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经济和文化差异,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一致,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效应。本文在梳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的基础上,力求拓宽研究视角,为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货币政策调整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异质性,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成因。利用SVAR模型,基于1999年至2012年的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的货币政策下,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的反应程度和时间均有不同,即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是存在的,且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较东部地区反应剧烈,但影响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溢出效应。通过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归总获得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包括:资产组合平衡渠道、信号渠道、预期渠道、利率渠道、汇率渠道与贸易渠道。并对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深入认识非常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具体传导机制和效应检验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路伟 《商》2012,(19):106-107
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重要因素。系统地研究币政策时滞问题,不但对理论界研究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对我国中央银行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下分析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时滞理论发展以及现实意义。接着根据我国经济现状自身的特点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状况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拥政  杨强 《中国物价》2012,(6):6-8,53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导致我国消费效应的区域非对称性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信贷传导渠道理论为框架,通过建立各个地区固定资产消费与当地新增信贷的VAR模型,来验证货币政策消费效应的区域非对称性,并根据实证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非对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媛 《消费导刊》2009,(23):34-35
本文通过按经济模式将欧元区成员国分为了四种经济区域,进而对北欧、西欧、南欧、东欧经济区特点从金融市场、社会福利、通货膨胀率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模拟欧元区北欧、西欧经济区与南欧经济区的IS与LM曲线,建立IS-LM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分析欧洲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欧元区传导时产生的区域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7.
张晶 《价格月刊》2007,(3):38-40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相关的实证研究都采用了非约束性VAR模型。在考虑到这种计量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检验的特殊性后,本文采用更具有优势的面板模型,对我国1978~2005年间的货币政策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上的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在95%的置信度下,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0年1季度-2008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四变量的SVAR(3)模型,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实际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的传导途径来影响实体经济的,但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过于猛烈,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在于充分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引起社会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发生变动,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传导效应需要从改革现行金融体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立平 《中国市场》2013,(19):20-24
无论是成熟市场经济体还是转型经济体,货币政策均被证明存在差别化的区域效应。本文界定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区域效应、加强结构调整的区域货币政策应关注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动态模型选择—时变参数—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DMS-TVP-FAVAR)构建金融条件指数(FCI),度量G20主要成员国的金融状况,进而建立以FCI为转移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工具变量与目标变量在内的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PSTR),以研究G20成员国及其中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G20国家中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比新兴经济体更大;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不仅在不同金融状况下表现出非对称性,也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表现出异质性;当金融状况低迷时,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数量型货币政策均对产出表现为正向冲击,同时,新兴经济体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远高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发达国家表现为正向冲击,在新兴经济体表现为负向影响;当金融状况一般时,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估计系数更易平滑转移,说明此时货币政策调控具有不确定性;当金融状况良好时,发达国家数量型货币政策产生负向影响而新兴经济体表现为正向影响,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The ongoing financial crisis has had a dramatic impact on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conducts monetary policy. In this paper I outline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implements monetary policy during “ordinary” circumstances, and compare and contrast this with how it has implemented policy in the wake of the crisis, especially in the latter part of 2008.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为依据,结合中美欧货币政策三方博弈模型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应对过程中大国有效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合作寻求理论和政策上的支持。通过模型论证发现,要治理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美欧三方之间货币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的,美欧领导、中国追随(斯塔克尔伯格协调方式)会使得博弈方的损失提高,美欧合作、中国不参与时的博弈均衡结果是各方得到帕累托改善,中美欧三方合作时的博弈均衡结果则是各方损失进一步减少。因此,中美欧三方货币政策的通力协作是共赢的,有利于三方及世界经济整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我国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而且各省存在一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差异。文章认为,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在中部地区建立区域证券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货币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的全球化扩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空间,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相关性使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我国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应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搞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避免经济下滑,顺利度过危机时期,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advanced economies —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2007 was triggered by factors that could not have been easily foreseen but also by factors that had been familiar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but were ignored or forgotten. However, once the crisis was apparent, central banks of the major advanced economies —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the U.S. Federal Reserve System, the Bank of England, and the Bank of Japan reacted quickly and with a remarkable convergence of policy with respect to defining price stability, communication, enhanced banking surveillance, the role of money and monetary aggregates, unconventional liquidity supply, and forward guidance. These elements of convergence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strength and possible dangers in stabiliz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常见的15种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评价.结果表明,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后,大规模政府干预、流动性支持(紧急贷款)、重新资本化、银行关闭和兼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5项措施,但大规模政府干预和流动性支持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财政成本,而重新资本化和兼并则分别伴随着危机持续时间的延长和产出损失的上升.一揽子担保计划虽有助于提高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但危机后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低.国有化措施不仅会产生较高的财政成本,通常还伴随着较高的产出损失.存款人承担损失和IMF援助这两种措施有助于缩短危机持续时间,但IMF援助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政成本和危机期间较低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的分析发现,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持有与现金流量、货币供给正相关.因此,鉴于货币政策对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影响的复杂性,必须将其与其它调控措施更加紧密地协调以形成合力,才能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9.
运用CC-LM模型和我国相关月度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均存在明显影响,且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只是弱化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神经网络技术在日益发展中完善,在对于非线性数据的处理中也被证明具有卓越性能,这种性能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开阔了新思路,同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筛选并确定了对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最具有影响力的七个财务指标,并且将其作为建立预测模型的判定指标,运用PNN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改进,并分析了这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得到了有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