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对外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中国-东盟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的农产品贸易规则体系最为全面,协议根据我国与对方是否可能发生大量粮食贸易的实际情况,分别针对性地采取了将粮食纳入高度敏感产品进行关税保护和相关特殊保障措施等方式对粮食进行保护.从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缔结的区域协议对我国的粮食贸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进展缓慢的背景下,全球贸易治理出现了大区域主义和诸边主义流行的趋势。大区域主义是欧美国家为占据新的"规则优势"、掌控全球贸易治理主导权而极力推行的,它并不是多边贸易体系的补充,而是消极的侵蚀。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维护WTO多边主义是我国的首要选择。但挽救WTO危机并建立和谐的全球贸易体系是一个长期过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应在WTO体系内大力推进诸边主义,以实现挽救危机和推进规则制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移民网络、国际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铁瑛  蒙英华 《经济研究》2020,55(2):165-180
本文从移民网络的角度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FTA)缔结的动因问题,提出并证明了"移民网络促进FTA缔结"这一假说,并发现移民网络因素的加入可以将既有FTA缔结动因相关研究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升约4%,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移民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双边贸易流来提升两国FTA的签订概率,表现为"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这一核心发生机制。本文拓展性的细化研究还发现,无论从时间趋势或FTA缔结数量而言,移民网络对FTA缔结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都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机制在"南-北"国家对组合中会得到增强,但在"北-北"国家对组合中的表现较弱。本文的结论意味着,移民网络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资源,在当前贸易自由化多边进程受阻、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重塑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移民红利",对我国FTA战略的推进及世界FTA领域"中国范本"的探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经济研究》2018,(1):169-182
本文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基于WWZ(2013)方法测算了全球40个经济体的服务增加值贸易水平,利用WTO的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数据库构造了衡量协定开放度的服务行业覆盖率指标,运用Anderson&van Wincoop(2003)引力模型分析框架和泊松拟极大似然(PPML)估计技术,研究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出口的差异化促进效应。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总值和增加值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开放水平越高的协定,这种正面促进效应越强;但协定对外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程度大于国内增加值出口。进一步地,本文还对各国服务出口的结构特征做了分组分析,并考察了缔约环境异质性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服务出口促进效应的不同影响机制。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推进区域服务自由化,提升在服务贸易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下国际贸易形式日益复杂,政治格局亦不断变化,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全面开放,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中美贸易顺差越来越大.美国意识到中国未来可能会威胁到自己全球霸主的地位,于是另起炉灶,开始着手制定比WTO更加苛刻的区域贸易协定,以限制中国的崛起和贸易发展,而它的实现需要其他团体的助力.TPP原本是东南亚几个国家的贸易计划,后来由于美国的加入而受人瞩目,事实上,这便是美国对中国在亚洲地区日益增长影响力的反制措施之一.因此作为亚太地区东道主国家的中国,需要做好一切准备来面对这个挑战.  相似文献   

7.
WTO多边贸易体系的成立,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贸易的互惠互利,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确保世界经济贸易的安定繁荣。区域贸易协定的出现,是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为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区域贸易发展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对多边贸易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存在将会对国家贸易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发展状况的情况下,探讨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的相互影响,并最终提出国际贸易体系在区域协定与多边贸易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的两种结果。  相似文献   

8.
区域贸易协定的纵深化发展为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新的机遇,投资条款作为区域贸易协定边境后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具有重要影响.基于G20国家2005-2015年签署的66项区域贸易协定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产品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数据来看,区域贸易协定投资条款深度都显著提升了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异质性分析结果则表明:在发展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间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中投资条款深度对出口贸易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在发达国家间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中投资条款深度对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因此,中国在构建高质量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提升投资条款的范围和深度,又要秉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展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指出全球化再造过程中新区域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学术界研究方法的巨大变革和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通过对美墨加协定、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东亚一体化RCEP协定的研究,论证了区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研究RTA本身与WTO是否一致,梳理并分析区域贸易协定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的争论,得出北美和欧盟的区域主义是全球化的“绊脚石”,更多是替代作用且具有防御性,而东亚的区域主义则是全球化的“垫脚石”,发挥互补作用且具有开拓性,RCEP在内容上是WTO的升级版,在范围上是WTO的降级版,中国未来在WTO改革、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面将担负更大的使命,通过新区域主义的形式推进全球化治理与改革,从“外围”走向“中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分工深化促使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向全球价值链贸易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与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覆盖度”和“执行度”两个层面构建RTA深度指数,并区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探讨中国已签署RTA的深度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后向嵌入。研究发现,RTA深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一般贸易模式下的前向价值链嵌入,以及两种贸易模式下的后向嵌入。不同类型条款的深度、价值链嵌入方式、缔约伙伴发展水平及具体行业都会对RTA深度的价值链嵌入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指出,RTA深化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发展,降低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塑造了开放、高效、稳定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进而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本文结论对中国推进高质量自贸区建设与实现价值链深度参与和地位攀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关系领域陆续出现了多边主义、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着这些相关名词,然而对于它们的确切概念却莫衷一是。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多边治理机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区域治理路径变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与质量对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提升RTA数量与质量均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东道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但法律约束力对RTA路径产生的促进效果有所削弱。同时,RTA能够通过深化价值链合作和增强政治互信水平来改善参与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RTA对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条款差异和国别差异。最后,提出中国应在RTA数量与质量建设上同时发力,以争取全球治理中的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区域贸易协议正在不断兴起,根据WTO的统计,截止2007年6月,目前有效且通知WTO的RTA数量为214个.包括已经签署和生效但未通知WTO的以及正在洽谈中的在内,预计到2010年实际有效的RTA数目将达到400个.  相似文献   

