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文章对比分析了美国传统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与《紫颜色》中黑人女性新形象,并对沃克黑人女性世界观的创作思想内涵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小说,也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英国著名诗人和批评家T.S.艾略特称它是"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这部悲剧小说,特别是其中盖茨比的悲剧深刻地展现了"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风貌.盖茨比的悲剧不仅仅是他的幻想造成的,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森严的阶级和等级差别造成的.本文试图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来探讨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的理论,分析了澳大利亚早期小说《我的光辉生涯》的特点—跨越了女性文学的三个阶段。小说中的丛林少女西比拉为追求男女平等、独立人格与自我实现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给当今的妇女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论王鲁彦乡土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彦乡土小说一出来,就以其独特的浙东地域特色,受到茅盾和鲁迅的关注和评述.他的小说表现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风俗民情,本文以王鲁彦乡土小说的风俗民情为突破口,分析其乡土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哈利·波特现如今是世界上人尽皆知的少年荚雄.事实上自从1997年J.K.罗琳写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到现在已经有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中哈利·波特系列一直都是畅销书和卖座的好电影.尽管每一部电影都是在小说发行之后拍摄而成的,但这丝毫不影响电影拥有大批拥护者以及观众给予的广泛好评.这样让人惊讶的成果于是推动许多人开始探求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独特的吸引力.本研究通过详细对比哈利·波特电影与小说文本的不同点并尝试探究电影对小说做出更改的背后原因以探究哈利·波特电影之所以如此广泛传播的原因.另外,正因为哈利·波特电影系列可以被看作广受欢迎的电影的典例,我们还可以把结论扩展到一般性的高票房电影;当今电影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娱乐大众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这毫无疑问显示出了当今电影的娱乐取向,或者说电影正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最后,作者又把这种娱乐性取向扩展到了大众文化的层面.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与明显带有阶级性的高级文化不同,面向的是广大的群众,因此大众文化会受到流行文化更深层次的影响,而电影正是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电影的娱乐倾向必定会对大众文化的娱乐走向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崛起的传奇女作家,她笔下的婚恋故事着意书写金钱、家庭、社会、人性以及不可预知的命运等要素在两性婚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用已形成的悲观的人生认识解构小说中的婚姻与爱情,从而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爱情悲剧与婚姻悲剧的独特写作模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总是弥漫着一种驱之不散、抹之不去的悲观色彩.“悲观”是始终笼罩作品的一种氛围,它不但外化成了一种“苍凉”感,而且还升华成了一种生存意识,一种美学追求.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与她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有关,与她所处时代氛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有关,更与她对人生的悲凉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东海 《金卡工程》2009,13(12):308-308
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中对小说的语言形式做了巨大突破,颠覆和重构了人们传统意识中的小说语言。本文试着从小说语言的生命与魔力两个方面,对《马桥词典》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小说中反映出了强烈的生态批评主义思想,且这种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存在着发展深入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分析她的四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浮现》、《使女的故事》和《羚羊与雉鸡》来研究她小说中生态批评思想的发展过程,并指出阿特伍德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类生存之本.  相似文献   

9.
施蛰存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代表人物,这是现代文学史公认的事实.但施蛰存本人并不认可这一"头衔".本文试图从流派形成理论和施蛰存小说文本入手,辨析施蛰存的流派归属.  相似文献   

10.
《山路十八弯》简介:这是一部描写银行员工工作、学习、生活和爱情的小说,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王海和安颖是一对恋人,大学毕业后,考入枫叶银行边疆省分行工作,热爱边疆,热爱金融事业。安颖在一次和劫匪智斗、保卫国家财产的过程中,救了自己的同事,保护了客户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自己却倒在了劫匪的枪口下。该小说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奖。  相似文献   

11.
杜鹃花 《金卡工程》2010,14(5):332-332
阅读了康拉德的小说,从他笔下的各种不同风格的女性形象,透露出不同的女性观,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女性观,提出康拉德作品中女性观存在的弊端,最后分析康拉德小说中的女性观弊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朔的小说<一半是海水是一半是火焰>,讲述的是一场伤感的都市爱情故事.刘奋斗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将城市背景换到香港,增删了人物描写,但同样是讲述了一场令人欲罢不能的爱情.本文的主要内容,旨在解读在小说及电影中,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如何描述的,人物的情感变化与心理感受又是怎样展露的.  相似文献   

13.
威廉&#183;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创作特点之一为叙事时间性的特殊运用.福克纳的创作采用了非线性的心理时间叙事手法,这一手法颠覆了传统小说线性的自然时间的叙事手法.本文探讨在《致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运用叙事时间性即从时序,时差和时距三个角度来解读福克纳作品中的时间性,从而领略福克纳高超的艺术手法及隐含的时间哲学及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戴苏南 《中国外资》2011,(22):211+213-211,213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文章对比分析了美国传统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与《紫颜色》中黑人女性新形象,并对沃克黑人女性世界观的创作思想内涵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5.
王逸凡 《理财》2008,(4):36-38
在2000年网络作家痞子蔡写了一本描述年轻人恋情的小说"7-11之恋",2年后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这个以7-11的年轻女店员为主角的爱情故事,随着网络、电影广为传播,也让7-11便利店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堪称一绝,在她的笔下,人物形象既真实又不失艺术感,既有当时英国小镇的影子,同时又隐含着世纪交替的时代风云变幻。她的小说将描写重点放在男女婚恋上,通过这片小天地向世人展示英国社会的真实的生活场景。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独特个性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作者善于描写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本文将剖析作品中的两对主要婚姻,并由此一窥作者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7.
刘心武的所谓"秦学"研究,看作一种"戏说"、"大话"的文学创作则可,看作学术则是错误的.刘心武的"揭秘红楼"实质上是以小说创作中"想象"、"虚构"的做法来搞学术.他所索隐的历史也是以小说的笔法"创造"的历史.他在<百家讲坛>的成功是一种商业上的成功,对艺术作品<红楼梦>的普及性作用也是危害极大的.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界可以在中英文之间熟练运用双语写作的作家和翻译家之一,作品涵盖小说、散文、剧本和文学研究。同时,她还翻译了他人以及自己的众多作品。本文通过选择张爱玲三本中英自译小说,研究其自译小说的风格。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风格是否只独特地存在于自译小说中,本论文通过语料库提取数据,对比了张爱玲自译小说和翻译他人小说风格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文刀 《金融博览》2012,(8):62-63
阎雪君出生于晋北阳高县马家皂村,小时候 本别人扔在厕所当手纸、既没封面也没封底的小说启蒙了他对文学的爱好.刚参加工作时20来岁,凭借《“财神”扶贫不凭钱》获《金融时报》年度报告文学一等奖.32岁时,他的反映中国农村信合事业的第一部小说《原上草》出版,随后的几年里,第二部小说《今年村里唱大戏》,第三部小说《桃花红杏花白》相继出版.  相似文献   

20.
郑江涛 《中国外资》2009,(8):227-22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小说,也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英国著名诗人和批评家T.S.艾略特称它是“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这部悲剧小说,特别是其中盖茨比的悲剧深刻地展现了“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风貌。盖茨比的悲剧不仅仅是他的幻想造成的,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森严的阶级和等级差别造成的。本文试图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来探讨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