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总量、增速、比重以及结构等方面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口贸易与利用外资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贸易进口和利用外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各国都参与到生产的“全球价值链”中,高科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进口对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显著促进本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基础上,除了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进口,还要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服务的企业,加快高质量制造业发展,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40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借助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的进口复杂度能够显著拉动进口国经济增长,这一结果非常稳健;各国进口更多高技术密集型金融、保险和专利及特许费服务对该国经济增长是有利的;货物贸易进口依存度的上升反而不利于一国经济增长或影响效应不显著;作为后工业社会吸收劳动力最多的行业,服务业劳动力的增加有利于实现一国经济增长。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日益加深,有效地开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文章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分工的可能性并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和作用路径并不一致。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制造业重点选择不同的生产性服务贸易部门和贸易方式,同时有效保护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的种类和质量均是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但中间品进口数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负向影响。这一结论经作用机制检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具体作用程度在企业和行业间却存在差异。针对中间品进口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中间品进口质量和数量通过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而中间品进口种类则通过提高企业资本-劳动比和降低进口成本来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贸易是调整一国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也从传统货物贸易逐渐向新的服务贸易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比了中美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纷纷选择技术创新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但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部,产品普遍存在附加值低、关键技术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接着选取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复杂度作为衡量生产性服务贸易水平的指标,然后分析中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差距,研究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最后为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进一步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口技术复杂度。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品投入要素,为生产性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 GVC )中的竞争力现状,本文提出GVC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通过加大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使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改变之前对加工装配等低端环节的路径依赖,向GVC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分工地位提高后,通过对战略环节和资源的控制而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最终达到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作为当前的一种主要的对外开放的形式,对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假设,利用2008-2012年中的69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来对假设进行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提升的作用在不同的国家收入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间体现出差异性。从国家的收入水平差异来看,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高收入国家的影响要大于低收入国家。对于不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自由化影响来看,显著地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是金融和商务服务生产性服务业,运输和电信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深入,生产性服务贸易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角。目前,发达国家占据着全球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居于非核心环节,我国亦是如此。所以要想挺进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就需要从低端链中挣脱出来。本文简述了价值链以及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内涵出发,对全球价值链提升目标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所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作为工业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与其他国家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贸易结构落后,贸易逆差也在逐年扩大,这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善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本文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基于资本有机构成、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1999-2008年制造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调节效应的存在性,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和不同要素类型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主要通过直接作用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调节效应不显著,但细分行业存在差别;生产性服务业调节效应的方向和程度受到制造业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roducer Services, Manufacturing Linkages, and Tra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rking with a mix of panel data on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 for the OECD for 1994–2004, combined with social accounts data (i.e. data on intermediate linkages) for 78 countries benchmarked to the panel midpoint, we examine the role of services as inputs in manufacturing,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indirect exports of services through merchandise exports, and also on the rel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service sector openness and the overall pattern of manufacturing exports. From the cross-section, we also develop a set of stylized facts linking services to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ensity of intermediate linkages. We find significant and strong positive effects from increased business service openness (i.e. greater levels of imports) on industries like machinery, motor vehicles, chemicals and electric equipment, supporting the notion that off-shoring of business services may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ost skil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ies in the OECD. Conversely, we find evidence of negative general equilibrium effects for sectors that are less service intensive.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面临国内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而具有结构性调整的"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否会带来结构性减速,从而进一步加大出口贸易下行压力,成为理论和实践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无论是从附加值创造能力角度看,还是"固链"从而稳定出口贸易产业之根角度看,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优势都要显著强于中低端,即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本质上更加有助于"稳出口"。进一步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计量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期。因此,新形势下努力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仅有助于改善分工地位和提高开放效益,对于缓解当前出口面临增速下滑压力也有重要政策意涵。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分析开放式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联系,进而从外部创新资源、创新溢出效应、产业融合三个方面证明开放式创新驱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从单个企业案例研究上升为将开放式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研究结合为重大创新点。最后针对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应畅通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有效利用创新溢出、放松产业管制促进产业融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产者服务业是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企业的群体,它对制造业的提升表现在企业内部制造业模块化以后服务业务对企业的功能性支持以及企业外部供应链体系中服务商对制造业的支撑。从城市角度看,生产者服务业是大城市产业辐射效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例,本文考察了GVC治理模式、升级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检验了现有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所蕴涵的4种对接模式。问卷调查与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俘获型与层级型治理模式有助于企业较快地实现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进一步升级的空间较小,因而不利于绩效提高;均衡网络型治理模式下企业升级速度稍慢,但功能升级和链升级的空间较大,有利于绩效提高;NVC中均衡网络型治理对企业升级和绩效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而俘获型和层级型治理更有利于企业的升级和绩效提高。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强调单纯地基于GVC代工体系或NVC企业集群的工业化道路都不是中西部地区的最优选择,两者的结合可能更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制造业升级转型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切入点思考如何利用外资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业的作用,提升国内制造业竞争力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采用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0年的数据进行动态GMM估计结果进行经验检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程大中 《财贸经济》2006,(10):45-52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在生产者服务的本来意义上,而不是从具体的带有生产者服务特性的服务部门出发,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经验研究,由此得出一些基本结论:1981年以来,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功能逐渐显现,但与英、美等国相比,中国生产者服务占国民总产出比重偏低;中国服务业及其有关分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或部门的前后向联系效应相对较弱,说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不仅不能对国民经济产生应有的带动作用,而且其本身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也不大.  相似文献   

20.
Based upon the presumed importance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both wealth and job generation,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new ventur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has focused upon this sector. However, with the down-sizing of many large organisations and the growth of spin-outs and management buy-outs, many of which continue to serve their former owners, attention has shifted to a questioning of the role of ‘producer services'. This article adds to this debate by posing one broad research question: Are the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business founders and new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growth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business? Overall,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many more similarities than there are differences. However, the final discriminant model also confirms many of the anticipated tr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