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融》2012,(16):6
一段时期以来,针对外需明显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国家及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外需下滑,内需不振,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内在稳定回升的态势。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不断显现,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美国面临财政悬崖风险,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杨长岩 《中国金融》2012,(11):65-67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按照总量稳健、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原则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如何正确把握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货  相似文献   

3.
2012年以来,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很好地兼顾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7月8日,央行再度宣布重启已停发良久的一年期央票,随后,又以非公开的方式启动了过去用以对信贷过快增长进行警示的定向央票发行。所有这些行为,均明确宣示了货币政策的强势微调。而如果站在未来1-2年回望,则很可能是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最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5.
7月8日,央行再度宣布重启已停发良久的一年期央票,随后,又以非公开的方式启动了过去用以对信贷过快增长进行警示的定向央票发行。所有这些行为,均明确宣示了货币政策的强势微调。而如果站在未来1-2年回望,则很可能是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最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6.
2012年元月1日至2日,中其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湖南省湘潭市、株洲市,深入企业、建筑工地、居民社区和农贸市场,调研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存在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过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的教训,宏观审慎监管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政策框架方面,都着眼于通过逆周期监管校正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性,从而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韧性。当前理论和实证分析也证明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价值,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等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稳定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衡 《证券导刊》2012,(15):17-18
从月度走势来看,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反弹、出口增速也开始企稳;从3月份信贷投放超预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速回升来看,政策微调实际上已经有所启动。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微调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宋海林杨文化一、微调的主要依据与工具选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除受制于其它条件的实现外,关键之一是能否根据当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做到适时适度的微调,即通过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达到既定调控目标,或消减经济运行对政策目标的偏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银行委员会(BCBS)提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思路,用以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行为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出发,采用面板模型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途径及货币政策变动对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理论和实务界总结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应当对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现阶段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特别是对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机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对这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降低其顺周期效应;另一方面引入逆周期政策工具,如逆周期资本要求、杠杆率指标和前瞻性的拨备计提规则等,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适当的逆周期机制,从而通过降低信贷活动、资产价格以及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来减小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宏观调控中,中央银行一再利用道义劝导、调整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收紧银根,抑制社会过剩的流动性,但由于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投放等控制力较弱,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而使其调控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讨论、研究,本文在阐述宏观审慎管理概念提出的背景下,给出了宏观审慎管理应有之义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关注的焦点——金融体系顺周期性.在详细梳理国内外关于金融体系顺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综述,并给出了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逆周期政策工具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对既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进行探讨,普遍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缺失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入手,对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张建立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提出了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中央银行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但运行一年多来,经济运行速度增趋缓,物价持续低迷的态势没有到根本扭转。这源于货币政策效应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8.
岑磊  谷慎 《财政研究》2016,(4):26-38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建议,以实现两政策协调配合,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金融》2013,(1):84-90
<正>一、引言一般来讲,通胀预期指公众对未来物价走势的一种估计或推断。由于通胀预期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投资行为会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当前需求和供给变化,并最终影响物价水平,因此管理通胀预期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公众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自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月度最高值达到6.5%,最低值为1.7%。物价的大幅波动不仅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使预调微调成为货币政策调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与通胀预期的关系,对于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有效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物价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