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的权利质押形式,反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体现了交易的需求。但是,有关股权质押的立法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关于股权质押的客体,法律文件表述颇为不一,《物权法》第223条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表述为股权,但在《担保法》、《公司法》等其他法律中,却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表述为股份或股票,对于此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对这一问题也认识不一,由此对股权质押客体的范围和内容学者们也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要继续发展将需要大量资金,股权质押作为重要的融资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股权质押制度起步晚,法律法规对债权人风险防范、出质人的权利保护的规定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规范我国的金融市场,也不利于各级法院在实务中的裁判和执行,无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所以,整理股权质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规范股权质押法律制度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规范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制度,也出台了不少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涉及到的私募股权的内容还尚未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就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有效的立法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完善、规范的法律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股权质押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新方式,可以将“静态”的股权转化为“动态”的资产,以股权为抵押来换取融资资金,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额抵押和有效担保而难以获得贷款的问题。我国企业拥有数量庞大的各类股权,股权质押融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期有望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新的重要渠道,但在当前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应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质押融资的发展,逐步发挥其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立法者设计专利权质押制度的目的有三:一是保障债权的实现,二是融通资金,三是充分发挥专利权的效用。然而在专利权质押制度确立的10年之后,专利权质押的实例依然寥寥无几,相对于蓬勃发展的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客观地说,专利权质押的立法规定较为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股权质押"爆雷"的事件时有发生,当然这也侧面说明了股权质押逐渐成为了控股股东偏爱的一种手段。虽说股权质押本身并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下进而实施掏空行为则会严重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面临着偿债压力和企业控制权丢失的风险,可能会出现以权谋私来缓解自身压力、保住自己控制权的行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造成了量化的控制权和量化的现金流权的偏离,降低了掏空成本、转移了风险,这一行为带来了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动机,引发了"掏空"问题。本文以ST飞马为研究对象,对其股权质押和掏空行为深入探究,探究股权质押对掏空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我国当前股权质押的监管现状给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股权转让又称股份转让,是指股东将其对公司所有之股权转移给受让人,由受让人继受取得股权而成为公司新股东的法律行为。股权转让不单是股权转让人与股权受让人之间的合同行为,同时又涉及到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因此而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我国立法对此规制不健全,故有必要对股权转让的限制规定问题加强研究并尽快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8.
李淑铮 《商业会计》2023,(16):63-70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等问题,控股股东掌握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权。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这一行为,其背后动机的不同对企业费用粘性产生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费用粘性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质押资金投向下两者关系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费用粘性呈线性负相关,说明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产生的市值管理动机要大于其掏空动机。且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将质押资金投向被质押企业时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从控股股东行为的视角解释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一步,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股权质押近年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发展迅速,当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不仅可以获得资金,缓解当前财务困境问题,同时大股东并不会丧失质押的股票的控制权,同时股权质押方便快捷,得到了普遍青睐。本文从股权质押后,大股东和管理层的态度和行为着手,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财贸研究》2019,30(9):90-100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股权质押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新方式,可以将“静态”的股权转化为“动态”的资产,以股权为抵押来换取融资资金,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额抵押和有效担保而难以获得贷款的问题。在当前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应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质押融资的发展,逐步发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卓妍 《商》2014,(9):186-187
我国《公司法》第72条规定了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规则,该条法律在允许有限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法律赋予其他股东同意权、异议股东购买权及优先购买权,由于司法实践中日趋复杂的案件仍有不少问题困扰着法律从业者。本文着眼于理论和实务中常见的问题,探讨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限制、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及股东优先购买权等问题,以期对我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熊礼慧  朱新蓉  李言 《财贸经济》2021,42(10):87-101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股权质押与股市风险的关系.具体以股权质押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与极端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股价波动风险,也会增加股票特质风险,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大于对特质风险的影响;(2)相比于极端上涨市场风险,股权质押对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影响更大,股权质押对危机时期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加剧作用更大;(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融资约束并没有得到缓解,原因是控股股东将融入资金大量用于自身和第三方,只将少量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因此,本文结合结论提出了建议,以期在制度、操作等层面更好地规范股权质押业务,为防范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从证券公司能够从事股权质押业务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数量和比例快速增加.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操作便捷的融资方式,成了许多上市公司融资时的不二之选.影视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尤其偏好股权质押,不少企业质押比例超过80%.目前,针对股权质押的案例研究也并不多.因此,论文选取印纪传媒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比例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5)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质押这种财务融资策略越来越受到大股东的青睐。股权质押一方面能解决大股东的资金困境,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给公司带来控制权转移风险和杠杆风险。本文基于学者关于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成果,从股权质押动机、风险入手,剖析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重点指出要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生产,促进就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其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担保难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股权质押在我国经济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权利质押的一种,它已经成为现代融资的常用担保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担保方式,与传统担保方式相比,可谓是一种重大突破。股权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担保方式,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从研究我国股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和优缺点出发,分析其风险性,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在股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年 《现代商业》2012,(27):22-2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担保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本文就法人股股权质押的可行性、现状、风险因素、风险防范措施、评估风险、评估技术障碍、及评估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股权质押不失为拓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途径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股权质押对中小企业融资及当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股权这种资产的特殊性,较固定资产抵押和质押、第三方担保等方式而言,债权人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险,这制约着这种融资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合理控制和防范这些风险,成为股权质押业务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更低。在采用公司固定效应、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双重差分分析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细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本研究为保证股权质押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预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爆发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3—2018年发生了股权质押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偏好的影响,探讨了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股权质押活动的偏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衰退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大股东股权质押更为显著,成长期偏好程度要高于成熟期。本文的理论分析为股权质押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股权质押与企业生命周期的认识,为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如何抑制管理层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的不断普及,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过高,所引致的代理问题带来公司价值的降低远高于质押行为的正面效应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释股权质押行为的利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选取FH公司作为案例对股权质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权质押行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