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有大量农作物秸秆产生,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作为燃料的农作物秸秆被大量露天焚烧,其对大气环境的负外部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监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经过近10年的实践,其结果仍不容乐观。文章在分析总结大量已有相关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对农户的行为模式认识不够准确,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农户的行为模式是典型的经纪人模式,由此导致政府的管理措施出现了偏差。该文根据过往学者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提出对于农户行为模式的新认识,即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据此采用博弈论中合作博弈模型,提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的新思路,即应改变过去认为农户与政府在控制秸秆露天焚烧上进行不合作博弈的片面认识,而应从农户、企业、政府三方合作博弈的角度重新认识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的顽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秸秆有效处置需要政府和农户相互协作。文章研究不同行为主体秸秆处置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解析不同偏好类型农户秸秆还田决策的约束条件。[方法]基于适度社会化个体偏好理论,通过分析政府和农户不同决策策略下的支付函数,采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农户和政府之间的动态演化模型,分析双方演化稳定状态的不同参数要求。[结果](1)秸秆处置选择上,相对焚烧意愿强的自利型偏好农户,社会型偏好农户的还田意愿更强; (2)不同偏好类型的农户在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偏好会发生挤入或挤出效应,即由自利型偏好转为社会型偏好或者相反。[结论]解决秸秆焚烧等现象的有效措施是促使农户偏好结构的转变,增加挤入效应,减少挤出效应。由此获得的政策启示是,加强政府政策宣传、技术推广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以及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培育,促使自利型偏好农户向社会型偏好农户的转变,对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等农村环境治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秸秆焚烧问题的农民、企业、政府行为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但秸秆利用率却较低.近几年,秸秆焚烧问题愈演愈烈,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该文对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并从社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对三者形成的"僵化"三角进行优化,对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政府与农户的博弈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经济运行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的合作与冲突问题,当这些“当局人”按照个体理性原则进行决策活动时,他们就是在进行“博弈”。如果将政府视为代表国民经济宏观利益的“当局人”,将农户视为代表微观利益的“当局人”,那么,在整个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政府与农户之间博弈的主线。无论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还是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引发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分析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关系类型、相互影响方式以及双方的对策选择,对于制定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卫星遥感的东北三省露天秸秆焚烧及其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我国东北地区露天秸秆焚烧及其排放情况,为东北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ODIS卫星数据、GFASv1排放清单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上下文算法及空间统计方法对东北三省2015~2017年秸秆焚烧火点及PM_(2.5)排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东北三省秸秆焚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吉林省的中西部以及辽宁省中部地区;2015~2017年东北三省共计1.871 8万个露天秸秆焚烧火点,PM_(2.5)排放总量为17.3万t,火点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排放量最大的年份为2015年,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火点最多,排放量最大,占比分别为71.9%和73.3%;东北地区年内各月秸秆焚烧火点及PM_(2.5)排放在春(3~4月)、秋(10~11月)两季最为明显,呈双峰分布,春季火点数及排放量多于秋季,且呈春季增加、秋季减少趋势。[结论]东北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秋季禁烧工作成效明显,春季秸秆禁烧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公司与农户契约行为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公司 农户”组织模式中,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契约关系,但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公司与农户之间经常发生相互违约行为。本文以委托——代理和进化博弈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公司与农户之间演化博弈的各种情况,分析了公司与农户违约行为的根源与规避这种行为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水污染治理"依旧处于困境之中。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在于水污染规制策略执行人——地方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理性目标的差异。基于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引入中央政府约束和激励机制,分析地方政府间对于水污染规制博弈策略的动态演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的外部性不会影响地方政府间博弈策略;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水污染指标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权重,降低水污染规制成本,减弱企业利润对地方政府支付水平的影响程度,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来防止地方政府间的博弈陷入"囚徒困境",促使地方政府水污染规制策略的高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模式是实现服务高效供给的重要手段,由于该管护模式涉及多元主体,需要各方协作。为此,文章基于已有研究及案例构建地方政府、村民以及承接方参与协同管护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在管护工作中均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但程度不同;影响三方协同管护的关键因素为奖补资金、违约惩罚以及村民参与所获收益,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奖补资金的分配对三方策略选择均有影响,平均分配或稍偏向于村民更利于协同管护。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加大各方信息沟通、发挥村民带动作用等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方法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和山东省978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问题进行研究。结果 (1)随着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其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意愿将不断增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4.9%、77.7%和82.8%。(2)秸秆禁烧政策、农户直接补贴、技术培训和完善市场等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3)是否参加合作社、便利性认知、污染认知、政策认知和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4)不同规模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优先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规模农户对农户直接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中规模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大规模农户对完善市场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农机购置补贴。