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永春制香业历史悠久.宋朝末期,曾任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家族世代经营香料.其后裔内迁至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定居,制香工艺薪火相传,使永春县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香基地.2006年,永春篾香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永春县历来十分重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全县现有永春佛手、永春芦柑、永春老醋、永春篾香、永春漆蓝、永春纸织画等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在永春篾香获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迅速成立了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规定》,充分挖掘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促进了永春篾香产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永春县先后成功申报了永春芦柑、永春佛手和永春篾香、永春老醋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2013年,永春县质监局继续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探索启动新一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开发传统县域特色产品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永春制香业历史悠久,是永春县三大特色有根产业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永春县达埔镇荣膺“中国香都”,成为唯一国家级制香基地,“永春篾香”2006年经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打响永春香品牌,推动永春香走出去,永春县市场监管局通过培育人才、专利导航、标准引领、平台建设、检验检测等多措并举,全方帮扶,为香产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香文化在我国渊远流长,历史悠久。永春达埔、厦门翔安、广东新会、河北古城并称我国四大制香基地。永春制香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全县现有制香企业296家,规模以上企业53家,制香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永春香产品丰富完整,种类达上千种,产品远销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4年永春香产业总产值达39亿元,约占全国的25%。2006年永春篾香在全国香制品中率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4月,永春县被授予“中国香都”称号,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香基地称号。
  为进一步提升永春香的品牌和质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永春县于2013年6月启动福建省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实验室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周辉莉 《企业研究》2007,(12):71-73
永春芦柑栽培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味,上乘的品质驰名中外,畅销国内外,是福建省永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永春多次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芦柑之乡"称号。目前,由于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异常激烈,大力发展出口,占领世界市场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永春芦柑主要的国外市场----东南亚地区和加拿大,市场已趋于饱和,出口价  相似文献   

6.
近日,经福建省质监局批准.由福建省永春生态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永春县质量计量检测所、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永春牛姆林旅游服务规范》(DB/T1188—2011)正式发布,将于2012年2月15日起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7.
《东南置业》2004,(79):44-47
2004年,福建省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倍受国内外各界瞩目。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部枢纽城市,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已成当务之急,而加快发展江南新区已成了泉州建设中部枢纽中心城市的一个最有力、最重大的举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南新区的发展赢得了历史性的机遇。所以今年在泉州“东进、南下、西拓”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江南新区正酝酿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地产开发风暴。  相似文献   

8.
永春地处闽南金三角,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美誉。近年来,永春县立足实际,注重发挥区位、人文、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在秉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正永春香产业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永春县如今已是全国最大的香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永春篾香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着"中国香都"称号花落永春,香企业开始增多,全县有香企近300家,拥有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8枚,13家制香企业通过ISO质量认证体系认证,产品行销国内外市场。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制作工艺也逐步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永春县质监局大力实施质量强县和品牌战略,按照"让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让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让特的火起来形成品牌"的思路,贴紧永春产业实际,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如,福建省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成功试运行,永春芦柑、佛手、老醋、篾香、漆篮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批,永春纸织画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式审  相似文献   

11.
永春芦柑地标档案: 批准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第165号 保护范围:福建省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特色:果形扁圆或高扁圆型,果形指数0.70至0.85,果实横径6cm至9cm;果皮橙黄色至深橙色;果皮与果肉结合较紧密,易于剥皮。果肉质地脆嫩,汁多化渣,甜酸适度,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12.
永春县市场监管局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规范市场秩序服务发展这一目标,突出市场监管执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积极服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永春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永春,古称"桃源",是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推进福建省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12年,永春县就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永春县质监局主动把职能融进去,思路贴上去,在标准引领和规划作用等进行了谋划、探索与实践。按照"点、线、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先进标准引领,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东南置业》2006,(1):91-91
泉州作为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向“较大的城市”迈进。目前,市委市政府确立环泉州湾城市群的发展战略,要把泉州建设成海峡西岸繁荣带的枢纽城市。同时为了繁荣大泉州,市政府提出了“东拓南进”的发展战略,在这过程中,城市空间得以延续,并逐渐形成了目前泉州楼市的几大板块:中心城区板块、江南板块、东海板块、洛江板块。这种房地产板块的形成,一方面是政府有意识的引导和规划,  相似文献   

15.
《东南置业》2013,(4):26-26
5月25日,泉州首席城市综合体项目——华大泰禾广场营销中心开放盛典隆重举行。摇滚天王周晓鸥、甜歌小天后金莎联袂亲临献唱,助阵营销中心开放盛典,活动当天,3000余组泉州市民出现开放盛典,华大泰禾广场售楼中心人山人海。活动上,两位巨星与泰禾集团相关领导共同揭幕了华大泰禾广场的营销中心开放盛典,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华大泰禾广场营销中心的盛大开放,标志着泉州商业巅峰时刻即将华丽上演,引领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他科班出身,毕业于泉州黎明大学土建系房地产专业,2005年底初入地产江湖,从一线销售做起,从而积累了一线市场资源并熟知客户心理需求;2007年在泉州房地产销售最旺盛年度,他毅然转职从事房地产市场研究,为的是帮助客户在提供投资置业参考和规避风险,也为所服务的公司创造市场契机,寻求多方共赢。在多年的市场调研中,他跑遍了市区、洛江、晋江、石狮、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惠安、泉港等地方,以自身的热情和激情,结识了数以千计的一二线地产精英,同时整合各区域各公司各行业的信息为己用,  相似文献   

17.
《东南置业》2006,(1):93-93
近年来,泉州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势头良好,随着泉州中心市区的房地产开发接近饱和,房地产向周边拓延已是必然。泉州房地产格局逐渐集中在已经形成的市区、东海、洛江、江南四大板块。东海板块地理位置极好,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其片区开发几乎未经过有序的规划,导致目前可开发房地产的用地非常有限;而洛江片区房地产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到了今天,城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而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是开展普查摸底建档工作,与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逐一签订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提高经营者诚信自律意识。二是清理茶叶生产企业产品标准,在承担起草《永春佛手茶》省地方标准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对《永春乌龙茶成品茶》企业标准进行清理、复审、修订。修订后的永春乌龙蔡系列标准包括铁观音、色种、水仙等5个单项标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闽南茶业发展迅速,安溪的"中国茶都"亨誉世界,泉州的"闽南茶都"声势壮大。永春人抓住机遇,突飞猛进,一个以坑仔口镇为中心的大型茶业生产批发市场也正在茁壮成长之中,形势喜人。尤其是坑仔口镇棋先一着,于2000年1月,经"联合国南南合作基地"批准,成为全国唯一以茶叶项目加入该基地组织的乡镇单位,名震四方。故人们称永春茶市为"南南茶都",与"中国茶都""闽南茶都"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引人瞩目。早春二月,茶技吐新芽,春风播幽香,记者到坑仔口镇采访郑清祥镇长,试图了解南南茶都的发展之路。郑镇长首先脱口而出的是坑仔口茶业的七大优势:1、制茶历史悠久,据《永春州志》记载,始自北宋,千年传承,家喻户晓;2、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69.9%,四季如春,适宜种植优良乌龙茶;3、茶叶品种齐全,铁观音、佛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