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入世,国际棉花市场进一步呈现全球一盘棋的格局,由于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棉花是我国大田作物中唯一能左右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作物),在全球的地位举足轻重.农科院棉研所2002/03年度全球棉花产销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产业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棉花产业开始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 ,意味着国内棉花产业要在一个新的贸易制度下 ,即在WTO的游戏规则下生存与发展。与国际市场对接时中国棉花产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发展水平如何 ,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国内棉花市场制度安排、生产、消费以及贸易等现状描述 ,试图揭示国内棉花产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还任重道远。  一、中国现行棉花市场制度安排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与消费国。棉花是集大宗农产品和纺织工业原料于一身的重要商品。国内棉花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着棉农的收入 ,棉花流…  相似文献   

3.
美国取消棉花补贴对世界及我国棉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预测模型(GTAP)分析美国取消棉花补贴对世界及中国棉花和纺织服装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美国取消棉花补贴将有利于增加世界的总体福利,有利于中国国内棉花的生产和价格的提高,但不利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继成功推出小麦期货后,棉花期货在中国首家农产品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半年多时间,其价格发现功能日渐凸显。郑棉期货价格除与全国棉花协会发布的棉花现货价格指数走势基本一致外,也与国际棉花期货价格走势保持了基本一致,并已开始影响纽约棉花期货价格指数的走势。中国既是棉花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有着影响力的棉花进口大国。近几年中国棉花生产、消费量大约占到世界生产、消费量的30%左右。生产、消费的优势本来有条件提高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但由于中国1998年才开始进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2001年棉花市场虽然完全放开…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兴起,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经济的依存度进一步加深,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文化市场也日趋国际化。国际文化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透视了中国国际文化贸易的逆差现状,并较为深刻地透视了造成这种逆差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2007年度国际棉花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棉花贸易清淡,价格一路下滑,传统的棉花经营方式受到金融动荡的严重冲击。2008棉花年度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远不如去年同期。目前,全球主产国新棉陆续上市,成交却十分萎靡,观望情绪很浓。本年度国际棉花市场走势如何?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影响怎样?国内涉棉企业如何应对?借这次机会,讲一点个人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本文从出口总量、产品结构及出口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格局,对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分析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的诸多因素,并最终得出尽管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但并非世界贸易强国,中国今后还应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提高水果生产的技术水平,建立水果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开拓水果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农业部日前发布的预测,世界棉花贸易预计将以每年2.2%的增幅持续增长到2019年,在未来十年,亚洲将贡献几乎全球的棉花进口增长量。其中,中国的棉花进口增长量预计会占到世界增量的一半;美国在未来十年预计会继续是世界主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棉花产业的集中带,即全球棉花生产、棉花消费、棉纺织、棉花贸易的集中带和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市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共建、共商、共享发展的机会,也是中国发挥自身资本优势、市场优势、引领优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机遇。"入世"以来,中国棉纺织工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对棉花需求的迅速增长,中国成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花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棉花的生产与消费大国 ,纺织服装业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1 0 0多个棉花主产县 60 %的财政收入来自棉花产业 ,有 1 .5亿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事棉花生产 ,棉花流通领域及纺织行业解决了近 2 0 0 0万人的就业问题。可以说 ,棉花产业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花生产居世界前列,涉棉农民1亿多。我国又是纺织大国,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农发行不断适应棉花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大力支持棉花收购和流通,另一方面将信贷触角逐步向棉花消费领域延伸,目前已覆盖整个棉花产业链,在棉花产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几年,我国棉花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是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棉花是全球定价的国际大宗商品。随着我国棉花供需缺口的逐年加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国内棉花价格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棉花仓储物流调查数据分析棉花物流是棉花从生产、加工直到消费过程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中国棉花具有季节生产全年消费、区域生产全国消费、主产区与主销区距离较远等特点。同时,中国棉花生产、加工和贸易方式的  相似文献   

13.
一季度,中国经济整体企稳回升给全球棉花市场带来信心,棉花供求形势主导棉花价格走势。从国内棉花市场来看,籽棉价格稳步上升,皮棉价格呈加速上涨格局,下游棉纱市场购销两旺,棉花进口大幅增加,但棉农植棉意向不乐观;从国际棉花市场来看,棉花现货价格快速上升,国内外价差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指导方针。中国木质林产品已形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长期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基本格局,必须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致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因此,基于达成目标的路径分析结果,探讨步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依存度测评与木材安全、贸易安全分析,国际木质林产品市场和贸易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木材进口需求、可替代性、进口来源安全性分析,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及来源分析和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国木质林产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研究,中国木质林产品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6日至7日,中国棉花协会举办了"2006'中国棉花贸易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就中国及全球棉花供求形势、国际贸易规则及运作方法、主要产棉国的棉花品质及纺织用棉企业的需求信息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6日至7日,中国棉花协会举办了"2006'中国棉花贸易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就中国及全球棉花供求形势、国际贸易规则及运作方法、主要产棉国的棉花品质及纺织用棉企业的需求信息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6日至7日,中国棉花协会举办了"2006'中国棉花贸易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就中国及全球棉花供求形势、国际贸易规则及运作方法、主要产棉国的棉花品质及纺织用棉企业的需求信息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研究中国林产品主要贸易国家的贸易结构调整和动态变化对于重塑世界林产品贸易格局、实现中国及全球林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资料,分析中国与5个主要林产品贸易国家的贸易规模、进出口商品等结构性变化及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总结林产品国际市场特点,并提出了促进林产品可持续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6日至7日,中国棉花协会举办了"2006'中国棉花贸易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就中国及全球棉花供求形势、国际贸易规则及运作方法、主要产棉国的棉花品质及纺织用棉企业的需求信息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棉花生产、消费、进口、加工大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与安全对中国农业安全意义重大。当前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和国内产业形态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在棉花产业扶持政策、棉花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以实现我国棉花产业的重构与振兴。文章对国际国内棉花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我国棉花产业的政府扶持政策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棉花产业尤其是新疆棉花产业的问题和未来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必须从制度和技术创新两个角度,努力实现我国棉花生产加工的组织化、集团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要深化棉花产业链的整合力度,打造大资本大企业大产业格局,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技术创新力度,全面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