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地势”这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中央的思路很明确,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固然,要让更多的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让低收入者增收,唯有如此,人们丰衣足食而有剩余,才有可能去置办财产。眼下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帮低收入者增收?如何让更多的人拥有私产?这里的关键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收入只够养家糊口,没有积累,何来财产可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从浙江的省情看,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应在继续完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政策的基础上,把政策重点从过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为主转到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来,即从“提低”转到“扩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国民中的比重,最终形成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布。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储蓄存款利息税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息税虽然只是一个单项的财政政策.却牵动着千家万户。在实行过程中,除了要着眼分流储蓄、刺激消费的效果外,还需综合考察调节高收入的利益.适当保护中等收入的利益,照顾低收入的利益。[编按]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目标是黑龙江省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基于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理论,研究省域内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测度标准、群体特征等,对当前和未来黑龙江省如何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目标提出建议,丰富中等收入群体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孙鸿武 《天津经济》2003,(12):12-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然而,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量中等收入国家在5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无法"升级"到高收入国家,并不是因为存在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因为划分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范围太宽。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增长陷阱。如果把出现增长陷阱的概率当作衡量陷阱大小的标准,则在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之中,中等收入陷阱是最小的。尽管如此,中等收入陷阱出现的概率也非常大。一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很好地避免陷阱,则其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发展将长这几百年时间。如果能有效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则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9.
汪萌 《改革与开放》2004,(12):13-14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是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一种发展和深化。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过程。本文拟分析南京已真正跨入中等收入的居民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和扩大南京中等收入家庭的规模,尽早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其收入水平是保障我国小康社会稳定实现的途径.内蒙古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主体是工资收入、第三产业经营性收入,第一产业经营收益,提升该群体收入水平除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外,还需在发展城镇经济、完善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公共支出与劳动就业等方面进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1.
数字     
《中国城市经济》2011,(10):95-95
6000万 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意味着我国将有6000万左右的工薪阶层暂时告别个税。新税法体现了“高收入者多纳税,中等收入者少纳税,低收入者不纳税”原则,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夹心层的“被剥夺感”。专家建议下一步应当继续推进实现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个税征收体制改革目标,完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 0年翻一番”.宁夏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城乡居民收入需年均增长9.6%、9.7%,分别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4个、2.5个百分点.面对这一增收形势,如何实现倍增目标,任务艰巨.而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是实现收入倍增的难点,也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刘宏斌 《北方经济》2015,(11):61-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距离2020年只剩下5年,倍增目标能实现吗?如何实现?收入增长后会不会被物价上涨抵消掉?本文通过对近三十多年的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剖析,对收入倍增内涵作出清晰界定,对城乡居民收入趋势作出科学判别,并明确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战略目标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论断充分说明,中等收入者群体作为中产阶层的雏形在中国社会正历史性的崛起.作为未来小康社会的中坚和主流,中国中等收入者必须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人格.因此,要发挥多种途径功能,努力塑造中等收入者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5.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福 《发展》2008,(2):40-4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报告的这一提法,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报告提出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新要求和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10年人均GDP已经突破394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对世界各经济体的最新分类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如何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成功地跨越中高等收入陷阱是当前的紧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均GDP及其基尼系数的协整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只有合理的处理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才能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跨越高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党中央和国务院要这么正式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因为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工作重点的一种调整党的十八大后,收入倍增计划鼓舞人心——"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句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其实它的提出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在经历了几轮经济快速增长后,我国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社会物质财富。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我国广泛存在,百姓非常反感,甚至义愤填膺,这包括腐败收入、灰色收入和行业不同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如果这些问题不早日解决,经济问题变为政治问题的概率将越来越高。这么说可不是过于夸张,因为收入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12,(7):60-64
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一书出版发行。中宣部理论局深入基层调研,认真了解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出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等八个问题。全书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这八个问题作了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答,观点权威准确,文风亲切朴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本刊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这是我国执政党提高劳动者报酬的重要宣示。早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宅窃就已经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执政党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一种量化识别方法并检验了该概念的存在性。在增长收敛模型中,本文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β条件收敛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成立。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揭示,收敛系数与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经济增速的提升呈现递减态势,"自持"增长效应明显。通过计算实际增速与模型预测增速的残差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识别,证实其存在性并发现中低收入国家更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可以有效排除短期波动与小型冲击的影响,并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速的异质性,识别结果也与经验事实高度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