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一文入手,分析了王国维的音乐美育思想:音乐教育本质上是属于美育的,音乐教育不能沦为德育的奴隶;音乐教育必须从音乐自身的特点、规律出发,对学生施于情感的陶冶,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目标,最终达到美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基础课,学习内容最具思想性,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影响起直接的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内化学生情感、要与网络德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音乐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渗透德育 ,惠世利国 ;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 ;调节情感 ,培养审美力。使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经常对它进行探讨与研究 ,把真正的美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音乐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渗透德育,惠世利国;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调节情感,培养审美力。使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经常对它进行探讨与研究,把真正的美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全社会期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今天,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德育,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有利统一,达到立体的、全方位的落实与渗透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院校大学生音乐语言艺术教育中,音乐与语言所展示的思想和形象,能够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一切客观事物和细微复杂的内容,更能使音乐形象所展现的声乐语言内容与丰富的联想视像明确起来,使主人公能够直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内心的愿望、追求、理想、爱憎、欢悦、忧伤……它凝聚着不同情感的性格特征,以生动的声乐演唱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情感管理”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管理办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充分尊重人的情感,用情感去感染人、教育人、帮助人,引起情感的互动和共鸣,以达到思想引导的目的。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矛盾,需要管理者加强和学生的情感联系和思想的双向沟通,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抑制消极情绪,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或寄托,也就是说,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一种反映。在中师阶段,通过音乐课堂来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中体验人类的情感,并从中获得美的熏陶和精神享受,因此,加强音乐对师范类学校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德育方法是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德育方法具有完整的体系,总体上由教育方法、自我教育方法与思想调节方法构成;德育方法选择要突出思维规范,有助于增强受教主体的道德情感和信念;只有让受教主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理想人格才能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文从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应重建课程目标意识,教师备课时应"备"学生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分析了实现该课程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