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承担对其的依法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但金融监管职能仍由中国银监会履行,导致省级政府缺乏履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的手段,产生了履职中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同时,金融风险处置资金主要依靠中央银行紧急贷款,易于造成省级政府承担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拟化;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管理体制向改革前复归。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中央政府将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省级政府,并建立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别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金融监管机构、省级联社依次履行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格局,以理顺权责关系;同时,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建立金融风险处置基金,强化责任约束,督促省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正确履行职能,促进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
魏健 《金融纵横》2004,(12):60-61
2003年8月,江苏省继2000年率先改革试点后再次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全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之一。这次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交由地方政府负责。  相似文献   

3.
论省级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决定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后,从既提高管理有效性和真正赋予省级政府管理责任,又确保农村信用社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来看,将地方金融机构监管权完全交给省级政府和省级政府参股农村信用社并实行农村信用社自上而下控股的股份管理体制是两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其中省级政府参股模式又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黄存明 《中国金融》2004,(17):48-49
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制,这既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综合各方面意见的结果,也是适应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5.
蓝虹  穆争社 《金融与经济》2012,(2):17-20,56
采取中央银行紧急贷款方式对省级政府处置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提供临时支持的政策安排,易于导致省级政府将所承担的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转嫁于中央政府。加快建立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处置基金,有利于将省级政府承担的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正确履行依法管理职能,促使农村信用社成长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6.
肖四如 《银行家》2012,(4):116-119
正2003年,国务院启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并组建省级联社具体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此次改革,在国家付出有限成本的条件下,产生了巨大的功效。农村信用社管理权划归地方后,调动了省及市县政府和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合力,争取到诸多扶持政策。同时,通过机制创新,激发了农村信用社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与区域经济互动中抓住了发  相似文献   

7.
延红梅 《中国金融》2007,(12):73-74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亏损长达10年的中国农信社开始启动改革之旅。几年来,通过将农村信用社管理和风险责任移交省级政府,“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售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体制框架已经形成,通过多样化的产权制度改革,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况下的农村信用社都寻找到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有效的产权结构和组织模式。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央行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得以化解,并随着增资扩股和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明显增强,风险化解和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迅速提高。此外,通过增加支农信贷投放,改进支农服务方式,我国农信社在支持“三农”发展上做出了积极贡献。外部经营环境的优化,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信用社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而如何在这些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农村金融市场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值得深入思考。本期一线话题从优化农村信用社外部经营环境,提高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等方面探讨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融》2011,(7):103-107
<正>自2003年8月起,中国农村信用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此轮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其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突破点之一是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把农村信用社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全国大多数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选择了组建省级联社的管理模式,由省级联社代表省政府管理全省的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的管理体制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外部推动力。但经过近7年来的运作和实践,我国金融理论界和实践层对省级联  相似文献   

9.
《金融电子化》2005,(12):10-10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通过改革,除新疆外,全国28个试点省(区、市)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均已成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农村信用社新型管理体制框架基本确立,监督管理责任初步落实。  相似文献   

10.
历经磨难后的盼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改革的前台。国务院出台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方案称,尽管1997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潜在风险依然较大,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这次改革有三点引人关注:一是改革试点模式多样化,既可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也可以以县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还可以维持旧的体制框架不变。二是把农村信用社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特别是省级政府有责任防范和处理辖内信用社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是国家监管机构依法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农村信用社依法自律管理的“三位一体”的体制。要构建“制定《合作金融法》、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农村信用社监管体系,通过转换监管理念、突出监管重点、改进监管手段、建立预警体系、完善法人治理、加强信息披露、规范监管行为、落实监管责任等途径,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话:自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绝大多数的省级政府选择通过组建省级联社来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应该肯定的是,各省级联社成立以来,在发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其职能运行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稳健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深入开展,农村信用社将逐步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外部政策环境也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农村信用社管理移交省级政府后,需要从资金支持、财税扶持、资产保护、信誉保障等方面进行政策环境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农信社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创办至今,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8月17日<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明确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同时明确规定在国家监管机构(主要是银监会)依法实施监管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管理权下移至地方政府.总体来看,"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陈吉荣 《海南金融》2007,(12):76-77,88
省级联社作为金融改革中的新事物,既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信用社等多重力量协调与博弈的结果,也是政府目标与农村信用社市场目标融合的产物.正是这种力量博弈决定了省级联社在改革进程中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被创造出来,也导致了部分人员既不愿意继续维持中央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局面,也不愿意把改革的主导权下放到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在目前的地方管理体制下,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特征,选择具体是联合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国发15号文件揭开了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的序幕.此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权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成立省级联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级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后,省级人民政府、省级农村信用联合社、银监会、人民银行,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农村信用社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紧紧依靠当地政府清收旧贷,打击逃废债,特别是当地政府对机关}几部贷款作为重点清收对象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此项工作当做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工作来抓,农村信用社小良贷款清收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因此各级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旧贷打击逃废债是各级政府应尽的义务,对机关}几部贷款当地政府部门要制定详细清收计划要利用行…  相似文献   

18.
雷曜  王瑱 《中国金融》2012,(16):43-44
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是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和合理的股权结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理顺县级法人机构与省联社的关系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在管理体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是落实了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责任;二是产权关系进一步理顺,绝大多数多级法人改为统一法人;三是农村信用社内部基本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会一层")。从股东角度看,当前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提升资本质量的意愿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全景式回顾、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虹  穆争社 《上海金融》2012,(11):17-29,116
本文对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了全景式回顾、评价和理性思考,认为改革取得重要性阶段成果的同时,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晰、内部人控制严重、省级联社履职行政化色彩浓厚、省级政府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置、金融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履职组织架构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金融风险处置基金以强化责任约束、构建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以促进金融创新等政策建议,藉此推动和全面实现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根据国发[2003]15号文件精神,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将逐步归口省级地方政府,因此信用社试点改革后,地方政府在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