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在各项经济刺激和扩大内需政策中,土地比过去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霍侃  王长勇 《中国改革》2010,(1):37-38,40
一年前,正在从紧政策调控中的中国经济,又逢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急速下滑之际,重拳出击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帮助中国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2008年12月份外贸进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对外贸易加快收缩给中国这一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未来的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并说明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疲软的贸易数据、尤其是进口数据说明中国经济不但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国内需求也在下降。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后,各地政府先公布投资计划,其投资计划总额达到近18万亿元,而这仅是20多个省上报的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正处于危机的旋涡中,世界各国都纷纷出台刺激经济计划。不知不觉中,刺激经济几乎和鼓励花钱成了同义词。不久前我写了篇文章,讲到中国的富人不在本国“刺激内需”,而是跑到香港买钻石,跑到美国赌博、买房,于是跳出一位有高级经济师头衔的高管怒斥:“从表面上看,富人到外国去消费是把钱花在了外国,这是刺激了外国的需求,因而有益于外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2008,(12):118-118
11月3日,欧元区15国财政部长在月度例会上表示,欧元区无须为拯救实体经济推出一套整体经济刺激方案,但各国应加强协调。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欧元区财长们认为欧元区并不需要一套总的经济刺激方案,当务之急是各国采取有针对性的短期措施为公共需求增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与新疆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发现财政支出都能够有效地刺激新疆经济增长。根据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划分出生产性财政支出和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两大类别,并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了解这种影响模式,将为判断今后新疆经济增长趋向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振兴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刺激内需。以投资和外贸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已经发挥到极致了。目前的共识是,内需已经成为拉动中国今后10年20年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启动后,政府财政支出就应相应减少.实践证明,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特定任务适时相应地调整财政政策是非常必要的.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由高速挡换成中速挡;调整结构的阵痛期,产能过剩调整结构;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相似文献   

11.
地方经济学     
近日,跟随国务院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全国各省市公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10万亿元,这再一次展现了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中国政经格局下,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与过去33年相比,中国经济增长条件的变化预示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中后期,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国际经验表明,当国民经济进入转折期时,经济政策的应对十分关键。一方面,着眼于短期的刺激性宏观经济政策并不足以改变趋势性回落,如果刺激过头,反而极易使经济泡沫化,引发更大的困难。因此政策的立足点应是着眼于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微调又十分必要,其作用是避免经济增长下台阶的速度过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国内经济。"新常态"经济最明显的标志是我国经济将由长达32年年均9.87%的高速增长转为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重要背景下的科学决策,"经济增长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相似文献   

14.
陈钰芬  陈锋 《农业经济》2000,(10):26-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自 1997年始,经济形势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面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困难。如何刺激需求增长,已经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目前,消费价格指数跌幅已有所减缓,但成效并不十分显著, 1999年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去年下降 2 9%。 GDP增速自 1997年以来总体上呈一路下滑的态势, 1999年 GDP增长 7 1%。虽然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产生积极影响并促使出口增长,但我国是一个大国,刺激需求仍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当地时间2月13日最终通过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规定计划支持的项目所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支持者认为,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刺激经济,理应购买国货创造就业岗位。反对者则批评,美国主张买国货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范围的贸易战因此一触即发。国际社会对美国这一个体理性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的自私行为纷纷谴责。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一般认为,改革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对于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缺少定量的研究和检验。在研究经济增长要素或制定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时,更多地考虑资本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改革(亦即制度变迁)是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调整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型正在逐步推进,家庭购买活动和企业转型升级活动对消费、投资增长成为深层次决定性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朱建元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6年来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是9%,与此同时.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峻.上次高峰在1988年,物价上涨幅度突破了二位数大关.高达18.5y0.成为建国40年来物...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经济》1998,(3):63-64,57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讨论会综述(续)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保障机制与会的学者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受一定的制度、政策和外部环境的约束,其中农业投资体制与政策、农业科技体制与政策,农产品流通体制与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影响最大。有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上海市统计局蔡旭初一、1996年经济走势总体态势1996年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思路是“稳定总量、适度微调、深化改革”,经济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有必要从中央这一政策取向的背景出发,来判断上海经济发展的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