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对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级存在明显错误;对次贷风险反应迟钝,而在问题出现之后,短时间内对大量次贷产品进行降级,加剧了危机的扩散。有人甚至认为它们是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那么,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鹏  朱珠 《新金融》2013,(4):44-48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夏靖 《上海金融》2012,(10):68-69,118
本文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剧金融市场波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机制下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道德风险的必然性,并就化解道德风险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冉俊 《征信》2011,(3):35-38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在简要介绍信用评级机构与主权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1、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2、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够诞生,源于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与发展过程中,金融产品本身进行着复杂的衍生,金融交易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投资者已难凭一己之力评估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内在的风险和价值。于是,借助于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便可获得一些这方面专家共同作出的评级结果,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7.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方式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 《武汉金融》2000,(6):39-41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五个难点:宣传不力,难以取得政、银、企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法律缺失,评级机构参与难度大,人行推动效果不佳;依靠人行"唱主角",不利社会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健康发展;评级标准不统一,社会信用评级机构持续发展难;评级过程缺乏说服力,影响评级公信度。提出了推动社会信用评级业进一步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建议:加强宣传,增强社会认知度;增强自我推介能力,循序渐进,扩大发展;当好参谋,赢得借款企业信任;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有机结合;制定统一评级标准,为外部评级提供公平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9.
朱玉平 《时代金融》2011,(23):60-61
由于评级过程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从探析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入手,对信用评级机构所存在的评级过程非透明性、盈利驱动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信用评级机构坚持独立性原则的重要意义,并对信用评级机构坚持独立性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宏  张晶 《西南金融》2007,(9):57-58
引导评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加强征信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定位和设计中国评级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站在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国内评级行业的发展,提出审慎对待外资评级机构的引入,结合实践分析当前培育民族民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以“规范和发展”为目标,提出当前我国大力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玉平 《云南金融》2011,(8Z):60-61
由于评级过程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从探析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入手,对信用评级机构所存在的评级过程非透明性、盈利驱动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信用评级机构坚持独立性原则的重要意义,并对信用评级机构坚持独立性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功”与“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成为舆论指责的焦点。毫无疑问,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金融危机负有失察的责任,然而,信息获得的相对有限性,基于历史、模拟的情景假设也令评级方式存在着客观局限。如何恢复信用评级机构受损的社会公信力,文章从变革评级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加强政府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应坚持“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近几年来,评级结果对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要,影响到发行主体进入资本市场、筹资成本、财务交易结构和受托人的投资能力等方面。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壮大乃至形成一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十…  相似文献   

14.
史庭怡 《中国外资》2009,(10):153-154
信用评级的披露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存在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与国外成熟的信用评级机制相比较.总结了我国监管部门在历年制定的信用评级披露方面的要求,指出我国监管部门在信用评级披露方面正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与存在的问题相对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比较、归纳后,结合我国内地信用评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从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评级的披露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存在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与国外成熟的信用评级机制相比较,总结了我国监管部门在历年制定的信用评级披露方面的要求,指出我国监管部门在信用评级披露方面正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与存在的问题相对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下信用评级机构与监管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文娴  阴祁媛 《金卡工程》2009,13(7):192-193
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再创新"的动态循环博弈的发展过程中降低金融风险的核心环节.其约束理论--声誉资本模型的统治地位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而瓦解.本文试图引入一种新机制,即在功能性监管模式下,提取信用评级机构的部分收益,通过监管机构与市场的双重检验,确定该部分收益的处理方式;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张悦 《时代金融》2013,(12):221-222
主权信用评级关乎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国际上,主权信用评级业务几乎被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所垄断,继欧债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三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其经济所造成的震慑作用,并对其评级的公允性与独立性产生质疑。本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决策参考,而是为利益所动,那么由其提供的评级结果不具有独立性,会给被评级国家和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运用"共谋"与"防共谋"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信用评级机构缺失独立性的危害以及对一国而言发展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国际信用评级面临危机的同时,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信用评级的公开、公平、公正、独立性、专业精神的建设,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20.
掌控着信用评级的话语权,标准普尔、穆迪投资和惠誉国际(以下简称“三大”)可以对大到国家主权信用评头品足,小到对机构信誉说三道四,进而左右着投资者的行为和影响着国际资本的流向。然而,这些呼风唤雨的国际评级机构在用一个又一个神秘的符号彰显出自己精准预测能力的同时,也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怪诞与诡谲的风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