亿元,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9年是决  相似文献   

19.
刘海 《农业经济》2018,(4):52-5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包含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平衡农产品供需与解放农业生产力等中长期宏观调控政策,旨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与增收的有效途径,面临着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生态化发展等问题,背离了供给侧改革框架内的本质要求。由此可见,我国需要通过农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村旅游质量,实现农村旅游产业与供给侧改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是供给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计划,它顺应了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需要。从供给侧方面研究精准扶贫导向下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阐述了精准扶贫导向下乡村旅游供给侧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