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会月刊》(会计)2008年第4期发表了陈克兢、朱学义同志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入账价值确定方法差异比较》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文章通过一个实例得出结论:在公允价值不等、税率相等时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换出资产价值决定法和换入资产价值决定法计算的换入资产成本是不相同的。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交换双方是等值交换,两种方法所确定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相列的。陈文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提供了两种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方法。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两种方法所确定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笔者在实务中发现:在公允价值不等、税率相等时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换入资产成本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提供了两种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方法。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两种方法所确定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笔者在实务中发现:在公允价值不等、税率相等时进  相似文献   

4.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可靠地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应该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视同销售处理,此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应包括与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CAS 7)应用指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方法。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两种方法所确定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在实务中发现:在公允价值不等、税率相等时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CAS7)应用指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方法。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两种方法所确定的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在实务中发现:在公允价值不等、税率相等时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换入资产成本是不相同的。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此次修订的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引入了“商业实质”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决定了其换入资产是采  相似文献   

8.
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新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新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一、新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判断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同时满足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仍按旧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因此,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对判断交易是否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核算范围、商业实质及其判断标准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比,基本上大同小异。通过分析差异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并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判断资产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将直接影响到交易的会计处理方式。本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分为四种情况分别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定条件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并于2000年1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企业执行.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在准则执行了一年的基础上,对原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于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执行.2001年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实施以来,对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会计利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其中某些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协调,不利于会计的国际协调工作.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财政部于2006年2月对该准则再次进行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本文就我国修订前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在计量模式和损益的确认方面作了比较分析,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不公平交易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可能会发生同一交易在交易双方被认定为不同交易类型,会计准则及相关指南中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和解释。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易类型确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同时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规定,但在具体操作时仍存在较多疑问,如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各项资产成本的确定存在种种误解。一、换入资产总成本确定原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各项资产成本的确定区分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且在等价交换假设下进行多层、多角度的推导,对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及相关涉税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是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重点考虑由于发生了该项资产交换,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程度,通过比较换出资产和换  相似文献   

18.
陈东平 《财会月刊》2014,(6):108-110
根据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在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会出现三个应用问题即两种标准问题、公允价值不确定及相关税问题。本文在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在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会出现三个应用问题即两种标准问题、公允价值不确定及相关税问题。本文在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会计处理原则不同可分为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在税会处理上没有根本性差异,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在税会处理上存在根本性差异.税会处理差异的原因在于会计和税法的立法立场不同,而且这一差异不可协调.这种差异可以有效防止关联方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换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