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在中国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下,河南省要把握机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提升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和力度。以下在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优势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提升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和力度的对策建议,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滁州是其中重要“一翼”和“前沿”.在南京都市圈内滁州承接产业转移有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滁州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较多,其对滁州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产业结构和就业、城市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创造优质服务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和提高对接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加快宁滁同城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原区委书记曹清尧看来,产业的转移与升级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的重点试验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承接产业转移经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打造成为东部产业转移升级示范区.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承接转移能力.提升示范区内...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产业构成、财政收入、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的重要经济地位,对皖江城市带与铜陵市经济发展进行了梯度剖析,对铜陵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做出了判断,论述了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铜陵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贺胜兵  张倩 《当代财经》2022,(4):111-123
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年以来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采用边际处理效应方法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全样本估计结果显示,设立示范区平均而言促进了区域创业和创新水平的提升,边际处理效应随着设立示范区的潜在成本的增加而降低。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设立示范区提高了中部和西部地区创业水平,对不同区域创业水平的边际处理效应具有异质性;设立示范区提高了中部地区的创新水平,对西部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应当发挥其“先行先试”的先头作用,依托自身的特殊优势,结合支柱性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在自主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做好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有关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环境影响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分析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分析示范区建立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实证得出结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对承接地(皖江区域)的环境影响显著为正,而对主要转出地(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影响部分显著为正。因此,实施产业转移并不一定会使承接地的环境恶化,只要加强转移进入门槛和环境管制,承接地和转出地通过科学有效的产业转移可以实现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共同转移,是承接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的重要途径。基于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及复杂网络视角,研究了产业转移中转出方企业转移模式及承接地集群网络结构通过影响转移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机理,并通过构建知识转移动态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转移模式及集群网络结构下的知识转移绩效。结果表明:在不同转移模式及网络结构下,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及知识转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无核网络,有核网络对促进集群知识转移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在无核网络中,合资企业对集群中合作企业的适度更新能促进承接地集群知识转移绩效提升;在有核网络中,组团式转移企业的“小社团”强度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理解产业转移中的企业行为,也对承接地选择适宜的招商策略和集群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知识转移、提升承接地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党生 《经济师》2011,(8):210-212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的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纳入国家战略。这是我国迄今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是国家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协调区域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先行先试"的制度安排。"先行先试"的政策与制度安排适应了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方威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319-320
正如今,国内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热潮。作为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地区既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又存在极大的挑战。一方面,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湖南的一项光荣任务,更是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开放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整个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另一方面,建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需要;有利于"四化两型"和"四个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皖江示范区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围绕四年来皖江示范区产业转移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以各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为对象、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采用SPSS因子分子法,选取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8个一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皖江城市带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差异。这将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共同转移,是承接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的重要途径。基于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及复杂网络视角,研究了产业转移中转出方企业转移模式及承接地集群网络结构通过影响转移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进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机理,并通过构建知识转移动态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转移模式及集群网络结构下的知识转移绩效。结果表明:在不同转移模式及网络结构下,企业本地化嵌入行为及知识转移绩效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无核网络,有核网络对促进集群知识转移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在无核网络中,合资企业对集群中合作企业的适度更新能促进承接地集群知识转移绩效提升;在有核网络中,组团式转移企业的"小社团"强度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理解产业转移中的企业行为,也对承接地选择适宜的招商策略和集群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知识转移、提升承接地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皖江示范区作为全国惟一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一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空间布局、载体建设和产业承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集聚效应、带动效应、辐射效应、示范效应等多重效应日益彰显,但离其战略定位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因此,皖江示范区应根据其战略定位的要求,在加快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在本省、中部地区和东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等多个战略层面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产业转移角度,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示范区内承接产业转移的1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估.揭示了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品质的差异分布状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刚 《经济地理》2014,(11):178
<正>衡阳、郴州、永州三市作为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选择转移的重大战略区域。面对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良好机遇,处于产业低梯度区的"大湘南"应采取何种方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已成为未来湘南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紧迫问题和严峻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关系在不同类型区域的体现与运用的认识,在预设观点和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分别以昆山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案例,从经验解释和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了两类区域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条件呈现。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上,市场演化形成产业集聚的情形在中国区域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而外部嵌入式产业集聚则是中国区域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产业集聚模式。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一般先于产业集聚而存在。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应是欠发达区域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是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方向近年来,福建省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努力搭建对台交流平台,主动承接台湾产业外移,闽台产业对接呈现出步伐加快、规模扩大、质量结构优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应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能强化承接地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带动城市公共品供给的改善,从而有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效应。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普遍存在产业承接上的区域均衡配置、城市建设中的刻意追求功能分区、招商引资上的"唯数量论"等有碍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问题。所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亟待转向,应重塑产业布局、重构产城关系、重建承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西北地区作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其区域竞争力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理清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得出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聚、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升其竞争力,为西北地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规避负面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徐澈 《现代经济信息》2011,(15):191-192
产业转移作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其作用多被研究者正面肯定。但不是所有的外来产业都可以和本地经济良好对接。产业的发展有外生型和内源型两种方式,承接产业转移就是外生型的一种方式;产业的推动力量有市场自发和政府主导两种。产业发展模式与产业推动力量组合出产业发展的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