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汽车制造业和流通业是举升汽车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两者自身发展的不均衡将会给汽车业的整体发展带来阻力。多年来,媒体对汽车的热门话题几乎都倾注在制造业和产品上,因为这能带来直接的广告经济效益,而对汽车流通业的关注度相对较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有关部门推出的汽车流通领域改革尝试,终因机构本身的改革和汽车市场的变化而成过眼烟云。检验制造业的绩效可通过最终产品来衡定,而检验流  相似文献   

2.
<正> 市场需求将拉动生产的进一步增长,兼并重组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外资进入将带来更为充裕的资金和更多的新车型。 一、长期发展趋势已经形成 长期研究结论表明,汽车需求总量增长曲线可分解为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决定长期趋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汽车市场自身运行阶段性规律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从我国汽车市场自身运行阶段来看,目前正处于市场成长期的起始阶段,这  相似文献   

3.
2002年的头两个月,国内汽车市场呈现从未有过的复杂局面.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进口车涌入,国产车降价的消息充斥了各个媒体的版面,由于这方面的消息太多了,厂商感到无形的恐慌,消费者陷入混沌的迷惑;砸大奔、降价不降购置税等事件映射出中国法律法规在某些方面的苍白无力;至于消费者翘首10年的汽车消费政策至今尚未封笔,产业政策的修改也难于下笔……短短的两个月,给我们揭示了中国汽车市场如此丰富的层面,而我们模糊的感觉还是"沉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气车市场发展异常迅猛,而与之相关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文章以江苏苏州为例,从苏州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消费环境等多方面出发,以点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为切入点,分析苏州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总结汽车售后服务业成功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苏州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友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正视汽车召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人瞩目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敢轻言召回,原因有两个:召回汽车成本大;担心声誉受损。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的企业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保护也将逐渐放宽,中国汽车企业只有正视汽车召回,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据预测,到200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为300万辆,其中轿车150万辆;到2010年中国需要600万辆,其中轿车400万辆;按照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规定,到那时这些汽车完全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全面更新现有汽车产品,并开发新车型、尽早形成中国汽车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7.
罗可大 《经贸导刊》2000,(10):30-31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迅猛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私人购车开始与集团消费平分天下。从1987—1997年的10年间,私人汽车保有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24%,是汽车保有量增长率的两倍。尤其在1993、1994年,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分别超过了30%,是近年来私车市场发展的一个迅猛时期,同时,汽车市场是以微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动力的。  相似文献   

8.
《商场现代化》2004,(2):15-16
<正> 2003年已结束。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汽车工业在2002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歌猛进”。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国产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1.3%,达392万辆,有人预测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跻身世界四大汽车市场之列。 盘点这一年,本报《汽车杂志》认为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10大现象值得引起业界关注。因为这十大现象凸显出今年以及未来若干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9.
产能合作是当前和未来促进中哈两国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方式,江淮汽车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对于推进两国制造业产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对接哈萨克斯坦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选择恰当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营销策略、培植核心竞争力以及积极应对哈萨克斯坦市场的激烈竞争是江淮汽车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应有效对接哈萨克斯坦经济战略,积极参与中哈产能合作;精准目标市场定位,优化产品结构;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积极开展本地化生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钟翔 《市场周刊》2004,(6):26-27
研究立足于南京市汽车销售业的发展现状,从营销模式和市场结构两个角度对南京市汽车销售市场做出实证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发展南京市汽车销售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