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国有资产审计制止国有资产流失□度石一、国有资产流失惊人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估计,我国每年国有资产流失千亿元以上,从1978年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年平均以18%的幅度递增。1.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在改制中,对国有资产评估过低,不按规定作价,不...  相似文献   

2.
国资流失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芳 《理财》2005,(3):23-23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制中接连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事件,引起社会对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普遍关注。各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讨论更是此起彼伏,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虽然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归纳起来也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当前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流失、资产投资筹资过程中的流失、改制过程中的流失、破产过程中的流失。会计监督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构筑了一道防护网。  相似文献   

4.
通过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一些部门、单位时有发生,涿鹿县根据省、市、县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资产流失的途径、条件等进行了有益探索,逐步摸索出一条资产流失查处的有效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红梅 《中国外资》2011,(12):38-39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取得改革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国有资产的流失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分析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取得改革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国有资产的流失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分析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许桃芳 《财政监督》2003,(9):39-39,53
当前,国企改革已进入大规模改制的攻坚阶段。国有资产体制性流失与市场性流失严重的状况下,要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制度和法律的硬约束,一些胆大之徒想尽办法掠夺国有资产;或由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与衡量标准的缺乏,导致有些企业虽有改制的意愿,但又怕背上"流失"国有资产的罪名,迟迟不敢将已经缩水的国企资产折价出让,使国企资产遭受本来可以避免的体制性流失。还有的国资管理部门不允许国企按照低于国有资产账面净值的评估价值售让,致使国企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有必要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以清晰思路,扫除国企改革的障碍,加快改制进程。一、国企改制环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适用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谁来保护国有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龙 《中国金融》2004,(19):62-62
最近,不少媒体接二连三地披露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流失案例。例如,河南长葛市发电厂的内部人在改制中实行暗箱操作,以1500万元买下价值1.5亿元的国有资产;上海一国有企业的内部人通过虚报坏账、职工人数、亏损等方式把价值千万元的国有资产窃为已有。最近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成平公开指责格林柯尔集团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用“七种手段”席卷国家财富的新闻,引起了人们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9.
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让国有资产有序退出竞争性领域,使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必须建立规范、合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制势在必行。几年来,我区加快国有企业改制的步伐,目前已近尾声。纵观整个国企改制过程,笔者感慨颇多,现就国企改制过程中极易产生的资产流失问题以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在评估某项资产价值的时候,预期未来的收益和实际成交价存在差异,就会出现资产的流失。在国有企业的改制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与企业的清产核资、产权交易、企业管理、资产评估、债权清理等息息相关。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的原因,找出相应的避免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股份制步伐,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国有企业改制时可对原行政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予以剥离的政策。然而,国有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的管理问题。至当尚未引起政府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且对其缺乏有效监管,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又一大“黑洞”。  相似文献   

12.
杨龙 《财政监督》2005,(10):33-34
这主要体现在资产评估环节和资产处置环节。资产评估应由所有者进行,资产处置应公开。但在当前有些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评估仍由企业进行,存在资产自买自卖、勾结相关利益人操纵改制过程的现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规范操作的形式主要有:有意压低国有资产价值,低价出售国有资产;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革把优质的国有资产剥离出来,而把劣质资产和冗员、债务、亏损业务等留在母公司;通过财务操纵,在改制前增大账面亏损,压低国有权益,使职工或其他利益体以极低的成本取得股权,改制后集中体现利润,由改制后所有股东共同享有,新入股的股东因侵占国有权益而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暗箱操作、低估、漏估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是最容易出现漏估的项目,尤其值得关注)等等,这些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当前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出现在经营管理、投资筹资、企业改制、企业破产等多个过程中,其中有很多都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漏洞和会计监督的缺失造成.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但由于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和规范的操作程序,致使有的企业国有资产在改制中流失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借改制之名,无偿侵占无形资产。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商誉等无形资产只有在企业兼并、购买时才予以确认,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和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少数单位便借国有企业改制之名,无偿侵占国有无形资产。如某国有重点企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原国有企业多年来创立的商标权、商誉权等先行剥离,企业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对企业改制情况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时,发现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着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晰、责权不明确,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对国有改制企业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公用事业财会》2005,(1):63-64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前一阶段某些地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供水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出资人、  相似文献   

17.
警惕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为给企业松绑,改制中核销那些确属呆账的外欠款是无可非议的,但在这些账务处理中,也确实存在着在企业改制中把国有资产也给改掉了。我们在对某企业改制的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时,对其经有关部门核用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进行追踪审查,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社会中,在股权高度社会化和分散化条件下,人们对资产的管理是普遍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通过“委托——代理”制度来运作的。我国近年来经济理论界的研究揭示,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实际上表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已经发生了所谓的“代理人危机”(“代理人危机”是指代理人违背委托人的意愿,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并且呈蔓延和扩展之势的一种仕会经济现象)问题。因此,要解决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代理人危机”问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法律对策蔺翠牌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下列几方面:1.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国有资产的流失表现为:一是国有资产被非法截留、挪用、侵吞、哄抢、盗窃等;二是企业管理混乱,有法不依,有章不循。...  相似文献   

20.
在资产评估中低估、漏估国有资产价值,国有资产低价入股。这种做法在总量上压缩了国有资产的价值,造成了国有资产的直接流失。(1)有的企业在改制折股的过程中,只对企业的部分资产进行评估折股,另外一部分资产特别是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评估难度较大的无形资产(如:商业机密、商誉、土地使用权)没有按规定折股。(2)很多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资产仍按原账面净值折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