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入,城市现代化风貌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城市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现有城市旅游的研究做一个归纳和总结,为城市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会展商务活动项目运作的综合性、系统性、联动性特征正在催生会展业态布局调整的新格局,会展主题街区的形成正是会展业态布局结构日益优化的结果。在梳理总结会展主题街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路径的基础上,以上海光大会展主题街区为例做了实证分析,探讨了以会展主题街区为载体的符合中国城市特点的现代展馆发展新模式,为完善和提升会展主题街区功能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入调查呼和浩特市商业设施,分析商业街建设现状,把握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商业街区的内在联系,从确定每块特色商业街区的定位,融入历史文化的主题,注重地方商业特色,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特色内涵及塑造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域单元,城市旅游特色是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旅游特色是由自然历史特色、现代建筑特色和社会文化特色构成的统一体。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必须在尊重城市自然和历史发展的文脉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联系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重视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构建特色文化街区或标志景观,科学布局并有重点地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5.
西安率先在中国城市中打造城市主题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率先在中国城市中提出打造东方神韵城市主题文化。这说明西安在城市文化立市上已经和世界最前沿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接轨,这说明西安在解决城市特色危机面前和文化立市方面已经走在了中国城市的前列,并以此为中国的城市率先做出样板。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入,城市现代化风貌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城市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现有城市旅游的研究做一个归纳和总结,为城市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历史街区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历史街区改造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和中心城区的整体风貌,对于城市历史文脉传承、 传统文化传播和提升居民归属感同样意义重大.但随着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历史街区使用传统的规划方法,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公共广场或城市公园已经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历史街区改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国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找到一条有效保护历史街区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主题事件提升城市形象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城市之间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形象的竞争.主题事件是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主题事件将在短时间内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本文揭示了主题事件对城市形象的作用机制,包括战略目标的确定,举办地点的选择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契合,基础设施水平与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城市非物质环境建设的增强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05,(3):54-54
以“旅游地产”闻名的华侨城集团,自2003年正式公布”旅游主题地产全国战略”起,斥80亿元巨资在北京、上海及深圳打造的三大旅游地产新项目。项目从城区生态、城区空间和城市文化等方面加强整体环境建设,在一片荒野滩涂上建起一个规划一流、风景如画的现代化海滨城区,成为旅游主题地产的样板。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以桂林"老街"旅游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正在被现代化的商业所替代,恢复和挖掘城市旅游中的文化内涵是传统城市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关键。通过对桂林"老街"旅游项目的开发,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古代街区为载体,展现桂林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旅游项目以"以人为本,以史为鉴,兼顾环境,突出特色"为开发理念,设置餐饮、购物、戏曲文化活动、休闲参与以及参观展览5个功能区,通过举办具有桂林文化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来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环境和功能--以武汉市江汉路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游憩商业区(RBD)的涵义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武汉市城市RBD的发展特征与功能定位;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作为城市RBD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RBD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休闲旅游地产作为旅游与房地产的结合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以江西天沐明月山温泉度假村为例,在深入分析地产主题影响因子即自然文脉、地域区位和地产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该休闲旅游地产的主题定位及其塑造过程,并从中挖掘出对于休闲旅游地产开发的启示:主题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主题的开发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以及实行区域开发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s hypothesis is that strict liquor licensing laws, as in Britain and the US, which ban street cafés (ostensibly to protect children) effectively transfer property rights in the streets to the commuting car users. Road pricing, either explicit or implicit via congested streets, loses its constituency. The result is road widening, neglect of city amenities and consequent urban sprawl. In line with the hypothesis, we find that continental European countries permitting street cafés and restaurants have less urban sprawl. They also attract more tourists, and their citizens are less obese. Therefore, the forthcoming Licensing Act, by (hopefully) assisting street cafés, marks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for British cities.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与城市设计学科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学科研究进程的分析,提出随着城市旅游的出现,现代城市设计与旅游学科的结合,必将丰富和拓展城市设计学科的内涵,是城市设计理论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谭源 《城市问题》2006,(5):7-10
城市郊区化和街道荒漠化是当前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避免城市中心区的衰退,建设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需要调整现行的技术主义的街道交通设计策略,实施城市主义的街道设计策略,使得街道空间真正成为能够结构社区的市民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6.
张欣欣  张红 《价值工程》2011,30(28):290-290
本文从近些年来文化旅游热入手,分析了民俗文化主题公园——这一文化旅游重要载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当前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开发中出现的主题趋同性、"伪文化"现象及开发过程中的过功利性,提出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游客重游率、凸显文化形象等方面的主张,以实现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松 《价值工程》2010,29(9):25-25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道景观功能,我国街道景观存在的问题,街道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道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道绿化,从而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及其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urban toponymy (place names) has been revitalized by the emergence of a ‘critical toponymies' approach. This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place naming and the decisions involved in attributing names to the urban landscape. However, in contemporary cities place names have an economic role in addition to their political role. In particular, there have been recent calls for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modification of place‐naming rights and practices. This article seeks to respond to these calls by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urban place names as commodities. It begins by examining the naming of sports stadia by corporate sponsors. It then considers a range of ways in which private‐sector interests are increasingly influencing the naming of the urban landscape, from buildings and neighbourhoods to individual streets. Even the material signage that identifies street names can be appropriated within branding and promotional strategies. Moreover, urban place names are increasingly incorporated into a range of commercially produced spatial datasets collated by private companies. The article ends by proposing a number of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the economic role of urban place names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toponymy more broad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