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企业外部融资困境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市场分割及金融危机的发生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的顺利实现,而随着乡镇企业资本替代劳动的比率持续下降、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地非农就业将成为农村劳动力新的选择。本文在分析乡镇企业信贷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间的相关性、企业创建及运营过程中信贷缺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对农民工进行相关培训来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本地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也极为复杂:城乡分割、隔离,城市内部的分割,等等。劳动力市场分割必然对劳动力的收入产生影响。一、劳动力城乡分割的收入分配差别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首先表现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20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所形成的城乡就业隔离政策,不仅是行政上的隔离,同时又是体制上的隔离,即不允许农村劳动力自由进入城市就业。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政府对农民的自由流动和就业选择权利有条件的认可,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进入的行政控制逐步放松。但是,  相似文献   

3.
2005年约338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且在以后的几年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将维持在300万人以上(附表)。在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工人再就业“三碰头”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的大学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会在近几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本文分别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职业搜寻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大学生就业难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最先是由皮奥里在197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可以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对农村与城镇间劳动力的流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追溯了户籍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化过程,立足户籍制度演变历程分析了城镇和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以及劳动力市场在城乡之间的对立分割对劳动力在乡村——城镇之间的流动和迁徙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户籍制度与重工业化战略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和农村形成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亟需改善和解决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以及城镇内部由于户口属性不同呈现出的农业户籍与非农城镇户籍人口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60年代兴起的劳动市场分割理论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供给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劳动市场分割理论的框架下 ,对从属于“低端”劳动市场或次级劳动市场的低技能劳动力进行了研究。作者探讨了预算硬约束下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规律 ,区分了两类特殊的供给曲线 ,并得出了低技能劳动力供给曲线的Y字形可行区域。文章最后以我国的农民工现象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进入新世纪 ,全球经济一体化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 ,如果全球的劳动力市场不能实现开放和一体化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只能是个皇帝的新装。从现实的情况看 ,不仅国与国之间的劳动力市场没有一体化 ,一个国家的市场也没有一体化 ,在我国 ,不仅存在着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甚至农村不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同样也存在着分割。本期姚洋的《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就发达地区 4个村本地人和移民的劳动力市场的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上 ,决定本地人工资的是一些非人力资本因素 ,而决定外来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农产品流通产业增长的路径.研究表明,产业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乡间劳动力市场分割都显著地抑制了农产品流通产业增长,并通过有调节的中介路径产生影响;产业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比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在更大程度上维护了农产品流通产业较低的要素配置效率;规模效率对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城乡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将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城乡要素市场结合思考,准确把握二者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存在滞后,市场在城乡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待于提升,城乡二元制结构与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矛盾。因此,应加快推进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普惠乡村振兴,培育城乡统一数据要素市场赋能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破除各类要素市场在城乡区域间的多轨运行和分割,推动各类要素市场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现城乡要素市场有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本市场是随着股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资本市场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的形成,提高了我国的经济运行效率。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着制度缺陷。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政府行为,强化监管,积极调整资本市场的结构,完善资本市场。一、中国资本市场现存的主要问题1.缺乏多层次、多形式的资本市场。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偏差以及受到中国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限制,在市场体系的建设方面出现了将资本市场股市化的倾向,表现在重视股票市场发展,轻视和限制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重…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城乡统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力价值是由其成本决定的,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相比,农村劳动力价格过低。原因在于:一是劳动力市场总量供过于求;二是劳动力市场在结构上处于一种分割状态,从属劳动力市场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存在导致了这部分市场供给严重过剩,劳动力价格难以提升。要打破市场分割,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梳理金融素养理论研究演进动态,本文遵循"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促进农民要素市场参与—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理论逻辑,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对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动态视角下农民金融素养与农村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发育及整合的互动关联系统,并剖析了其局部及整体运行逻辑。研究发现,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农民以要素需求者和供给者双重身份参与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单一要素市场的发育。研究进一步表明,以农民金融素养为纽带可有效激活农村"人动—地动—钱动"的要素市场互动关联系统,使农民金融素养在要素流动实践中得以持续提升,同时不断生成要素流动新的循环,最终加快农村各要素市场的均衡匹配发展和整合发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一体化,这也是维系我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和保证。然而,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分割、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影响劳动就业体制的效率与公平,也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统一,必须考虑城乡统筹与利益关系调整,本文以威海、常熟个案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中相对滞后,农地流转作为完善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如何影响要素市场化水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与要素市场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文章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农地流转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要素市场化指数相应提高0.108,但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劳动力市场在农地流转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占比约为44.21%,农业资本市场发挥“遮掩效应”作用,遮掩效应占比约为3.72%。[结论]我国各要素市场是一个相互联动的交易体系,农地市场的发育水平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因此,需稳步推进农村各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尤其关注劳动力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发挥“1+1>2”的资源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流动,且这种流动应该是双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了资源流动的速度,但优质资源要素的单一方向流动问题依然存在。为改善这一现状,应整合城乡资源要素,优化投入与发展机制,积极搭建城乡融合平台,构建一体化的资源市场,科学诊断差异性诉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决定一个经济实体所处的发展阶段或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其要素禀赋结构(林毅夫,2004),即资本与劳动力的密集程度。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其优势就是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其优势就是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8.
完善农地产权保护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农地“非粮化”问题日益被学界关注,但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山大学公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IV-2SLS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农地确权总体上会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2)农地确权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影响农地种植结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配置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农业资本投入为遮掩效应。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力投入正向影响农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农业资本投入负向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比例。(3)农地确权对农地种植结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对未发生过农地调整的村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行为影响更显著。因此,农地确权会诱导农地种植“趋粮化”,而不会带来“非粮化”问题。完善农地流转市场、适当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将有助于抑制“非粮化”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村土地政策稳定性,避免频繁的耕地调整,可以有效保障农地确权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1981年重发国债起,资本市场已有20余年,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投资主体不完整、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缺乏有效沟通、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信息披露有水分等。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发展。文章对此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镇化的视角,侧重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以新疆地区为例,首先以文献回顾的形式对城镇化下劳动力转移机理进行了阐释。接下来论证了以变弹性生产函数分析劳动力对农业的影响比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优越,在变弹性生产函数基础之上构造回归模型发现目前新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产出与劳动力投入非正相关关系;土地要素却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农业生产中资本的边际替代率劳动力的边际替代率。最后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