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军 《商业时代》2007,(4):35-37
本文利用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国内企业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引入外资的国内企业,建立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国内企业研发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外资对国内企业确实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相对港澳台外资而言,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技术溢出更加明显;但是,这种技术溢出仅发生在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投入较少、容易学习和模仿的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从空间维度解构全球价值链参与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微观数据以及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不仅产生地区内溢出,也产生空间溢出,表明某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金融危机前后时段特征和国家异质性特征;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嵌入方式后发现,虽然全球价值链功能嵌入相比产品嵌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地区内溢出效应更强,但在空间溢出上,功能嵌入由于服务链条的相对封闭性、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专用性,空间溢出并不明显,产品嵌入则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3.
外资垂直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数据,估计了外资水平和垂直溢出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改进了既有文献估计外资溢出效应的方法,采用入世前后外资准入政策的变化作为工具变量来检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贡献主要通过后向溢出效应来实现,即下游外资参与程度提高对上游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上游外资参与程度提高有助于下游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仅对高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成立,即前向溢出效应部分存在;同行业外资参与程度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即水平溢出效应不存在。以上估计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些结论为理解外资如何有助于本土企业实现质量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些参考,为调整我国FDI引入结构和加强内外资企业间的关联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投入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增长,以及当经济差距缩小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变化特征。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区际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效应;苏南、苏中、苏北研发投入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高于总体平均水平。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间研发投入合理流动、统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溢出的国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研究忽略了对外贸易知识溢出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对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嵌入知识溢出变量,基于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属性将其在空间维度扩展成非线性结构,检验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环境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二分性。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辖域内、外经济增长同时构成倒U型关系,但人均收入水平还未逾越能激发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的"拐点";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技术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其中辖域内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生产规模效应大于非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为负;非物化型知识跨区域溢出在辖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引致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外贸易环境技术效应为正。本文建议发展中国家应注重利用对外贸易知识溢出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肖仁桥  宋莹  钱丽 《财贸研究》2019,30(4):71-83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2008—2015年中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绿色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产出均显著空间正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在绿色科技研发阶段,R&D经费支出对相邻地区绿色专利产出正溢出效应明显,产学研合作会显著促进本地区新产品项目产出的提升;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绿色专利申请量有利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绿色GDP产出的提升,环保投入、政府支持对相邻地区绿色GDP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绿色专利申请量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及其衍生的风险已成为影响国际投融资活动的一项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基于2008—2019年城市级面板数据,从物理和转型两个方面考察气候风险对城市层面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两种风险均会显著阻碍城市外资流入,且气候转型风险的负向影响持续时间更久。此外,气候风险对城市外资流入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气候物理风险对邻近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而气候转型风险则存在负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城市气候韧性有助于缓解气候风险对外资流入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为认识和化解气候风险的负面经济影响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地域广袤、地区差异明显的中国,研究省际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需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层面考察中国省际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估计表明,本地OFDI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还将通过空间溢出显著推进周边尤其是邻接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且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随时间的推进日益增强。但现阶段中国省际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溢出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国内OFDI政策的制定需充分考虑OFDI与国内经济的互动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溢出影响,形成以地区统筹发展和差别化调控为重点的投资政策体系,更好地实现"以开放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在对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测算的基础上,从动态角度分析了外资进入对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产生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存在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提升,而外资进入速度和规律性则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达国家外资是提升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主要推动力,港澳台地区外资的作用并不显著;行业技术水平显著调节外资存在对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促进作用,但调节作用因外资来源不同而存在差异。我国应继续发挥外资进入的溢出效应,实施有选择的引资政策,创造公平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生产率、人力资本水平及研发投入,这是提升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推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冯跃 《商场现代化》2007,(16):302-303
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在江苏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增强,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从竞争走向竞合,具体表现在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关联度不断加大以及外资经济对民营经济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不断增强等方面。但由于政策、市场及企业层面的诸多制约因素,使江苏民营经济利用外资面临困境,而提升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关联度、加强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的研发合作以及民营经济对外投资是进一步利用外资提升民营经济技术水平及其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1998-2013年各省市(以下简称省)面板数据,构建了外资研发嵌入指数测算体系,测度了我国27个省市的外资研发嵌入指数,并通过OLS、2SLS及GMM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市场化进程及国际贸易竞争力对外资研发嵌入水平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样本期内,我国外资研发嵌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且各区域表现出了巨大差异;第二,全国及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及国际贸易竞争力对于外资研发嵌入水平均有积极的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对外资研发嵌入水平的影响明显大于市场化进程对外资研发嵌入水平的影响;第三,市场化进程及国际贸易竞争力对中部省份外资研发嵌入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第四,国际贸易竞争力对西部省份的外资研发嵌入有积极影响,但西部市场化进程对外资研发嵌入的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运用SORM-BCC方法计算了我国国企和外资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外资研发嵌入指数,考察了外资研发嵌入对我国国企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国企及外资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普遍不高,技术开发效率尤差;第二,外资研发嵌入虽然整体上只有33.6%,但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接近43%,部分行业甚至接近或超过70%;第三,外资研发嵌入促进了国企研发效率提升,但是这种促进关系依赖于我国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馨怡 《现代商业》2024,(3):167-171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韧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地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地区产业链韧性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促进地区产业链韧性水平,且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邻近地区产业链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落实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鼓励国内各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国际生产活动、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以及提升产业链管理技术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运用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及莫兰指数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分析2011—2020年长三角开放经济演变格局,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级市的开放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公路网密度、互联网普及率及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同时正向影响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探讨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中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分析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给予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是否受到研发投入、FDI流入以及人才门槛效应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根据我国1999-2008年省级面部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经验检验后发现: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外资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领域、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一致;外资在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集中在"发明专利"高端创新活动领域,西部地区外资的作用更多地反映在"外观设计专利"低端领域,中部地区居于其中;创新层次高的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人才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构建城市集聚空间模型,系统分析技术溢出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技术溢出的路径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局部技术溢出可以提升系统内城市集聚水平,全局技术溢出对系统集聚结构没有影响,但可以提升全系统的生产率;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多样性偏好度、贸易成本,以及城市拥挤成本是影响城市经济集聚的重要因素,城市集聚水平与居民工业品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份额、消费者产品多样性的偏好度正相关,与公共品边际成本增速、贸易自由度负相关;从技术溢出的路径看,外商直接投资、公共教育、信息服务等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而企业自身研发活动的技术溢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考察企业异地进入行为的区域创新空间收敛效应及创新要素流入的中介效应机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构建模型提出研究假说;然后,设置空间收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数据做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异地进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空间收敛且表现为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同时存在,研发人员流入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而研发资本流入未产生中介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在完善企业发展政策和创新政策时应重视异地进入企业的知识溢出和研发要素流入的创新收敛效应,充分利用邻近区域的创新溢出吸引研发人员流入,以促进区域创新的持续收敛,进而形成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我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一次重大尝试,其在实现吸引外资基本目标的同时,是否影响了劳动力要素的配置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在探析该政策对试点地区外资利用水平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工业行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和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清单模式引致的外商投资自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就业技能结构,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外商投资自由化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资本深化效应提升企业就业技能结构;异质性分析表明,外商投资自由化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提升效应在东部沿海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对以“引资”带动“引智”、更好发挥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