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政策在促进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科技税收政策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内容规定不合理、实施过程不规范等缺陷。对此,应完善我国科技税收法律体系,提升科技税收的法律效力;税收优惠政策应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产业和区域优惠相结合,以产业优惠为主;采取事后优惠和事前扶持相结合、以事前扶持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的税种应从以所得税为主转向所得税和流转税并重;强化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税收政策;切实加强科技税收优惠的管理,建立税式支出预算制度,以使税收政策在我国科技进步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主要以直接优惠、区域优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体现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不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应以间接优惠和产业优惠为主,改革增值税类型和增加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增加税收优惠与国民待遇原则、统一税收优惠并不矛盾。同时,国家应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的认定和税收优惠的管理,防止滥用科技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东部的崛起离不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样,西部的大开发也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东部税收优惠模式,而应根据西部的特色和所处的国内、国外环境的变化,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与创新。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供选择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如下几项:一是制定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二是采用直接税收优惠方式为主;三是实行更优惠的地域性低税率优惠;四是强化税收优惠的产业和科技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制中两套所得税法并存,内、外资企业有别,造成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中的“超国民待遇”现象。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与西方所得税制度及其改革相比较,可以看出超国民待遇不利于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因此,必须改革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制中有关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保证投资者真正得到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5.
税收优惠在整体投资环境中的作用有限,但税收优惠影响外资流向、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行为。不过税收优惠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表明,税收优惠的效益不大。我国税收优惠目标应从增加外资总量转变为提高外资质量;从过于注重税收优惠改为完善国内整体投资环境;重视与外资税收优惠相关的国际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待遇的差异大;区域性优惠形成地区不平衡;直接优惠比重大、成本高;优惠的产业导向不足。在改革中,应逐步缩小内外资企业优惠的差异程度.建立起以间接优惠手段为主.产业导向与区域发展战略导向相协调的优惠机制。  相似文献   

7.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最大特点体现为“四个统一,两个过渡”,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适当降低为25%;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同时,对老企业规定一个五年的过渡期。企业应在充分理解新所得税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税收筹划。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力度不够、范围过窄、形式单一等问题。应借鉴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我国小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继续降低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税收优惠门槛;科技开发税收优惠;延长纳税宽限期;减化税收程序;增加税收服务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内外有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某些方面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已出现了负效应,现阶段吸引外资的侧重点不应是税收优惠政策,而应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要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田志华 《新智慧》2004,(7B):68-69
一、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1.优惠方式单一,削弱了税收优惠的实效。目前,我国所得税优惠主要采用的是税率式、税额式减免等直接优惠方式,而国际通行的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和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等税基式间接优惠方式运用得比较少。直接减免和间接减免的激励效果不同,前偏重于利益的直接让渡,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取得利益,才能享受此种优惠;而后更偏重  相似文献   

11.
以所得税减免为主体的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不断深入,通过调整外资政策,实现提高我国利用外资水平、减少税负不公等负面影响,是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看,对外商投资企业从全面优惠到行业优惠的政策调整,既考虑到了税收优惠对吸引外资的作用,又兼顾到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解决我国利用外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是现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进步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的标志,而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科技税收政策优惠存在立法层次低、优惠方式欠科学、优惠力度偏小、功能缺陷等问题。为此,必须从税收优惠体制着手,规范税收立法,尽快实施国民待遇原则,完善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立鼓励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我国的税收政策存在着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应通过颁布特别法案;规范科技税收政策;率先实行增值税转型;完善现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鼓励企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建立鼓励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建立符合WTO要求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税收优惠体系等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碳税制度是一国推进碳减排实施的重要工具。选取日英瑞典三个国家,从碳税政策的设定原则理念、功能定位、税收优惠内容、配套措施及政策运用手段等方面探究其碳税优惠政策的具体实践。研究发现,日英瑞典三个国家的碳税税收优惠政策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其差异性体现在减免范围、享受群体及补助形式等方面,而其共性更多地体现在政策设定的基本原理、理念、功能及财税政策运用方式等方面。上述三国的相关经验与措施,为我国碳税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经验。我国碳税政策在原则设定方面应着重突出合理税收负担、税收公平和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方面应追求多功能协调发展,加快与其他税种的税收优惠制度整合完善,同时健全“税收+财政”双重优惠体系;配套措施设定方面应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绿色金融和绿色基金多元融合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原有的涉外税收政策需要调整。我国涉外税收政策调整的思路以及指导思想是:从依靠优惠政策为主逐步向依靠总体投资环境为主转变;从注重吸收外资转向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对内外资企业逐步实施同等的税收优惠待遇;同时处理好税收优惠方式变革的前后衔接。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制定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原则:刺激技术进步原则;促进劳动就业原则;扶优扶困并举原则;鼓励持续经营原则;体现产业政策原则;符合世贸规则原则。入世后,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鼓励投资和鼓励持续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劳动就业的优惠政策;刺激技术进步的优惠政策;发展对外贸易的优惠政策;扶持弱小差难的优惠政策;引导产业方向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多而快地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实行了多种优惠政策,即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我国对外商来华投资所给予的优惠措施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上,我国对外商投资实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国长期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全局性不利影响也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税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有税收立法体制、税权划分体制、税收结构、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已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经济形势,需要进行全面改革和优化。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技税收优惠现状剖析与策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而技术创新活动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惯例。本文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实际效果为目标,分税种全面梳理我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认为当前我国高科技园区式的税收优惠难以真正实现鼓励技术创新的效果,有必要调整为以技术创新环节为导向的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涉外税收的超国民待遇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多而快地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实行了多种优惠政策,即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我国对外商来华投资所给予的优惠措施最集中的体现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上,我国对外商投资实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其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国长期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全局性不利影响也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