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覃东升  张强 《魅力中国》2011,(20):326-326
现代宪政国家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宪政理念起源古希腊,经历了西方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宪政理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并且取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1908年,中国清政府出台了第一部宪法性的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标志了中国宪政的起步。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但是,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很多学派的政治思想都体现着宪政理念,儒家思想就是其中的一学派。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墨菲写成了《上海——近代中国的锁钥》一书,提出了通商口岸是打开中国大门的锁钥,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施加重大影响的门径的观点。在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后,墨菲于1975年写成《局外人:西方在印度和中国的经验》(The Outsiders:The Western Experience in India andChina,密执安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一书,修正了他在五十年代提出的观点,认为,在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亚洲各国中,中国对西方文化和西方经验的抵制最为强烈。该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是对中国近代对外经济关系的论述,其中第十章"中国商人对抗外国人"较集中地阐述了上述观点。现摘译如下,以供参考。篇名为译者另加。  相似文献   

3.
曾以“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出名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张结海在他最新的研究《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影星形象分析》中得出结论:李亚鹏和谢霆锋是西方女人眼中的典型“丑男”。据报道,这个报告是他同来自中国、法国、美国、英国、爱尔兰11位同事所做的深度心理调查。  相似文献   

4.
路云飞  丁剑 《魅力中国》2011,(10):327-327
越南从以中国为中。的大陆型封闭式的东方秩序一宗藩体系走向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海洋型开放性的全球体系中去?越南被纳入了一个以西方列强为权势的中心、“西方文明标准”为行为规范的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科学评价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改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研究和进行理论创新,始终是中国了解西方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中国可以从哲学、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思想、发现新规律,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必然要承接中国的文化,弘扬中国的传统。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出版事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出版人不断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中国出版业在一步步中慢慢成长。在近代,中国的出版业遭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略,出版业的发展在晚清新政时期发生了重大转型,这使近代出版业不得不重新改制改革,改变生产状况。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营出版业开始缓慢地向前发展。而在中国出版业整个发展过程中,对近代民营出版业的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后期的不断发现和再整理。研究近代民营出版业对于整体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在转型时期的近代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的迅速成长,有利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理念的形成在中国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大学的建立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之下建立起来的,很多思想家、教育家主张要施行大学的独立,要求大学更多的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而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份子,应该为自己做好定位,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将这一培养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首次刊行,时隔数十年该书英文版由美国加州大学出版。作为世界了解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一部经典,其中许多概念为西方研究界反复援引。今天,我们在叹服于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的鞭辟入里之时,更常惊叹于书斋外的发现与现实:“乡土中国”的气息尚未褪去,“都市中国”的氛围已然日浓。事实上,中国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大步跨越了西方发达国家数以百年的城市化历程,其间出现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价值系统的重叠(overlapping),以及城市学派的理论方法来评析,也难免自觉捉襟见肘、隔靴搔痒。中…  相似文献   

9.
当经济学家遭受集体质疑,当大学里“五步撞一教授,十步撞一博导,五十步撞一院士”,教授空前“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对“知识分子”的崇拜也渐渐消散。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为季羡林先生庆寿,称季先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良知”。温总理此举,体现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然而,由此而引发人们更多思考的是:中国现在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式微折射了后西方时代的来临,也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问题推上了历史的前台。然而,直至今日尚不存在系统、完善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这一问题本质上涉及中国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大背景,因此不仅要从学科建设等硬环境中探寻对策,更要从中式文化传统中追溯求解。一方面,中华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学习型文化、多样性文化,加之中国现代化的路径依赖特征,阻碍了中国产生西式的国际关系理论;另一方面,中华文化的天下主义、道德理想主义以及和谐理念等均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内核。随着中国崛起从器物、制度层面向精神层面推进,中国有望通过塑造"全球中国"身份,以中国梦实现世界梦,构建起超越西方自身的理论体系。在西方世界危机重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面临深刻自我反思的今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正在开启。其内涵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其路径是复兴中华原生文明,包容西方文明,引领人类文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国际关系英国学派提供了一种诠释中国与现代国际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国际社会"、"国际规范"、"文明标准"以及"新文明标准"等几个核心概念构成了这一框架的主要内容和话语体系。作者在仔细辨析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英国学派在理解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独特视角以及在这种分析框架之下所打上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同时,对这一框架的阐述,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崛起现象所抱有的焦虑心态。中国作为一个非西方国家以及现代国际社会的后来者,在参与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始终面对一个如何处理与西方主导的现代国际社会关系的问题,即中国如何对待主要由西方制定、修订和解释的国际规范以及如何适应与应对国际规范从"文明标准"到"新文明标准"的变迁过程。处理好这样一个过程直接关乎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2.
1994年,《特区展望》曾以《人换精神地变金》的报告文学,全面报道了海南省优秀企业家国营长征农场场长邓章保的先进事迹,一年过去了,长征农场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 今年新中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60年弹指一挥间,华夏大地沧桑巨变,焕发勃勃生机,几代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复兴之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100年来的历史演进中,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经历了从器物到文明的变奏,本次上海世博会各国家馆中正在上演的艺术和时尚大戏正成为这一变奏的最新例证。对中国来说,这无异于一场无声的音乐会。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有原创性,只有把握其内生逻辑与思想内涵,才能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全面、完整地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绿色发展前景广阔。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1.吸取西方工业化的教训西方工业化以来,索取自然,征服自然,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冲突。20世纪上半叶的“八大环境公害”,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不确定性,导致各国政府和联合国都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诞生,国际社会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良性互动,以摆脱危机。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方式,成为选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取西方工业化教训,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100年来的历史演进中,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经历了从器物到文明的变奏,本次上海世博会各国家馆中正在上演的艺术和时尚大戏正成为这一变奏的最新例证。对中国来说,这无异于一场无声的音乐会。  相似文献   

17.
资讯·箴言     
《中国经济信息》2010,(6):13-13
新商业文明要建立在新社会文明的基础上,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新社会文明跟不上新商业文明的脚步,下一步我们要解决现代性启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明标准”是19世纪国际法核心标准之一,它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并支持西方的一种道德霸权。历史形态的“文明标准”很大程度上已从大众与学术的视野中消失。但随着冷战后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人权理论、国家缔造理论等理论的流行,“文明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再次复苏。虽然19世纪的“文明标准”与当前的“文明标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但西方道德霸权的持久延续对当今产生巨大影响。尽管中国的和平发展有悖于西方的“文明标准”,但西方的“文明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对自身不足进行反思,也有助于坚定自身道路,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操作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无疑都是一个大国。只不过在19世纪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入了历史的谷底,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积贫积弱的大国。直到1949年,中国才在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