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城镇化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者在西部地区能否实现有机结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西部地区生活模式传统,生态观念淡漠,城镇发展环境不佳;人口分布不均,生态消费过度,城镇体系发育不全;产业结构初级,生态压力加剧,城镇经济发展乏力;协调发展困难,"两型"社会难建,城镇整体质量不高四个方面的阻滞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变生态观念,改善城镇发展环境;科学合理规划,健全城镇演变体系;承接产业转型,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构建"两型"社会,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等相应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理论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理论.本文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必然选择,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中生态经济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组矛盾的统一体,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环境治理。中央在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重要内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求我们不能再走传统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路子,为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认识和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层次分析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由于生态基础比较薄弱,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把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统一起来,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加大资金投入,实行“生态建设与扶贫富民”并举工程,以提升西部地区的生态力;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降低成本,以提高城市竞争力;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协调发展,以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系统,生态环境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论述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作为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优先战略。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首先解决水的问题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西部开发是在失衡的生态环境中和淡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并在西部开发中吸取历史教训,在研究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如何协调发展、相互推进,不仅关乎就业问题,更关乎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首先基于经济学视角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现状,并就其间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陕西省林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北地区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人研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六条建议:(一)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全构,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二)要统筹兼顾,充分论证,在生态脆弱地带构建重大的骨干型生态工程,分布实施;(三)要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科学使用的技术进行总结和整合,建立有效的推广机制,使其尽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四)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尽快开展大型工程的生态评价工作,保证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同…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是知识和技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通过深化体制改革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强企业以R&D (Research&Development)机构管理、人才管理和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管理 ;注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形成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机制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促进技术创新等成为西部企业成功实施技术新战略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突出意义十五大在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又根据改革开放新的经验、新的要求,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历了被限制、被改造直至被取缔的厄运;从70年代末,再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附属和补充”上升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最后在十五大回归到它本应具有的地位。这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产权明…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例,阐述了在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在空间层次上分析了当前东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的全局出发,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重建必须考虑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而东部生态安全的实现亦不可将自己割裂的西部生态建设之外,二者的利益关系是协调一致的。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论述了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西部生态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规定,加大生态建设投资、提高生态科技创新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西部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赵永峰  郑慧 《经济师》2015,(3):195-198
通过阐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趋势,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任何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由于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而其衰落则是由于其技术创新活动的衰落;众多原来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是由于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而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兴起和转移,虽然影响因素众多,但主要因素则是其创新中心的兴起和转移。英帝国的衰落,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无不如此。对于我国的西部地区来讲,西部地区存在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潜力和优势,具体表现在:1、市场优势,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1/3,生活水平较低,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2、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具有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3、一定的产业优势,如化工、机械等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优势;4、政策优势,“九五”以来,由国家安排的预算内建设投资的2/3投向了中西部,今后的政策倾斜会更大。但西部地区现有的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竞争力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技术创新的宏观测度指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统计较低(不超过30%),而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在本世纪初大约是5%-20%,到了50-70年代,一般达到50%-70%;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同期也达到56%;而经济不发达国家,如秘鲁只占8%。不难看出,随着技术创新的开展经济也获得高速增长。因此,西部人除了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速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17.
生态移民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永明 《经济论坛》2004,(16):14-15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破坏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固然有自然条件的作用,但其症结所在却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方面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另一方面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大制约了西部地区的脱贫致富。所以,西部地区最终陷入生态贫困导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是全国的生态屏障,为全国提供着生态公共产品,但由于西部地区生态固有的脆弱性,再加上人地矛盾的突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阐述了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以生态环境的重建,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以西部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互动。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的不同和地方政府的调控政策不同,造成了无法有效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矛盾。而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保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真实概括。为了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党中央于1999年6月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能源开发同生态环境治理并举。6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向西部地区4600亿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5000多亿元。国家计划在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投资3600亿元。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累积过程,通过确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特征,建立“常态、一般、差”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坚定人们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