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晓波  胡静 《商业时代》2012,(16):68-69
本文采用2004年2月至2011年10月上海证券交易所168只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数据作为样本,计算其相对首日收益率并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七类共计10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然后运用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I P O首日超额收益模型,分析我国股市IPO首日收益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相对而言是二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导致了我国如此高的IPO首日超额收益,并肯定了二次询价制的定价机制发挥的市场化作用,但保荐制下承销商的信誉高低与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宏海 《商》2012,(9):122-122
本文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选取沪深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汇金增持"事件是否会使我国A股市场产生超额收益率。得到"汇金增持"不能使其产生正的超额收益率的结论,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最后对投资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验证我国市场上价值投资策略是否具有超额收益,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基于1998-2011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本文发现基于B/M和E/P指标划分的价值股组合能分别获得相对成长股组合0.33%和9.04%超额收益率,同时,CAPM模型不能解释我国价值股组合超额收益,而包含了风险补偿变量的两因素模型能更好地解释价值股组合较高收益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自Eugene-Fama提出有效市场假说以来,市场有效性一直是金融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以2020年上海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发放红利为契机,通过事件研究法,借助CAPM模型,选取上海证券市场60只股票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R)指标,得出上海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这一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IPO定价一直存在偏低的现象。虽然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IPO定价偏低情况有着不断减弱的趋势,但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IPO定价偏低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属于高水平。本文运用超额报酬率作为指标对我国A股市场IPO的定价偏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IPO定价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孙逸瑄 《现代商业》2023,(17):125-128
ESG投资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方面表现的投资理念。近年来,在政府与市场的共同推动下,这种投资理念逐渐被国内投资者认可。本文基于富时罗素ESG评分与近90个交易日A股市场数据,通过研究各个行业下富时罗素ESG评分与上市公司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数据,采取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对整个市场的所有上市公司ESG评级与股票累计收益率关系。结果表明:(1)高ESG评级上市公司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高于低ESG评级上市公司,即ESG评级越高,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越高;(2)ESG评级对不同行业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影响不同。本文研究对根据ESG评级制定投资规划以及依据ESG评级预估投资收益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0年初,A股市场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新股破发潮,市场因此发生了有趣的转变。本文利用2009年6月新股发行市盈率管制取消后的数据,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实证考察。文章发现,新股破发的出现打破了A股市场上"新股不败"的神话,IPO定价开始了"理性回归"的过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市场的定价效率反而下降了:新股破发出现后,IPO定价水平不再能够反映发行企业质量和风险的信息。文章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看似反常的现象,是因为在IPO定价向新的均衡水平调整的过程之中,市场上出现了新的风险,新股申购的信息费用大幅提高,而IPO定价效率下降的现象实际上正是市场主体减小信息费用的自发安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西方关于IPO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股市的实际,选取沪市358只和深市244只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计算其自上市之日起一年半时间段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以分析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新股长期市场表现失常现象,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发行规模的股票的新股长期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1990年至2011年6月30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对国有股权与IPO长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影响。Cluster回归结果表明,国有股权比例越高,IPO长期收益率越低;政府定价管制程度较高公司的IPO长期收益率因国有股权而降低。本文深化了国有股权对IPO长期收益率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理解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忻 《华商》2008,(6):30-31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目前越来越多学者对于股权分置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而结合股权分置改革问题进行事件研究目前还很少,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流通股股东在股改中是否获得超额收益率,信息泄漏和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以及投资者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所表现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011年,近30%的新股首日发行跌破发行价,实务界称之为"破发潮"。"破发潮"的屡屡出现成为监管者,发行公司以及投资者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特殊的IPO暂停制度并结合了不同时期的市场环境,分析了新股"破发"的成因与机理,指出本次"破发潮"与外围经济环境以及市场情绪有重大关系。建议上市公司可以顺延上市计划,等待良好时机再申请上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2014年~201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作为研究样本,采取事件研究法考察我国股市对于公司重组声明的反应。分析表明,我国股市对于公司重组声明的反应较为积极,事件发生后的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都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公司重组这一事件向市场传递了关于公司的积极信号。本文结论对于投资者和市场管理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3.
杨功 《商》2012,(3):83-84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抑价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IPO抑价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只是抑价的程度不同而已。成熟股票市场的抑价度要低于新兴股票市场,然而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股票市场的抑价度也存在这明显差异。本文对风险资本对IPO抑价影响进入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7年审计报告制度改革后的新审计报告披露背景,以2017至2022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与事件研究法,实证探究新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文本带来的市场反应。实证结果表明:当文本中出现负面关键字段且出现频率越高时,累积超额收益率越低,而正常文本的披露会提高累积超额收益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仅在标准审计意见组成立,并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文章研究支持了新审计报告提供增量信息、降低信息不透明度从而影响市场反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张婷 《商》2012,(14):92-93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文中统称IPO)是指公司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普通股,IPO抑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超额回报。我国学者朱红军、钱友文(2010)对45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的IPO抑价率进行统计发现,中国市场的IP0抑价率居世界首位。国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非周期性的医药行业为研究对象,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成长性得分,将市盈率、成长性得分、非周期性和行业性质相同作为划分价值股和非价值股的标准,通过观察成长型价值投资策略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来判断它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基于该策略的优秀股在检验期始终获得了正的并且高于中性股和劣质股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说明成长型价值投资策略在弱周期性的医药行业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以累计超额收益率衡量市场反应,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带来投资决策相关增量信息,并结合审计意见的信息浅析审计意见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能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会降低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投资者和审计师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个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IPO费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对于IPO费率有显著的影响。另外,平均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IPO费率略低于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IPO费率低于B股。最后针对IPO费率与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我国股票市场IPO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非周期性的医药行业为研究对象.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成长性得分,将市盈率、成长性得分、非周期性和行业性质相同作为划分价值股和非价值股的标准,通过观察成长型价值投资策略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来判断它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基于该策略的优秀股在检验期始终获得了正的并且高于中性股和劣质股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说明成长型价值投资策略在弱周期性的医药行业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曾文  徐皎 《商业会计》2012,(4):35-37
在各国的资本市场中,新股发行均存在明显的低定价现象。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期,并不完备,IPO抑价(即一级市场价格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程度较之国外更为严重,因此,一级市场往往被认为是"无风险"市场,通过"打新"获取无风险收益是许多投资者乐此不疲的投资方式。而大量申购新股的资金被冻结,巨额资金在银行与一级市场之间无序流动,导致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然而,随着IPO定价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破发"现象也不断出现,IPO"抑价"变"溢价"。本文以华锐风电为例,对新股"破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