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内生产总值(下面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人均GDP则更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人均GDP的每一个实的飞跃,都意味着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以认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人均GDP的发展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广西人均GDP发展现状“八五”时期以来,我区国民经济驶入“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这从人均GDP可得到真实反映。1、人均GDP跨越台阶的速度越来越快用8年时间实现广西人均GDP从1978…  相似文献   

2.
选取山西省11个地市2004年至2012年9个年份的地均GDP数据,基于R语言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计算各地市逐年地均GDP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表明整个研究期间内山西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空间负相关,同时研究期内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程度基本稳定。2004年到2012年地均GDP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了山西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局部时空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2005—2015年环滇池地区8个县(市/区)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非农GDP和人均GDP为数据源,运用改进的IPAT脱钩模型对研究区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进行脱钩分析。研究表明:环滇池地区城市用地扩张综合强度不断增强,由"一湖四片"向"一中心多核心"的扩张模式发展,逆城市化现象明显;城镇化率持续加快,二、三产业GDP与人均GDP增速逐步提升,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整体上表现为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速大于城市用地扩张的速度,各区单位城镇化、单位非农GDP和单位人均GDP占地率在不断减少。因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对于实现脱钩增长的理想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16年云南省经济发展基本数据为基础,根据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等3个因素,对云南省人均GDP和经济总量增长有很大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云南省经济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1981—2015年山东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不显著,SO2排放量随经济发展先急剧上升后波浪式下降;烟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符合U型模型,工业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山东省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加大投资力度,避免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出现反复恶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1997—2007年间经济发展及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耕地变化与第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及人均GDP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建设用地各地类与人均GDP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提高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度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分析其时空变化,再利用GDP和人均GDP等数据探明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和耦合关系。[方法]文章利用人均最小耕地面积公式计算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利用地理联系率、重心模型等方法拟合了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重心与GDP重心、人均GDP重心演变轨迹,进而测算其地理集中度和耦合指数,分析耕地压力和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类型。[结果](1)1978~2014年间河北省耕地压力指数从1.16震荡下降至0.91,期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GDP达2.942 12万亿元。(2)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与GDP、人均GDP的地理联系率均超过95,三者的重心移动轨迹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河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明显,耦合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演变,越来越多地级市的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逐渐趋近于1。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 2002-2006年,眉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9%,比LGDP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人均GDP由2002年的3639元/人提高到2006年的8851元/人,经折算后,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按照国际上关于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的评判标准,表明我县已处于初期向中期的经济转轨时期。  相似文献   

9.
2004年,广东人均GDP达到2380美元,珠三角人均GDP约5800美元.按照<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人均GDP2010年超过3450美元,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超过7000美元,珠三角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可见,"十一五"期间,广东经济发展正处于2000-10000美元这个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社会面临转型阶段,即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进入经济结构由轻型偏轻型向重型化、高级化转变的关键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发期".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上海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从经济发展演进规律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预示着经济发展已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保持国民经济在较高平台上持续适度平稳增长,其主要途径之一将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高科技化,塑造上海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经济、社会、产业、空间、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6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度。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Shapley值分解法。研究结果:(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形成各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97.79%,其次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还受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影响,平均贡献率为13.71%,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就业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也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但贡献率较小,分别为0.51%、0.24%和0.03%;(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贡献率为负,是缩小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差异的因素。研究结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发展贡献度不同,即形成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具有动态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4年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级市工业环境与经济相关统计数据,通过非参数Kernel函数估计描绘该区域人均GDP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而构建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考察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地区之间差距拉大,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和人均工业废气排放的核密度估计分布图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呈现线性关系,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表现出正“U”型二次曲线关系,与典型的EKC曲线特征不是完全符合,安徽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随经济发展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将其列为重中之重.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带和关键区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协调区域发展,必须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和主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区域基础.[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借助统计年鉴,通过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分析,比较13个粮食主产区和7个粮食主销区在10年间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差距.[结果]粮食主产区在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等方面的生产规模优势和生产能力显著,对我国经济社会贡献巨大;粮食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粮食主产区需要支付高额的生产费用,承担运输成本与储存成本,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补偿;粮食产销区之间囿于主体功能与发展责任的迥异而导致经济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人均地区总产值、地区财政收入、人均地区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差别.[结论]据此提出,必须实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价值选择与国家政策导向:应在中央政府、区域政府层面完善相应的政策:一是国家层面制定粮食主产区区域政策;二是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三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精准度;四是建立产销区利益联动机制;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常非凡 《水利经济》2021,39(3):7-14
通过选取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等4个一级指标,并设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等15个二级指标,在考虑了各城市间的差异性和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平衡性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模型得出各城市竞争力强弱排名,预测的各城市动态、静态变化趋势能更好地为规划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根据研究成果,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提出城市间要因地制宜推动绿色发展、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区域内城市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整体互补协同等推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及人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8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全省11个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及湘西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并实施,怀化市作为连接东中部和西部地区枢纽地位的大湘西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通过人均GDP等数据对怀化市的经济发展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怀化市经济空间结构呈核心-边缘结构;根据“点-轴系统”理论,提出怀化市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并将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文章以河西走廊20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ESDA和GWR模型,分析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4年,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波动增长-急剧减少-持续增长变化特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类型以总产低、快速增长型为主,中东部的张掖全市、永昌县、凉州区等地粮食生产作用日益明显;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空间关联度在提高,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态势增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中,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人均GDP,驱动因素表现出过渡性、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和人均GDP的变化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影响从高值区向东西两侧递减。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粮食生产应处理好粮食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此外,统筹考虑自身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状况,发展一定规模的草畜、经济作物,有条件的县域,注重产粮大县的建设,政府政策、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保障产粮大县以及粮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县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选取GDP、人均GDP、城镇化率等14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全市40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3种类型,分析了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