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厂长经理之友》2012,(4):70-72
陈玮:民企的最大优势是机制灵活,能干的人就能脱颖而出;最大劣势就是不规范。国企的机制不好,人际关系复杂,但稳定、压力小。 薛庆志:名牌、高学历一般分布在国企,中间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一般分布在私企,英语拔尖的毕业生一般分布在外企,应该促进人才交流,促进民企人才向国企流动、国企人才向民企流动,外企人才向国企、民企流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SVAR计量模型分别识别出数量型和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冲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每种紧缩冲击对国企和民企产出的影响。我们发现:①冲击发生初期国企和民企的产出均受到抑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企的产出率先反弹;②相比于国企产出,两类紧缩货币政策冲击在整体上并未对民企产出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今天,已经不是国企和民企有效率的问题了,而是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之下,国企和民企有可能被双双淘汰。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我国民企的海外并购交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与国企的主要并购案例进行比较,发现并购规模和金额都较小的民企却有着比国企更高的成功率,究其原因应归于民企的地位、性质及其选定的并购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我国民企的海外并购交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与国企的主要并购案例进行比较,发现并购规模和金额都较小的民企却有着比国企更高的成功率,究其原因应归于民企的地位、性质及其选定的并购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日前表示:“目前,国外对中国国企的海外收购怀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国企海外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民企更易获国外认可”。而且更多的民企选择了抱团进行海外投资。一位做矿业投资的经理黄冰选择加入了中矿联合基金,该基金由17家民企出资组成,拥有的矿权超过1000个。黄冰表示,如果是一家民企单兵作战,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简单按照产权性质把企业划分为国企和民企不同,文章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企业划分为民企、市(县)级国企、省级国企和央企4种类型,研究政府税收目标的层层加码是否会传递到微观企业层面,即不同层级政府控制的国企税负是否存在层层加重的现象。实证结果表明:央企的税负最低,省级国企税负与央企税负没有显著差异,而市级国企税负显著高于央企;市级国企与税收压力显著正相关,说明市级国企承担了最多的税收压力。  相似文献   

8.
同在武汉,国企博士、学院博士和民企博士收入相差悬殊.武汉市人事局一项调查表明:在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博士月均收入在8000至2万元之间,学院博士月均收入6000元左右,而国企博士的工资最低,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民企博士比国企博士收入最多要高10倍.  相似文献   

9.
依据权变理论观点,将产权性质和政治关联作为情境因素,探讨政府干预对企业过度投资及其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干预加剧了企业过度投资,对民企影响更大;(2)民企政治关联能弱化政府干预影响,国企则恰恰相反;(3)政府干预降低了民企经济效益,提升了国企社会效益。研究结果揭示了产权性质、政治关联对政府干预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创新和完善治理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促进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并且,目前民企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国企改革的深化进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为此,针对这一进程中的阻力与问题,有必要采取积极对策,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重组。  相似文献   

11.
刘瑞 《企业经济》2023,(1):5-11
企业家精神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特定人群品质素养,是一种稀缺资源,其本质是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成长起来的三大市场经济主体——国企、民企和外企,在规模经营、内部管理、财务经营三大企业效率上各具竞争优势,各有千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了“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要求,因此唯有国企、民企、外企努力弘扬“敢”字当头的企业家精神,克服存在的制度性障碍,突破不合理的政策障碍,才能继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12.
在这场CEO的战争和抢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正演绎着“国企——民企”、“外企——民企”的职业轨迹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国企只应做民企不愿做的事,国企才应该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唯有这一天到来,国家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日前就新36条的推出谈了看法。魏杰说:“新36条”改变不了民企相对于国企的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因为这是固有的法律体系和投资体系的问题,在这些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的垄断就必然存在。不公平主要是两条,一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垄断,一些上游产业民企根本无法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5.
诱惑不仅唐骏、刘存周、石萃鸣、张醒生、何经华,有调查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正在加入从“国企——民企”、“外企——民企”的流动浪潮。在上海、北京、东莞等地的调查都显示,有近20%~30%的外企高级人才愿意流动到民企。而据广州某猎头公司介绍,他们约三成业务是“猎取”外企精英到民企,其中以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总监等高级职位为主。一位资深猎头分析,2004年人才在不同性质企业间的流向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两条路线:高层从外企流向民企、上市公司;中低层从国企流向外企、民企。看来,无论是高层还是中低层,民企都…  相似文献   

16.
开放产业上游就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到国企占据的资源能源及水电油气热等要素领域,在产业上游,不再仅仅是国企经营。民企也可以经营。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占据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地位和半壁江山,民企没有国企那样优厚的资源和坚硬的后盾,资金,品牌,技术,政策。其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尴尬的困境。国企不断爆发的“质量门”事件也让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尊严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别人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的数据里,国企的盈利能力却令人堪忧。国有控股企业优厚的利润空间里为什么真实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2%(2001年---2008年)?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期,国企和民企都面临着如何树立自身的尊严和形象。国家又需要给予哪些政策支持,让民企感觉到被尊重?这是中国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有企业有很多功能,其中一个不为大家所认知的功能就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或退出渠道。我_直认为:在不少民企成长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国企默默‘奉献”的身影。国企在与民企的合资合作中,常常会大大咧咧地成为一块垫脚石、一个助推器,而得不到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正> 进入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后,国企也好,外企、民企也罢,都在为人才问题发愁,国企愁的是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严重,民企、外企愁的是聘不来合适的人才。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领导必须善于聚拢员工人才,无才引得来,有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20.
读当一面     
《中国企业家》2011,(20):21-21
《中国企业家》读后感:读贵刊18期《黑马的后患》一文,很有同感。不论国企还是民企,都应量力而行。对急于壮大的国企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