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生命化石”,是文化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尤为重要。亳州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探讨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一体化融合将是未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对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乡村旅游一体化融合所面对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意见,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未来的乡村旅游场景构建与规划中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范围,随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承的、无形的文化遗产,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民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但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冲击,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流失、断代、破坏等严重问题,亟待传承与保护。采用室外和室内调查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的藏、羌、彝三族为研究对象,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等四大方面对四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寻求四川地区民族类非物质为文化遗产协同创新新模式,从而使四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和谐共生实现保护性开发和传承,同时发展民主旅游,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助力地区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6.
保定市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严肃的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引入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体的保护,即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严格的口述史记录,重点关注他们的人生经历、技艺传承以及技艺背后的文化生态、文化记忆等,并以此为基础引入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较为完备的非遗传承人口述数据库是保存和传承宝贵文化遗产的创新举措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婺源虹关素有"中华徽墨第一村"之美誉,而虹关詹氏所制婺墨,是徽墨中的一大流派,亦是婺源制造业中的一大特色。基于对婺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问题的实地调研,对婺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进行SWOT分析,将婺墨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整合,实现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分布。本文采用制图法、统计法和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得出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具有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实现产业兴旺等积极作用。但是因主体认知偏差、传承断层断档及开发利用不当等问题,造成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因此,应立足于现实问题,坚守文化立场,坚定以人为本,坚持创造性转化,通过提升主体的文化自觉性、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及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快,新疆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机遇。立足环塔里木区域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地理自然资源,通过对区域内资源节点选择,利用TSP方法对旅游线路进行开发,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主题线路,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发展下来的精华部分,作为文化资源中重要的且不可再生的一部分,其保护与发展是推进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的关键环节。以四川秦巴山区为研究范围,分析其现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特征,及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策略,即与既有的文化载体空间一体保护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类型、要素等方面对文化载体空间进行分析,探讨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烹饪技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众多食品烹饪技法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艺进行创新融合,既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又能很好的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众多非遗烹饪技艺需要创新以便适应现代人们的饮食需求。比如在非遗烹饪技法中,腌制带来的高钠摄入可以通过改良风干技艺得到缓解;高脂高糖饮食—比如佛跳墙、甜品等,可以通过替换食材,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食品得到改善;传统的低纤维素饮食模式,则可以通过增减、合理搭配食材得到缓解,通过对非遗烹饪技艺的创新融合来调整、改进传统饮食的不健康之处,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伏牛山位于河南西南,东西绵延几百公里,构成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奇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在对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与文化建设互动发展之举措,以提升伏牛山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2004—07—01,高句丽遗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集安市也被国家批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集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分析集安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为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开发规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物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喜爱的旅游形式之一。梅州市拥有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结合实际及目前文物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从文物保护意识、文物旅游宣传、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层次、文物旅游资源整合及文物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梅州市文物旅游的开发构想,以期为梅州文物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扬州四大历史街区为例,在对四大历史街区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归纳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就如何最大程度的展现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扬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树名木文化价值货币化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质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价值的角度,建立了古树名木文化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将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分为物质自身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生态价值。运用基本价值×调整系数之和的公式法计算了物质自身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基于人们的支付意愿评估社会生态价值。最后,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千年古榕为例评估其文化价值,得出其文化价值的评估值为1.901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