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际上在华人社会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具有相当成功的企业家:台湾有被西方称为经营奇才的王永庆;香港有李嘉诚、李兆基;美国有王嘉廉、杨致远,还有以前的王安等。就是在南洋,华人总人口所占比重虽然很小,但在企业界,70%-80%的企业家都是华人。也就是说,从中国文化传统、个人素质来讲,并不是不具备成为企业家的潜在可能性,那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队伍成长不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这里有一个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优雅故事,这里有一部穿越了百余年的时尚传奇。世界优雅正在这里徐徐延展,中国时尚正在这里不断新生……百年品牌1898年,中国的第一代民族企业家在一个大变革骤然开启的时代创立了上海家化的前身"广生行",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创造中国品牌的风尚。香港广生行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化妆品企业,于上世纪30年代在沪建厂。解放后,广生行与上海明星香水肥  相似文献   

3.
2000年5月对日一27日,经香港企业家戴保清先生的特别邀请和安排,《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一行5人组成记者采访团赴香港进行了为期7天的采访调查。经过高效率的丁作,我们采访了大中华证券有限公司、胜利行出入口有限公司、香港文具(集团)有限公司、旅港南海商会有限公司、奇艺汇娱乐制作有限公司、珍美宝石中心(香港)有限公司、潮康(集团)有限公司、慕光英文书院、国际联育社·香港地区·西北联青社、《香港文学)}杂志社、香港文艺家协会、宇一画院等单位,接触了黄镇河、苏开鹏、罗希文、萧炎坤、韦瑞群、邹阿梅、罗炳表、关亨…  相似文献   

4.
邓元鋆 《英才》2010,(8):120-121
李嘉诚是我非常尊敬的企业家之一。他是一个香港人,他的奋斗、成功历程部是在香港完成的,他对香港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力。虽然我跟李嘉诚没有过直接的交流,但作为同样在香港出生的中国人,我深深受到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为人处事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秋之后,国庆之前,《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第二批赴港考察团一行四人,在广西社科院副院长黄铮教授、《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蔡定国教授率领下,对香港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回访和考察。接近暮秋的香港,暑热尚未退去,而我们接触到的香港企业家的情更热。短短的八天之行,回归后的香港留给我们的印象,真是太深刻、太难忘了。  赴港之前,蔡定国社长对我们说,此行目的是回访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简洁的话语,托出的却是沉甸甸的任务。为了加强对港澳台企业家的联系,《沿海企业与科技》从1999年第二期起,新辟了“港澳台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雅尔塔随想     
吴建民 《中国企业家》2009,351(22):42-42
今年9月24日至27日,我应邀出席了在雅尔塔举行的“第六届雅尔塔欧洲战略年会”。“雅尔塔年会”是2004年乌克兰著名企业家维克托·平楚克与欧洲、美国一些人士联合发起的。今年是第六届,主题是“危机之后的乌克兰与世界”。前五届他们都没有邀请中国代表参加,而这一次平楚克先生专门给我写了信邀请我参加,同时还请了香港著名企业家陈启宗出席。  相似文献   

7.
牛文文 《中国企业家》2008,315(9):17-17
蔡洪平是登上《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的第一位香港金融界人士。不单是因为他所领导的瑞银投行在这一轮大牛市里的“特立独行”和高歌猛进,更因为他这20多年来帮助和服务过的一长串内地著名企业家——一其中不少已经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另外一些也将成为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加快,企业家职业化势在必行。企业家职业化是一个涉及到企业领导管理体制变革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结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企业家职业化问题调查来探讨这一问题。一、走职业化道路是我国企业家的主流意向自1993年开始,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已连续三年对企业家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每次调查收到的有效问卷都接近3000份,问卷由企业的法人代表(厂长、经理)填写,覆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涉及采掘、制造、建筑、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服务、外贸、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等众多行…  相似文献   

9.
曾子墨 《英才》2005,(8):69-69
刘明康几乎让我改变了对中国企业家的印象。第一次采访是在2001年,身为中银行长的他在香港参加财富论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企业危机频现,中国企业家命运多舛,上演了一幕幕悲、丑剧:新疆德隆系全面崩盘;农凯集团的周正毅被判刑、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投机石油巨亏,其总裁陈久霖被捕,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在香港被传讯、伊利集团5名高管被刑拘……这些企业或企业家由昔日的辉煌沦为今日的悲哀,个中原因,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其中不乏值得正在成长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05,(2):11-11
日前公布的一项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小型企业被亚洲地区企业家投票评为亚洲最具竞争力,竞争力排名超过香港和日本的小型企业。香港、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小型企业也被认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菲律宾和印度尼两亚的小型企业最不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际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德勤会计师行大中国业务主管合伙人关德铨月前发表观点:中国企业家一直在大风大浪的海洋里游泳.中美企业家最大的区别是美国企业家有机会去挑选在哪个海洋游泳,  相似文献   

13.
每家企业循独有的成长模式发展,但目标皆一致,成为一家成功的企业。问题是,企业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前进的动力﹖ 中国内地企业寻求突破现有资金局限,维持增长步伐,或开启新计划,上市集资是有效而效益佳的途径。本文希望为中国内地企业家提供香港上市专业伙伴之简介,以备中国内地企业家考虑于香港上市时有一定基本认识及概念。保荐人 保荐人为注册投资顾问,将决定拟上市企业有关上市计划之可行性、概念、时间表、市盈率及集资金额。 保荐人会与各专业伙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商讨及澄清招股书内容,保荐人并会核实招股书各细节…  相似文献   

14.
《国土经济》2005,(2):5-5
《华尔街日报》报道,一项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的小型企业被亚洲地区企业家投票评为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小型企业,其竞争力排名超过了香港和日本的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0月26日,国际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全球》排出2001年中国大陆100位首富企业家,江苏无锡宜兴市民营企业家、香港红筹上市公司“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稀土,0769.HK,公司上市时名“宜兴新威”)及正筹备上市的“无锡泛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泉龙排名第39位。  相似文献   

16.
6月的《东方企业家》特别策划《巨龙 3CHATs》为我们展现了令人振奋的概念,CHATs所代表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迎来的经济整合大趋势势不可档,大中华经济圈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30多位中国内地著名企业家在香港集体拜访了李嘉诚。这对每个参与者来说可能是一种终身难忘的人生体验。观摩最成功的商业样本,与大师面对面“过招”,中国企业家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内心也萌动着学习甚至超越标杆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22012年7月6日北京香港马会这或许才是中国足球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中国企业家们不喜欢。有异议的足球迷请去找胡润。这个卢森堡人领衔的研究机构"胡润百富"在7月6日与中国网球公开赛合办的派对上发布了一个榜单,名为"中国境内最受企业家关注的十大体育赛事"。这些赛事除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  相似文献   

19.
《潮商》2016,(1):44-45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3月3日做客中经在线访谈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时说,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各行各业都已经发展起来,但是还存在很多的发展机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瓶颈顶点的时候。他说,无论是企业家也好,外商也好,未来30多年离开中国市场就一定会后悔。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9日,中国物流万里行暨投融资考察团一行走进昆明,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监事会主席姜超峰、浙江传化公路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姚文通等众多专家、企业家汇聚一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