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桂姣 《魅力中国》2010,(23):30-30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提出过“人是目的”的著名论断,即我们的一切工作活动都以实现并提高人的幸福为中心。企业员工的幸福感是大众幸福感的一个比较核心的话题,它与单位的运行机制和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帮助员工摆脱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含义出发,分析幸福感在企业员工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探讨培育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西部论丛》2003,(3):50-50
在员工辞职的时候,通过与员工的沟通挖掘最后一桶“金”固然重要,但如果平时就注重与员工的沟通或许就能避免年底的“失血”之痛。对企业管理现状的不满是沟通的黄金时机。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从员工的不满中学会管理的“金科玉律”。员工在离职的时候才能吐露真言,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的管理有问题,企业应建立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员工敢于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再能干的管理者,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国际知名企业的领导人,大多也是从谏如流的管理者。世界首富、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就鼓励员工  相似文献   

3.
惠普公司做任何决定做每一件事,都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要创立一种企业文化,构建一种管理模式从而激励并授权员工为客户的最大利益工作。惠普公司把“热忱对待客户”置于“惠普之道“七大核心价值观念之首,明确了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陈雪频 《沪港经济》2011,(11):12-12
管理者鼓励员工讲述公司的长处,也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他们对公司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和满意度往往会转化为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宏秋 《江苏经济》2003,(10):66-67
企业客户涵盖内部员工客户和外部目标客户。客户满意就是内部客户满意和外部客户满意。要达到内部员工客户的满意,企业就必须做到公司对内“员工第一”。要赢得外部目标客户的满意,企业就必须既要做到经济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又要做到行为意义上的客户满意。  相似文献   

6.
指导原则一: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 我们的看法简单明了:组织必须以最终客户与消费者为重.因为他们是惟一可以让公司赚钱的人或团体。客户所带来的金额收入可以让公司为员工谋福利,可以用来酬谢股东的投资与所承担的风险.还可以把营运良好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所能带来的好处贡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7.
杨芳 《宁波经济》2001,(7):42-44
美国一家名叫奥辛顿工业公司的总裁曾提出一句话的经营哲学-一条“黄金法则”,关爱你的客户,关爱你的员工,那么市场就会对你倍加关爱,这名言中的“客户”是企业的外部客户,“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只有兼顾内外,不顾此失彼,企业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员工是企业内部生产运作能力的主要创造者,没有优秀的员工,就无法保证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员工对企业如果不满意,结果一是离职,一是继续留在企业但是已经失去了积极工作的意愿,这两种结果都是企业所不愿看到的。所以,一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应当重视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客户-员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李荣 《上海国资》2005,(6):60-60
员工目标体系与企业战略“共步同行”,企业与员工才能共利双赢5月下旬,国内企业第一部员工需求管理“规章”在宝钢股份公司新鲜出炉。专业人士在评价宝钢这个员工综合发展目标体系时说,以员工为主体,在企业发展空间中为员工需求设计一条清晰的“实现道路”,这在中国企业管理上是一大进步。员工目标体系与企业战略“共步同行”,企业与员工才能共利双赢。  相似文献   

9.
裁员的艺术     
对于管理者来说。请自己的员工“另谋高就”永远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出于种种原因。裁员有时又是企业管理者不能不面对的现实问题。面对裁员.有的管理者在向员工传达企业决定时。常用斩钉截铁的方法生硬地发出“下岗”通知:有的管理者因为面子问题而迟迟不愿意直接面对下属:更多的企业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被裁”人员身上,  相似文献   

10.
惠普“沟通文化”   在惠普(中国)公司永远有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办公桌的数量永远比员工的数量要少,企业鼓励员工带着便携电脑在公司以外的其它地方比如家中办公。由于办公桌总是比员工人数要少,所以办公桌总是处于被公用的状态。所以,实际员工的办公地点并非固定,员工总是处于流动性的办公状态之中。即便企业管理者也遵循这一规则,在公司内部网的支撑下,惠普才真正实现了其梦寐以...……  相似文献   

