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联盟模式,未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联盟的失败率还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积极探讨有关核心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机理对该联盟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技术的不稳定、竞争地位的变迁、实力的变更、收益不平衡性以及信任程度较弱五个方面构成了该联盟深层次的不稳定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提出对核心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的控制机制:联盟稳定性的正式控制机制和联盟稳定性的非正式控制机制。其中,联盟稳定性的正式控制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技术交互机制、组织学习机制和管理发展机制;联盟稳定性的非正式控制机制包括:文化协同机制和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地位及作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核心企业领导力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梳理技术创新网络、领导力、核心企业及核心企业领导力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剖析和界定,运用理论探索和问卷调研方法,分析了核心企业领导力影响因素,建立了核心企业领导力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源、网络能力、网络结构和领导者特质是影响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过程,以领导企业为切入点,论述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所呈现的混沌特征;借鉴生态学"虫口"模型,验证了联盟共生演化发展路径;讨论了有关领导企业聚拢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优化调整,控制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参数值)的大小,使整个联盟的共生演化方向得以优化。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混沌状态是随着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从弱到强转变而呈现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出现的不同结果也是联盟领导企业聚拢能力不同造成的。要在宏观上把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演化方向,需要对领导企业聚拢能力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网络中,处于网络中心的少数核心企业控制和影响着大量非核心企业,但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成长也将影响核心企业和整个创新网络。结合沈阳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情况,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的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在企业规模、所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技术水平、知识吸收、研发模式、企业控制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均影响着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剧,在很多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转向基于标准的竞争。尤其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化对技术创新、技术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的信息技术在产业化之前就需完成标准化工作,将诸如“制式、接口、频率、格式”等技术规范事先约定,形成标准化的软硬件平台,从而达到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产业主导企业寻求垄断和进行全球利益分配的“游戏规则”。2002年,科技部提出“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而产业联盟可以促进业界企业的强强联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通过联盟这个平台,促进联盟成员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内统一标准,进而推动企业的标准化战略。本文从产业联盟的视角对通信企业实施标准战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发展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知识联盟管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知识联盟则是企业发展核心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探索了知识联盟及其在跨国合作中的运用问题,提出了知识联盟是企业发展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知识联盟管理的重点在于对联盟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学习的管理,通过知识联盟和组织学习达到高级的技术能力转移等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多边联盟合作创新已受到越多越多的企业青睐。与双边联盟相比,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管理涉及因素更多、更复杂。在界定多边联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的因素,构建了核心企业联盟能力与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研究框架,可为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管理创新的集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靠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文章主要研究由核心企业主导的产业集群,通过核心企业的管理创新,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学习传播,最终达到整个集群的管理创新,从而提高集群竞争优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发展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培育创新化、再造核心业务流程、建立知识联盟是对发展核心能力的关键,企业应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发展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谭春平  王烨 《生产力研究》2013,(10):162-165
甘肃物流企业较低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较高的核心员工流失率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其关键在于充分了解核心员工的主导需求,正确理解核心员工流失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推力—拉力"模型设计调查问卷,以兰州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中的信任感、薪酬分配公平、培训机会、福利水平、工作的挑战和成就感等推力因素为影响物流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帮助甘肃物流企业采取有效对策吸引核心员工,用好核心员工,留住核心员工。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企业克服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形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阻碍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提出了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成因,针对成因提出了克服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对策,为高科技企业突破已有的创新模式、持续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不同的组织形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可分为非正式联盟、契约式联盟、股权参与式联盟和合资型联盟。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来说,如何依据联盟的目标、联盟的内容和联盟成员的差异性找到适宜的组织形式,是联盟发展与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鉴于此,通过设计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形式选择的评价体系,建立了联盟组织选择模型,并举例分析了江苏省蜂产业中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形式选择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骏豪 《经济师》2008,(3):44-45
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技术创新使企业走战略联盟之路,也推动和促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人才强势战略。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存在的相应风险性。文章阐述了我国技术创新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指出了技术创新中企业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成功最主要的驱动力。对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加以分析,有利于企业科学理性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和获得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联 《经济师》2005,(4):172-17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了解企业竞争力的组成 ,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对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施工企业竞争力获得的途径 ,即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和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战略联盟这一现代企业竞争模式改变了人类竞争的基本原则。西方战略管理思想关于竞争模式理论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当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说明了战略联盟产生的必然性。与独立开发,合资企业,兼并等构建核心能力的策略相比,战略联盟具有促进知识的学习,创造新机会,灵活多样等优势。新的竞争模式和企业核心能力的特点要求企业采取战略联盟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组织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以核心能力为主线是企业正确处理技术创新问题的关键。提出了基于竞争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问题,指出技术创新战略应围绕核心能力展开,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详细地阐述了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了企业应以核心能力为基础来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球 《经济管理》2001,(20):32-34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审视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然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有多种,本文仅从研究开发、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战略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表明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禹虎胜 《经济论坛》2005,(15):106-106
1.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地域技术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它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的建筑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技术创新能力强,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建筑业的经济增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部分地区有些还处在初始阶段,施工机械设备落后,操作工人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低下,施工工艺不标准,技术创新能力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