15.
铁瑛  黄建忠  徐美娜 《经济研究》2021,56(1):155-171
具有水平差异性和垂直自我深化的区域经贸深度一体化正在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现象之一。本文依据自由贸易协定(FTA)条款异质性,构建了完整立体的FTA深度指标测度体系,实证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深化的动因与路径,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探讨了我国深度参与区域经贸合作的发展战略。实证研究发现,相比于同质性的FTA,第三方效应对于深度FTA缔结和深化同样具有很好的解释力,但因FTA的异质性也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1)第三方效应对覆盖货物贸易深度自由化或经济合作类条款的FTA缔结与深化具有较强解释力,但对覆盖服务贸易、投资或是政治性、科研合作性质条款的FTA缔结和深化中的作用会受到明显削弱;(2)相较于"北—北"国家对,国家对保有深度FTA数量差异的负面影响在"南—北"国家对中会受到明显削弱;(3)第三方效应随着年份的推移,也表现出逐步弱化的趋势。基于经验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回顾了中国参与区域经贸深度合作的历史与现状,为我国现行的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近期一系列区域经贸合作重大举措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基于本文的结论,建议在区域经贸合作领域采用"先量后质""以量促质""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区域主义"蓬勃发展使WTO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文章解析了"新区域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盛行的背景及原因,指出了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根源,厘清了多边贸易体制通过管理区域贸易协定以协调二者冲突的行事思路,并根据上述研究重新定位了"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导论200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在卡塔尔的多哈开始了新一轮的贸易谈判。本次多哈回合谈判旨在通过强制削减高额补贴降低贸易壁垒以促进自由贸易和全球市场准入。尽管八国集团施加的外交压力迫使他们于2006年7月在圣彼德堡召开的会议上达成一项协议,多哈回合还是在经过长期的谈判后终止。  相似文献   

18.
林僖  林祺 《经济管理》2023,(2):5-22
缔结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来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和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1995—2009年40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环境账户数据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通报数据,系统考察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缔约方制造业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方式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显著降低了缔约方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通过碳排放跨境转移的直接渠道,以及能耗效应、技术效应和替代效应三条间接渠道共同影响缔约方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缩小了缔约方不同制造业部门间的隐含碳排放差距,但是这种碳排放削减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此外,缔约方制度环境异质性对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制造业隐含碳排放削减效应的发挥也具有差异化影响。最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不仅在缔约方不同制造业之间形成碳减排的循环“正反馈效应”,还有效降低了邻近经济体和高价值链关联度经济体的制造业隐含碳排放水平。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进一步通过推进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来降低制造业的隐含碳排放水平,进而实现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区域贸易协定(RTA)签署的数量激增,学术界理论与现实出现悖论,引发学者思考各国热衷于建立RTAs背后的原因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本文首次从RTAs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效应哪个更为重要的视角,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发达国家在新时期推进新一代贸易协定规则的原因。通过比对RTA协议的每一条条款,测算出涉及传统WTO+和新一代WTO-X领域的条款覆盖率和法定承诺率指标来衡量RTA的质量,实证分析得出,签署高质量的区域贸易协定能更有效地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该影响效应在发达国家中更为明显,而发展中国家受限于执行能力在新一代规则下签订RTA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区域主义从性质上根本不同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区域主义;传统的垫脚石-绊脚石理论以及维纳经济学,如今已不再适用于分析全新的区域一体化;相比较20世纪的区域主义,21世纪的区域主义在对世界贸易体系启示方面有着不同的意义。本文旨在依据这些事实提炼出一个论点,从而指引出一条全新的方式来思索当今的区域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