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产业的兴起,就业岗位对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我国二三产业的主要劳动者,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两后生"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培训工作。本文在了解农村"两后生"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明 《农业经济》2014,(2):68-69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间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群体,但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尴尬的境遇。因此,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仍处于"虚城市化"状态,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日前启动了全国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这一工程将对乡镇企业在职人员开展岗前及在岗培训,对转移到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合格者由乡镇企业行政管理剖门颁发“蓝色证书”。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有8.7亿农村人口和4.8亿农村劳动力,受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仅占农村劳动力的9.1%。今后5至10年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的高峰期,同时二、三产业对具有较高素质农民工的需求也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今后20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从2011至2030年的20年间,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左右。根据在20多个城市开展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比例高达85%,“亦工亦农”正在成为历史;八成农民工即便不放开户口也将长期留在城镇,他们进城的选择与户籍制度是否改变无关;外出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的仅占8.9%。  相似文献   

5.
<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再出发,出现了一股新潮流。如何顺应这股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农村经济,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是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既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时期,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改善人地关系、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文章测算了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进而实证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较低,尚未达到"半"市民化阶段,其中,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市民化拉低了农民工的整体市民化水平。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存在差异。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对农村土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代际差异,其中,东、中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显著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且不显著,相较于新生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问题及其成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三分之一(约1.6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他们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被称之为农民工。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约为1.2亿人,其中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他们及子女由农村  相似文献   

8.
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聚焦和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由来及其相关内涵的辨析,聚焦"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忧患及其原因,透析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意在为理论探究奠定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产生"新生代农民工"的根本原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欲求与愿望,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才能制定出科学适当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2004年初开始,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原本农民工打工的热点地区先后出现招工难的问题,由于程度严重,被有些媒体称为“民工荒”现象。这与早先出现的、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民工潮”现象形成鲜明反差。虽然“民工潮”与“民工荒”表现出来的结果和影响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了返乡创业的队伍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个人或家庭的流动问题,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农村资金、信息、技术,尤其是观念的变化和提升,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环境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工创业和创业培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于如何构建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融入的视角,通过对2014年重庆市农民工"农转非"意愿调查的实证,梳理农民工"农转非"的个人决策影响因素,并检验重庆市关于农民工"农转非"相关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城市就业、生活情况和农村联系情况对农民工将"农转非"的决策都有显著的影响。工作稳定性、家庭收入水平、城市住宅条件、城市社会保障参与度越高,在农村没有经济利益牵绊的农民工往往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因而其"农转非"的倾向越强。据此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公积金体系,并赋予优先分配权;完善土地弹性退出机制,创造和谐就业环境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其"农转非"个人决策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应当给予他们切实的国民待遇。我们总感觉到“农民工”这个称谓,带有一些歧视性的意味,应该予以改变。呼吁将“农民工”改称为“新工人”。之所以把农民工改称作新工人,是因为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人数已经达到6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民“打工潮”的兴起,不少农民工在外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回农村发展种植、养殖业或开办企业的愿望日益强烈,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有效机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从而推动“打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现阶段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返乡创业方兴未艾,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总体还呈盆景样式,但绝不是赶时髦的应景之作,更不是昙花一现的凑热闹之举。其经过适当引导培育,完全有望成就星火燎原之势,有望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生力量,成为继乡镇企业崛起、城镇化和农民工进城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持久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后住房保障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他们在农村的宅基地却大量闲置,"人地挂钩"政策的出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本文以我国天津、重庆和广州三地"人地挂钩"的改革实践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民工宅基地流转与住房保障衔接中关键要素,并在其基础上对未来的衔接模式做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农民进城,农民工为先行者在此过程中,流动于城市和乡村的“农民工”就是最好的转移主体。目前我们讲的农民工,主要包括失地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和部分农转非人员。据统计,我国目前常年流动的农民工大约有8000多万。虽然没有得到正式城市户口,也没有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但是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与城镇劳动力大体相同。他们熟悉城市生活,已经有了扎根于城市的生存能力。而且他们是自发形成的,自己有动力,只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不需要过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城市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维护其权益,也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文章分析了城市农民工的就业模式和生活状况,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不仅造成城市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证,也阻碍了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针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部署。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将安排示范性培训任务350万人。重点围绕当前农民工就业量大的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9.
肖云  郭峰 《农村经济》2006,(3):100-104
农村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农民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以重庆市女性农民工为例进行调查后,提示出当前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影响女性农民工可持续生计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女性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早4∶30-4∶55播出,节目全文可登录www.ngx.net.cn。《农民工依法维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进城务工人员。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趋势和必然结果。虽然《劳动法》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个人维权成本是巨大的也是艰难的。农民工缺乏规范的行业组织,权益便无法得到正常维护。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么忍气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