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颖 《金卡工程》2009,13(9):39-40
当前,我国遗传资源流失的问题非常严重,现有的法律存在较多的缺陷,无法有效阻比遗传资源的流失.因此,我国有必要遵照<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建立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法律制度.我国应当采纳单独或专门立法的模式,未来立法应包括获取程序、事先知情同意和共同商定条件和惠益分享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关键字:  相似文献   

2.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灌溉管理组织制度的创新,它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提高农户的谈判地位,降低交易费用,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有效激励等方面,而其成本则主要在于协会组建并维护其有效运转的相关成本。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组织创新才会发生。因此,只有不断降低用水者协会的预期成本,才能有助于其广泛发展。  相似文献   

3.
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关键点是要解决征税环节后移和增量收入下划问题。国发[2019]21号提出消费税央地“定基数、调增量”收入分享模式,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地方“保基数”引发纵向财政利益冲突、区域财力新的不均衡及应税品产销地财政利益冲突等问题,对此笔者依据改革经验设计三种各具代表性的“基数+增量”分配方案:基期固定基数递增、基期基数均固定、基期基数固定并选取固定比率确定基数,模拟测算三种方案的政策效应。研究表明,改革初期,三种方案均能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但基期基数固定并选取固定比率确定基数的分享方案解决“保基数”风险问题和缓解产销地财政利益冲突最有效,最有利于达成改革目标;中长期,不同方案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逐渐趋同,均能有效支撑地方税体系建设,而且中西部地区获益程度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因此,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建议优先选用基期基数固定并选取固定比率确定基数的央地分享方案,构建区域财力协调联动机制,同步协调央地支出责任划分调整及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的理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探索,对现有普惠制的基本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补充,但也面临一定的政策瓶颈。亟需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时代金融》2013,(2):9-9
据2012年12月30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2012年12月28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没有表决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全同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阙珂指出,目前关于征地补偿标准的设定仍存在不同意见.这方面的标准要进一步细化。有专家建议,应建立一种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加速农民群体的市民化和职业化分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发农村土地抛荒,农村土地抛荒为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契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育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需甄别新型职业农民特征,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培育机制,实施惠"农"政策,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振权 《财政科学》2020,(3):116-1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浙江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本情况,分析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因素,基于财政视角提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其中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富裕农民,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农民的增收效果更强;从农民的收入结构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即将开启中央税向地方下划及地区间财力横向分配两个先例,同时会引致央地财力纵向和地方财力横向的重新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依据国发[2019]21号文件方案,笔者模拟评估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的财力分配效应。“定基数、调增量”的央地纵向分配方面:改革初期对地方财政缺口弥补作用微弱,中长期可有效缓解地方收支矛盾,但存在富裕省份效果显著、经济落后省份效果较弱的现象。征税环节后移下划地方将引发区域间财力横向分配:生产大省但不是消费大省在改革中将明显受损;消费大省整体受益但存在分化;均衡省份财政改善但仍与消费大省有较大差距。应充分预估改革中利益冲突,通过收入分享机制优化设计予以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进而加快农民群体分化。城镇化需要农民市民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则需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过程中,还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率,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因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亟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建设现代农业,才能使我国农业从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中走出来,进而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纽带。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如龙头企业的规模偏小,综合实力还不强等。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理论与实证研究,特别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辖区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赤峰市宁城县为例,介绍重点龙头企业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情况,剖析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的思想教育与引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茶  程清旭  宋建卫 《中国外资》2013,(24):245-245
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最为艰难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生代农民与以往的农民相较呈现出了较大的不同,这些迫切需要通过思想教育与引导去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凝聚人心。  相似文献   

13.
曾艳 《海南金融》2012,(5):71-74
非正式金融是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农村非正式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已被实证检验证明.文章从农村非正式金融动员储蓄、满足借贷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阐述了农村非正式金融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并对如何正确对待农村非正式金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消费结构的事实为基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基本生活类支出产生负效应,且前者不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发展类支出存在正效应,但影响不大,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是农民发展类支出的格兰杰原因。整体上农村金融对提升农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基于此,需要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优化农村金融结构,促进农民消费需求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农民增收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财政支农、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财政支农的增收效应有所增强,农业贷款的增收效应则无显著变化;三是财政支农与农业保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财政支农与涉农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四是财政支农有助于撬动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优化财政金融安排,形成财政金融支农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朱晓明 《证券导刊》2014,(39):91-95
市场派:重视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重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刘鹤是个典型的市场派的学者,在其早期的观点中已经表露得非常明显,例如,他在1998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何在》一文中指出,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已经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在强调市场经济的同时,他还多次提及企业家精神,重视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审计内控机制和会计内控机制都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所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审计内控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的关联性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只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使二者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我国经济总体已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政府逐渐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但是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本文选取农民收入作为衡量财政对"三农"投入效益的主要指标,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各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揭示现实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芳  刘星 《中国保险》2013,(2):32-33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无法同时满足农业用途和非农业用途。当前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带来农民土地大量被征收,由此导致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他们在生产、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在养老问题上,还存在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够到位的现象。长久以来,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作保障,土地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如今,失去的土地是否能换来未来的保障,已是摆在被征地农民面前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