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城市郊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带,其土地利用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最为显的特点是土地利用结构复杂、极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且其土地利用用途转换最典型的表现是农地被建设用地侵占,导致农地资源的急剧减少。如,北京市仅近郊与建成区之间的隔离带,1993—1999年就减少农地64.98平方公里;上海市解放后的40多年,郊区耕地面积共减少5.18万公顷,平均每年1266.67公顷。  相似文献   

3.
我国36个大城市郊区发展休闲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概述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念和新型消费业态。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郊区乡村城市化研究——以上海为例陈先毅宁越敏大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区,地处城市地域向农村地域的过渡地带,其城市化过程既受大城市职能扩散的辐射,是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地区;又以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为基础,体现出城市化的初始特征,因而可通过对大城市郊...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海市114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从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住房状况、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文体娱乐、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基础设施、生活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上海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结果表明,当前上海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城市郊区居民的生活舒适状况,建议政府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三大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行,各种城市化模式也不断涌现,已有研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总结。但是,既有文献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城市整体进行的,对于一个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其郊区是如何进行城市化的,尚缺乏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从分析和修正传统的城市化测量方法入手,对北京市郊房山区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房山区的城市化水平在北京郊区序列里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显滞后。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北京城市发展中的中心城区偏向政策、北京城市发展中增量资源分配的南北差距、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与郊区产业的对接状况不理想、人力资本状况无法对城市化进程予以有力支撑等因素相关。这表明,在经济转轨时期,一个特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无法支撑的,还需要政府担当重要职责一一改变不合理的既有政策,提供有利的配套政策措施,以保障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王瑶 《企业导报》2009,(12):17-18
在当今的大城市郊区,在市场化、城市化和生态化的推动下,乡村成为农民与居民、本地人与外地人共同利用的社区,农宅的生产资料、环境和财产功能日趋突出,宅基地政策法规依然故我,与实际严重脱离,带来矛盾重重,有必要探寻改革措施,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必须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和牺牲后人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阶段研究分析超大城市、县乡级小城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将对21世纪国家的繁荣昌盛,农村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宝静 《民营科技》2008,(8):107-108
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论小城镇向大城市区域集中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小城镇向大城市区域集中发展模式@刘英群...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小城镇方案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小城镇方案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南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苏南地区小城镇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探讨我国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4.
增量拓展向存量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对乡村地区的旧村进行改造与活化,对于有效盘活乡村低效与闲置用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大都市郊区的典型代表——广州市增城区为案例地,深入分析增城旧村活化过程与特征,重点聚焦泥砖房改造模式的不同类型及动力机制,分别是利用泥砖房开展生态旅游业、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翻新村民住房和拆旧复垦,最后对泥砖房改造的增城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里,一个项目被冠以标志性建筑的称号.是因为它被城市中大多数人熟知且认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一些标志性建筑.但更多的是开发商正在建设的、宣称为标志性建筑的项目,标志性建筑开发模式正逐步走向成熟。 标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标志建筑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建筑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方面.标志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建筑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群)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的真正主体是进城农民以及其他移居人口。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已积累了一笔巨大的欠账,欠了几亿人的安居、社保和公共服务费用。我们对农民太不公道了,其中最大的不公道是没有让他们随就业迁移安居,逼得人家实际上妻离子别。因此户籍改革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有人提出,大城市的户籍制度不放开,中小城镇可以先放开。  相似文献   

17.
三中全会以来,相村经济发生了喜人的突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经营的进取心日渐高涨,历久不衰,粮食产量连年保持着大幅度上升的势态。在这种形势下,小城镇(主要指县城)的发展和建设如何适应农村的这种转变?小城镇的功能是否要有一些适当的转变? 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要明确农村经济形势的转变,给小城镇功能是否带来了新恃点。二是要明确农民对小城镇发展的潜在需求。  相似文献   

18.
赵衡昆 《价值工程》2010,29(30):32-3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偏低,小城镇建设必须筹谋在前,规划先行,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基。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发展战略,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早思考、早谋划、早动作,这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城郊经济四届三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包永江会长作了“论特大城市郊区(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及其途径”的专题学术报告,对大中城市城郊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征、问题和未来的机遇、矛盾以及城郊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定位、功能、任务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与途径的六大战略举措。现将这篇学术论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会丛 《价值工程》2010,29(13):237-237
本文结合目前小城镇园林绿化现状,提出了小城镇园林绿化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