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产业链,作为要素协同共生的动态系统,是由各种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非线性作用、信息的流动与反馈等引起并促其产业链条关联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资源型产业链的演进和升级是在由产业链演进过程、产业链升级动力机制和产业链升级作用机理组成的三维度空间中进行的,资源和土地等初级资源、资本和技术等中级资源、以及知识和网络等高级资源三种要素驱动资源型产业链由初级向高级阶段演进。贵州瓮福磷化工产业链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型产业链演进升级的动态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能源密集型产业链可通过技术与知识的驱动实现产业链的低碳化升级,使其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附加值的“三高一低”的可持续低碳化发展方式转变。以产业链低碳化升级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为基础,根据能源密集型产业链演进过程及其碳排放规律,提出能源密集型产业链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基于文献的理论分析,借鉴国内外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概括提出产业链的5个维度,并对资源型产业链的概念、内涵做了进一步界定和阐述。通过从要素、动力、过程层面的定性分析,揭示了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理、治理模式,基于产业链的5维视角,构建了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有色资源型城市铜陵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整合的三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铜产业链升级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资源型产业链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分析在竞争环境变化的条件下,资源型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及企业升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全球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不断强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链治理模式从生产者驱动的层级制向生产者和购买者共同驱动的准层级制转变,并且面对多元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产业链应当充分利用由治理模式差异性和价值链地域差异性所形成的互补模式带来的对产业链升级的正效应,促进功能升级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JP2〗低碳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载体。在分析低碳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碳排放技术特征,将低碳产业分为具有能源替代技术特征、天然具有低碳排放特征和促使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等3类产业。根据碳素流变化特征,〖JP3〗将低碳产业分为碳存储产业、碳汇产业、碳替代产业、碳循环产业和低碳化产业5类。根据产业碳排放量和产业增加值指标选择低碳产业组合,满足成本最小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双重技术经济约束,并参考碳排放产出弹性,规划不同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最佳升级路径。〖JP〗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助推作用。在节能降碳行动中,各工业部门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上游行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碳排放责任。而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方式对整体产业链,尤其对直接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下游行业,缺乏更行之有效的节能降碳激励机制。因此,探讨如何合理地分配产业链碳排放责任,以达到降低整体碳排放量、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十分必要。论文从产业视角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碳排放与经济特征,构建了基于碳基准的产业链碳排放责任再分配模型,并以电力产业链为例,针对碳排放责任进行了核算与再分配。结果表明,该模型推进了分配碳排放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6,(12):62-75
本文借助Kaya恒等式对产业体系的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生产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升级对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构建产业体系碳排放模型,对我国29个省区产业体系及其三次产业1995—2014年间的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测度,并对影响产业体系碳排放强度、能源碳排放密度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是由能源结构的变化所驱动,属于能源结构变化型;由于产出占比和能源消费占比较大,导致我国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即能源使用效率主要受二次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般核算方法所得出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低估了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隐含碳排放核算方法反映碳排放更加全面,为现代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中间载能生产资料耗用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构成隐含碳排放的重要部分,也是引起隐含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因素。建议改进现有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以明确碳排放构成,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碳减排;明确农业中间投入品生产者减排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要素全面向现代农业低碳化发展领域投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运用产业生态理论解释了产业链系统的生态特性,并分析了产业链竞争力演进机制。产业链竞争力演进机制揭示了产业链系统中影响竞争力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这些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产业链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形成明显的生命周期;产业链竞争力随着产业链系统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基于此,该文提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的一般途径,包括合理规划产业链的内部布局,整体提高产业链各个环节和模块的竞争力,减少产业链租金,做好产业链的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趋势,资源依赖型区域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文章首先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升级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基础,以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低碳化产业升级三条路径: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集群。效率提升是减少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基本方式,结构优化是低碳化产业升级的根本措施,产业集群是实施低碳化改造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内外主流的集群升级模式,全球价值链分析范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对垄断企业把持的全球性价值链,作为经集群与产业链的两种中间组织有机耦合而成的复合组织,集群式产业链具有"内外兼顾""攻守兼备"的组织优势。集群式产业链是研究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根据要素来源,可以将集群式产业链分为内生型与外生型集群式产业链。不同类型的集群式产业链,其演进与升级的路径是有差异的。文章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链理论、产业集群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以集群式产业链为研究对象,从产品链、知识链、价值链、产业势力与治理模式等方面在对内生型与外生型集群式产业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种集群产业链高级化及其升级路径进行研究。其研究结论有助于增强群链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集群式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耗散结构的资源型产业链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宏  许可 《技术经济》2006,25(12):68-71
针对资源产业链在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资源产业链现状,以耗散结构为理论依据,探讨资源产业链的演进机制,指出促进资源产业链发生耗散的动力机制是价值追求和消费需求。研究通过影响资源产业链发生耗散的条件以及作用于耗散发生的动力机制,来加速资源产业链升级。最后给出在耗散演进机制作用下加速产业链演进、实现资源型产业链更替和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降低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推进我国实现"低碳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业低碳化是以"低碳"的生产方式取代"高碳"的生产方式,是工业部门表现形式的不断革新。工业结构低碳化是建立在低碳技术创新基础之上,并且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的产业结构的变革过程。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制度创新和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产业链形态的演进,产业模块化开始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也为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了契机。总结归纳了基于产业间分工的区域产业链、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国际产业链和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虚拟产业链等三种产业链形态,揭示了产业链演进的本质是分工的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模块化的形成及其对产业链形态的冲击,指出产业模块化是上海产业升级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张克军 《生产力研究》2006,(8):173-176,181
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过程中,对政府产业政策的强调和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忽视,导致在一些市场化程度低的资源型地区,市场化改革进程被产业转型目标所制约和延缓。文章在演化经济学产业动态演化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产业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指出基于企业间多样性的市场选择机制是产业转型的有效实施途径,也是政府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必要基础。然后从市场选择的效率特征、企业间多样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演进过程的非建构性的角度,分析了产业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市场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资源型经济演进进程中,政府干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政府干预会改变资源型经济演进的进程快慢和路径,尤其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对资源型经济向合理化方向的演进更是起着导向作用。这为政府在引导资源型经济演进路径,促使资源型经济走出"资源诅咒"的现实困境,实现转型与跨越提供了理论依据,即通过政府直接干预和政府政策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资源型经济演进方向和进程的可控性,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春发 《经济论坛》2011,(7):149-151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与环境危机,国民经济必须转变原有增长方式,实现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转型升级。发展旅游业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同时,旅游业本身还有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本文结合金华市案例,进一步探讨了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碳足迹是从需求侧量化的产品内在的能耗所引发的碳排放,它对实现碳生态补偿和加强需求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核算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并量化相应碳汇气体调节功能生态产品的价值,提出基于碳足迹税的生态价值补偿方案,创新了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构建CGE模型,分析碳足迹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要素密集度、投入产出和经济增长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效应。研究发现:碳足迹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进要素投入的集约化、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实现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减量化,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增长,有助于引导低能耗低排放的高新产业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建议通过碳足迹税引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初级化问题严重,要素瓶颈制约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化特征明显。要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机制,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机制,建立学习能力与创新培养机制,推广资源财富的投资导向机制,推动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产业持续发展两个角度解释了资源型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的必要性。重点分析资源型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的形式、集群升级的途径。提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即在资源察赋和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下,资源型产业集群以自组织和创新为驱动力,有效实施升级与转型。根据资源型产业的特点构建了本产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