11.
刘帅 《中国招标》2012,(28):6-8
本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了员工满意度对客户关系维系的影响。实际工作中,招标行业的部分管理者更倾向于重视客户满意度,而忽视了员工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招标委托人的忠诚度受到招标机构人员的工作态度与人员更迭的影响。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我国招标行业的一些管理者对于从业人员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意识盲区,从而影响了客户及工作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学校,知识的集散地,现代文明的传播者。企业,是生产的组合,是经营的离合,是知识的揉合。走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适应市场、驾驭市场、开拓市场,管理者和员工就要不断地学习经济、经营、管理、科技、金融、法律等大量新文化、新知识。象办学校那样办企业,正是为了让管理者、员工经受文化、技术的熏陶,把更多的知识注人企业。如今的企业,不再是风风火火忙生产的纯工厂,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粗放、忙碌、轰鸣、烟雾成为昨日的“印迹”,知识、信息、软件。文化成为今日企业的“台柱”,员工素质则成为企业加盟国际大市场的“人场券”…  相似文献   

13.
惠普“沟通文化” 在惠普(中国)公司永远有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办公桌的数量永远比员工的数量要少,企业鼓励员工带着便携电脑在公司以外的其它地方比如家中办公。由于办公桌总是比员工人数要少,所以办公桌总是处于被公用的状态。所以,实际员工的办公地点并非固定,员工总是处于流动性的办公状态之中。即便企业管理者也遵循这一规则,在公司内部网的支撑下,惠普才真正实现了其梦寐以...  相似文献   

14.
员工在当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员工激励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公司股票上市为基础的“股权激励”制度成为此间谈论最多的话题。而与此同时,针对非上市的中国成长型企业——其多数为民营股份公司、家族型企业、国有中小型公司,现今国际上成熟的、国内已有实行的一些有效的制度方法可借为一用。其间需注意在具体实施中,应与企业实际密切结合,科学规划、稳健推行,方能立而不费,以达利益长远。  相似文献   

15.
高层管理者比普通投资人更了解公司的情况,他们对自家股票的买卖,可以成为我们判断公司价值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6.
服务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验证实力、考察品质的标尺。多年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树立“大服务”理念,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着眼点.以客户满意为目标,开展服务工作,打造闭环服务流程,为全省7000多万用户提供了优质贴心的网络、业务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宁 《魅力中国》2010,(35):23-23
当今的传媒行业高度发达,媒体无时无刻地在关注着服务性企业的服务到底如何,尤其是高端汽车品牌,若一有风吹草动,隔天就会见报,见网,甚至“荣登”电视。“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也便顺其自然地成了各家汽车4S店和各大汽车厂商的重中之重。然而,在谈客户满意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公司始终只强调客户满意的重要性,却很少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谈及员工满意这一项,如何处理好员工一客户公司三者间满意度的平衡关系变成了各大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依存度和贡献度,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满足感,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忠诚度的员工团队,使之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所能便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对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就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所在,因为外部客户的满意度是由满意的员工创造的。本文意在浅析影响汽车行业客户满意度的原因,进而提出注重员工满意度的维护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关键所在这一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形势的发展,党建思想对企业发展是否有良好的作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探讨.我们应当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基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满足员工的需求,依靠员工把企业办好,使党建和思想工作围绕中心,产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安徽省涡阳供电公司以“创业绩优秀县级供电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扬“团结、诚信、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创造了公司发展史上新的辉煌。公司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楚店供电所和客户服务中心分别被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基层站所”和“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发展》2009,(4):126-127
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竞争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人们重新开始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这一领域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三角”。即知识型员工、知识工作设计和知识工作系统,这三者成为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对象。本文分析“知识型员工”自身特征,认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为:管理者要学会对知识型员工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重视员工个性差异,以人为本,创建一种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使知识型员工随着企业一同成长、发展,达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