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强对海洋经济的预测对于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编制海洋经济计划和制定海洋政策措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灰色理论,利用历史数据,构建海洋经济预测模型,并对中国六大主要海洋产业2007-2015年的产值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灰色GM(1,N)模型在广东海洋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六个影响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生产和需求因素,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广东海洋经济GM(1,N)预测模型,并选择了线性回归、三次指数平滑和灰色GM(1,1)三种不同模型对六个影响因素指标进行预测,从而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为海洋经济定量预测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从预测结果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3.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海洋强国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海洋经济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预测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科学管理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海洋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基于可视化的角度利用SATI、 Netdraw、 Ucinet 等软件绘制灰色系统理论以及海洋经济灰色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图谱比较,阐述灰色系统理论的成熟性以及拓宽海洋经济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并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海洋经济研究的适用性, 进而拓宽海洋经济研究新方法, 更好地把握海洋产业关联度以及预测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科学指导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航  刘培宏 《技术经济》2020,39(3):138-145
航空货邮周转量是评价航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预测方法在复杂系统的表现较差。在趋势外推法、多项式回归和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引进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空货邮周转量的预测效果比其他方法更好,以2018年全球数据进行检验,预测误差仅有4.72%。通过预测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全球及中国航空货邮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为中国航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SSM分析法分析该环渤海地区影响海洋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利用灰色预测分析法预测该地区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分析可知: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等产业已发展为强势产业,而海盐产量、海水利用等产业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应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政府间的合作,搭建好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6.
海洋经济对河北省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具有强相关性。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经济发展落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较弱。应依据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河北省海洋经济与全省经济相关度,以及海洋经济对全省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为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杨文杰 《经济师》1999,(9):15-16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20年的持续调整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告别短缺,步入买方市场,中国经济走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东亚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深入,这给中国的经济复苏罩上了一层阴影。中国能否在一定时期(10到20年)内继续保持高增长?目前,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1)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维持在8%~9%,而会降低到4%~5%。(2)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还在,在今后1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以中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对北 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开展实证研究,选取 2001-2014年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以全国沿海地区同期人均第 二、三产业增加值为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和非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曲线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 “U”型EKC特征,包括线性正相关、 “N”型、倒 “N”型等多种形态;②通过对比分析,各海洋经济圈的 EKC曲线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应该依据区域海洋经济特征、因地制宜调控海洋经济发展,保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以1996年 ̄2006年我国海洋产业产值为基础,运用随机梯度理论,对我国2007年 ̄2010年间海洋产业的发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可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大幅度地提高。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本文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赋予合理的权重,将时间趋势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加权组合,采用组合预测的方法对我国未来几年的海洋产业增加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董奋义 《技术经济》2009,28(7):22-26
本文基于2002—2007年的年度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我国科技产出与科技投入及其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登记数的发展主要由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推动,属于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科技发展模式,预计2008—2012年这种状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技术市场成交额和发明专利产出数受科技活动经费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模式。首先探索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时、空变点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给出了相应的解读,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我国11个沿海省份2006—2018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以海洋创新驱动为门槛变量时,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促进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海洋创新驱动水平制约而存在门槛效应;外商资本投资水平、R&D经费投入情况均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南部、东部海洋经济圈中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有效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北部海洋经济圈则较不显著。最后,从重点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海洋科技转化应用能力、优化海洋创新驱动制度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区域协同发展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人均海洋产值和海岸线经济密度的核密度函数模型与基尼系数,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为例,利用2000—2012年的数据描绘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趋势与规律,并利用基尼系数对其进行空间分析。通过核密度函数分解得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是呈单峰分布的,在人均海洋产值年度差异分解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均值效应,多年平均值为88.79%,其次是方差效应,多年平均值为11.21%;在海岸线经济密度年度差异分解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均值效应,多年平均值为86.91%,其次为方差效应,多年平均值为13.09%,由此可见,均值效应与年度差异分布总效应的方向基本相同。通过基尼系数,从空间维度评价不同年度的空间差异,并通过基尼系数差值与方差效应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全面刻画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曹飞 《经济研究导刊》2012,(27):18-19,53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准确的税收预测结果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提高中国税收收入的预测精度,适应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求,在传统灰色预测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海洋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存在 “三不、三低、三有待” 问题,并面临生态承载力等多重约束,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必经途径,也是 “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与 “海洋强国” 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海洋经济系统,对系统构成及其互动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蓝色经济空间拓展路径,以期能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沈振剑 《经济经纬》2005,(4):120-122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旅游流的时空分布变化,建立了国际旅游流时间分布的预测模型,预测了河南省未来国际、国内旅游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李影 《技术经济》2010,29(3):95-99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常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煤炭消费依然是我国的能源消费主体,其次是石油、水电、风电、核电及天然气。这意味着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能源的总量约束,而是能源的结构性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