结论 要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必须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同时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态移民中存在轻生态保护、重移民工程建设的问题,将生态目标纳入政府社会公共目标,构建移民户与政府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两者行为演变规律及移民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置地和迁出地预期收入差异、生计资本损失及政府补偿是影响移民的决定性因素;在生态移民前中期,政府补偿策略更有效,移民户不搬迁转向搬迁的条件是搬迁的得益不仅要大于0,还要大于不搬迁时政府补偿;随着政府公共目标实现程度提高,政府会调整为不补偿策略,只要安置地和迁出地预期收入差异与生计资本损失之差大于0,即使政府不补偿,移民户也会自愿移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在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的演化博弈过程。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支持政策对推动商业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地方政府对林权抵押贷款出台各种有利于弥补商业银行风险损失的支持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业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双方的策略收敛于出台支持政策、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实现地方政府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目的,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提供林权抵押贷款,提出了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科学的林权抵押贷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林权抵押贷款考核目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考察低碳农业主体的行为选择及互动影响,从政府与农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两个主体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的引导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进而取得帕累托最优均衡目标;(2)当政府增加采用低碳农业生产农户的补贴,同时加大对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约束力度,且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的综合收益逐渐增加及其成本不断减少时,演化博弈模型中局部均衡点最终演化为政府发展低碳农业,农户采用低碳农业生产这个稳定状态。基于此,分别从政府与农户角度提出了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森林认证作为林产品绿色采购的有效手段,已逐步在世界各国开始实施。本研究分析两国简单模型情况下、森林资源丰富国家和森林资源稀少国家之间、两国企业之间的关于森林认证实施的政策博弈,得出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不同的情况下博弈的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政府监管模式问题,明晰了政府监管部门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两者的策略选择集合;再针对不同的政府监管模式分别构建了基于博弈双方的复制动态方程;剖析了不同情形下政府监管部门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两者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最后通过对博弈支付矩阵赋值在不同情形下的策略选择进行仿真,为政府监管部门的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有益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做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5.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的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化的基本过程是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集科研、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和推广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系统。种子产业化过程中包含政府、企业、农户三者的博弈行为。本文重点利用博弈理论来分析政府、企业与种子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负外部性,近年来政府屡屡出台严禁焚烧的政策,采用疏堵结合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农户秸秆就地焚烧的管制,但收效却不大.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为例,详细比较分析了各种秸秆利用方式的成本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秸秆利用方式的净收益具有较大的差异,但较高净收益的利用方式存在的资金、机械、市场、技术和时间五个约束条件,是制约农户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在比较各种改进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短期和长期加快秸秆有效利用、降低秸秆焚烧面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通过对家电下乡政策效应调查数据分析后提出:家电下乡作为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虽并不可取,但短期来看仍不失为一项次优的政策选择,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家电下乡的政策预期,在提高最高限价基础上实行差异化补贴比率和其政策执行是关建.  相似文献   

18.
农户与企业合作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演化博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演化博弈理论,探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在质量安全存在收益溢出效应、外部奖惩机制和内部补偿机制的条件下,农户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和相互制约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影响;并结合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采用Net Logo仿真平台进行模拟,观测不同参数设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演化博弈稳定状态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和案例分析得出,较低的收益溢出效应和较高的监管水平,以及企业对农户的公平利益让渡,有利于演化博弈以更快的速度收敛于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的改革,林权分配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尤其是林权利益相关群体的关注。林业发展所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公引起的林权纠纷也日益突出。文章认为,引起林权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初始林权分配不均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公,通过建立"多林权群体"与"少林权群体"这两个参与林权纠纷的群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各个博弈群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演化稳定策略调整各林权利益群体的林权配置,并使其均等化,可以有效解决林权纠纷,并达到林权配置的社会最优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贵州省608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政府作用对转出户的收入效应,并进一步对比不同干预形式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1)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受到两种干预的转出户分别占比82.21%和13.70%,当前以直接干预为主;(2)直接干预影响交易实施,促成农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流转,间接干预影响交易环境,促成农户与种植大户之间的自主流转;(3)政府干预农地流转中,转出户的租金收入未能完全补偿农业收入的减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均未明显提高,即使将租金提高到农户期望水平,转出户土地报酬不再显著减少,总收入仍未明显增加;(4)与间接干预相比,政府直接干预下农户的农业收入更高,租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差异为正但不显著。研究结论:政府作用虽已内嵌于农地流转交易中,但政府干预下的对转出户的增收效应尚不显著,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仅依靠合理显化租金不足以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户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