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责任制度是核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能和平利用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从1997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外交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1997年议定书)和《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10年来,国际核责任领域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难题。笔者就国际核责任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核责任     
核责任(Nuclear Liability)是核损害民事责任(Nuclear Damage Civil Liability)的简称。又称为核损害责任、核损害赔偿责任,也称为第三方核责任。  相似文献   

3.
王蓓 《中国核工业》2014,(10):37-39
核责任,也称为核损害赔偿责任,其本质是一种民事责任,是指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核损害时,核设施经营人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2007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核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国函【2007】64号),核设施的营运者应当对核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受到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核第三者责任,是指核设施营运人对第三方所承担的赔偿责任。所谓第三方是一种保险实践上的概念,即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以外的第三方。核第三者责任是对公众所履行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核责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核安全法》现由人大环资委负责牵头起草,预计2016年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核损害赔偿是由核事故造成人身、财产和环境损害所引发的民事赔偿,与核安全问题密切相关,是《核安全法》需要规范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法律层面尚未对核损害赔偿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定。《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现行有关放射性的唯一专门法律,其第12条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负责本单位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  相似文献   

5.
中国核法规建设是随着中国核电建设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即开始原子能法立法工作。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虽然由于体制改革,原子能法未能出台,但颁布了一系列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及大量的部门管理规章和安全导则,通过法律制度保障核事业的健康发展。核损害责任,是指在核电站及其他核设施发生核事故的情况下,由该核电站或核设施的业主对核损害受害者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由于该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图通过国际协作的形式加以应对。通过多方努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12月11日,世界上第一个带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京都议定书》诞生,其制定了国际排放贸易(IET)、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触电伤害事故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受害人通过起诉,由各级人民法院作民事裁决,大部分裁决主要是依据《民法通则》中的产权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作出的。而触电伤害者悲惨的局面,又使得法官们对伤害者给予极大的同情,很多判例均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发生人身触电伤害事故,电力企业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且判罚的赔偿额度极高。 另一种是受害人 (包括社会其他人员 )认为,电是电力部门供应的,电力致人伤残就应由电力部门承担责任,由地方政府组织调解,电力部门负责赔偿。在这种导向下,多数被伤害者找电力部门索赔…  相似文献   

8.
福岛核事故再次让核损害赔偿问题为公众所关注。在核损害赔偿中,提供有效的财务保证,不仅是对运营商责任的有效转嫁,也是对公众利益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华商标》2009,(5):16-20
驰名商标作为用于扩大商标保护范围的法律概念已为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自1985年3月成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成员国后,正式开始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依据国际条约以及我国法律加强对驰名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海外速递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经过马拉松式艰难谈判,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丹麦哥本哈根2009年12月19日下午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杰清 《广西电业》2003,(10):60-63
多年来,全国及广西区内每年都发生一些触电赔偿案件,而在现行的法律中,原来仅有《民法通则》123条对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所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作了相关规定,由于此规定过于原则,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出现了较大差异。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月21日公布了《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从高压电的含义、责任主体、免责情形及赔偿范围等均作了具体规定,为正确审理因触电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物权法》是市场经济财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通过标志着我国财产法律体系的完善,也表明了个人财产权神圣、所有财产平等保护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日益重要的客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逐步成为当代国际科技与经济合作的基本环境条件之一。可以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最初表现为某些国家通过订立区域性的国际公约确立了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性效力的原则。例如,1968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订立的《荷比卢统一商标法》,1977年非洲知识产权组织通过的《班吉协定》,以及1973年西欧国家缔结的《欧洲专利条约})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欧洲专利公约})。该公约的目标是设立…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对分期付款购车的立法有听差异。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这种差异正在减小或消失。纵观世界法律体系。依其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大法系。一是英美法系,二是大陆(欧陆)法系。对分期付款购车的立法,两大法系共同的特征是:没有关于分期付款购车的专门立法,实际操作运用的是其他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东欧国家亦如此。这部分的结构大致安排是先说明英美法系关于分期付款购车的有关法律;再介绍大陆法系的有关成文法。最后介绍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中有关部分。为便于中国制定有关分期付款方百的法律、法规.最后着…  相似文献   

16.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制定的,UNFCCC自缔约之日起(1992年),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参与,并举行了9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它被公认为是国际环境外交的里程碑,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旨在防止全球变暖而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条约。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5年《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原子能机构积极落实《国家安全法》,全力维护核领域国家安全。一、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完善核领域法规体系。全力推动《原子能法》的立法工作;努力推动《核安保条例》《军工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积极推进《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修订,以及《核损害责任法》《乏燃料管理条例》研究论证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电力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陆续颁布,已形成一个电力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在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方面有法可依。然而在实际贯彻执行这些电力法律、法规时,却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前与日俱增的因触电伤残而引发的巨额赔偿诉讼案,就是困扰电力企业的突出问题之一。最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印发了《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研讨会纪要》,此类案件有望得到公正合理地解决。 人身触电赔偿案件的处理得不到公正合理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 有关“无过错责任”方面的立法过于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 123条…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拨,是整合企业资源的一种途径。为了规范这种无偿划转行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8月29日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以下简称《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对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致使这种无偿划转积累了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从前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一般都没有关于分期付款购车的专门法律,我国有无必要在当前制定一部《分期付款买卖法》呢?从长远看,随着分期付款销售市场的发展,制定一部《分期付款买卖法》,以专门条文规范这一市场是有必要的。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法律现实、分期付款销售市场现实)及立法成本,制定《分期付款买卖法》不如完善现行法律体系有效益。我们认为,从分期付款购车行为涉及到的法律规范出发,完善现行法律的作用对培育、发展这一市场是非常必要的。一、完善《民法通则》的建议(一)建立“预告登记”制度目前,分期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