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媒体观点     
《经营者》2006,(9)
关于小排量汽车解禁前些年,一些地方针对小排量经济型汽车、柴油汽车等以废气和噪声污染大、安全性不高、外形不够美观等问题为由,制定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目前这些规定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依据两会关于建设节约型文化社会要求,为鼓励和推动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明令各地3月底前清理“限制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政策。通知规定:自2006年4月1日起,北京规定不得再限制小排量汽车驶入长安街。换句话说,类似像奥拓、QQ这样排气量在1.0升以上,达到环保要求的小排量轿车可以开上长安街和二、三环快速…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在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方面,我国目前缺乏应有的鼓励支持政策,一部分地区还制定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精神,就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前,记者对小排量汽车的调查表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在购买小排量车时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其中294%的消费者对小排量车质量存在疑虑;15.0%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受“限小”政策的影响。而对厂家来说,小排量汽车的安全和环保性能的提高,对于国产车打开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政策     
《企业研究》2006,(3):4
我国首家一人公司在温州成立;小排量汽车3月底前解限国家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赞。  相似文献   

5.
新的汽车消费税政策即将于9月1日实施,1.0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消费税调整为1%。小排量汽车的春天似乎不再遥远,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汽车营销专家、广州旗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向寒松认为,小排量(1.0升以下)汽车消费税的调整,政策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应该说这是一个政策信号,但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6.
杨超 《上海标准化》2007,(11):45-46
7月初,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经委牵头,上海市标准化协会和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等多个部门共同制订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通过上海市质监局批准.进入国家质检总局的备案程序,国内首个“高性能小排量车标准”即将出炉。  相似文献   

7.
鼓励购买小排量车、鼓励自主品牌.减免汽车购置税等多项救市措施即将出台。记者近日获悉.一项名为“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已初步完成并将逐步全面实施。规划的具体内容则包括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鼓励汽车企业研发自主品牌、减免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改革、扶持新能源车、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予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汽车销售的新形势 历经2009与2010年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扶持,加上我国汽车普及化浪潮的到来,我国汽车市场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市场。现阶段汽车生产企业正处于兼并整合期.合资品牌加上自主品牌.在2071年车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  相似文献   

9.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中国目前正在积极酝酿并抓紧时间起草制定汽车消费政策。汽车消费政策将强调两个层面,一是按照汽车产业政策的总体思路,强调鼓励个人购车;二是强调鼓励个人购买轻便、节能的经济型用车,并将禁止各地制定土政策限制汽车使用、消费的行为。即将出台的汽车消费政策主要包括税费管理、城建协调、信贷政策和鼓励消费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税费管理上将减少税费项目,简化征收手续。汽车消费信贷政策将会进一步完善,鼓励金融机构以抵押、担保及强制保险担保等形式积极推进汽车消费贷款。消费政策还将充分体现鼓励小排量经济型轿车消…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4日,各传媒争相报道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1号)。按各大传媒的报道,好像到了2005年3月底前,曾经被八十余个城市限制发展的“小排量汽车”,似乎经“六部委”的政策性鼓励,终于迎来了任意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1.
国家财政部财税司正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新办法拟降低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新的消费税征税办法将体现国家对小排量汽车的鼓励政策,强化消费税对汽车消费的导向作用。该办法和税率将会限制目前国内的豪华车消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方面的不断提高,环保节能的小排量汽车由于其燃油少、尾气排放低、体积小巧、占地面积小等优势,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受年轻一族的青昧.大众甲壳虫和MINI Cooper就是小排量汽车的典型代表,他们无论是从外观,内饰,配置,都是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6,(1):58-58
入选理由:2005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公开讲话中强调.要“取消一切不台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47天后.长安集团正式向外界公开了由尹家绪亲自起草的呼吁取消“限小”的《万言书》.称小排量汽车目前已成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和潮流.但在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的84个城市却遭遇了不合理的限制和歧视。  相似文献   

14.
汽车环保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促进能源节约及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具有其他经济手段难以替代的功能。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汽车生产与消费的优惠税收政策.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政策始终未突破的就是控制小排量的环保低价车的快速普及。在考虑政策具有时滞性的前提下,不免让我们联想到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实施的税收政策目标是否明确?作用点和力度是否适当?是否符合博弈理论的理性化要求?实际上这些问题概括地说就是环保汽车税收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本文对依据库克曼宏观金融博弈模型构建我国环保汽车税收政策有效性评价模型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能为科学检验环保汽车税收政策实际效应和预期效应是否一致,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提供量化数学模型,为环保汽车税收政策最优比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志刚 《价值工程》2010,29(7):23-23
从4月1日起,国家将对小汽车消费税税率进行调整。这次调整将拉大不同排量汽车的税率差距,加大大排量和能耗高小轿车、越野车的税收负担,同时也相对减轻小排量汽车的负担,体现出对生产和使用小排量车的鼓励政策。本文就当前消费税对汽车产业的促进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的发展在给国民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城市市政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小排量汽车由于价格便宜,节约油耗,占地面积小,停靠方便,深受许多城市市民的欢迎,很容易成为城市高速增长的车种。为了限制城市汽车的过度增长,特别是为了限制小排量这种价格低廉车种的迅速增加,许多城市限车先“限微”,纷纷出台了限制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措施。这些措施归结起来有三条:一是不予报上牌。一些地方作出规定,明确把小排量汽车列入不得上牌的车种;二是限制用作营运用途。一些方以安全、影响城市形象为由,不准小排量汽车用于出租或其他用途的营运;三是实行行驶限制。一些城市在市区主干道、城市立交桥、城市中心区对小排量汽车采取了不准通行的措施。正是由于种种限制,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遏制。如果打开相关的网站,看一看有关小排量汽车的话题,我们就公发现务地限制小排量车的理由是林林总总,措施是奇奇怪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监督与选择》2011,(1):16-17
在一轮又一轮的国家调控政策面前,小排量车型的推出毫无疑问地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而作为中级车的上海大众斯柯达昊锐搭载的1.4TSI+DSG组合更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美好的前景,中级车也可搭配小排量发动机,编辑部的内部讨论也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8.
谢自娟 《数据》2008,(10):58-59
8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具体包括:一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二是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这是国家自2006年4月1日以来第二次调整汽车消费税税率。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尹家绪认为,建立节约型社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必须从支持小型车入手。小排量汽车发展的四大现象和五大危机中国小排量汽车发展存在着“四大现象、五大危机”:现象之一:人类推动节能型社会,而我国却成为高能耗、大排量汽车竞争的主要战场。全球能源紧张,特别是石油成为稀  相似文献   

20.
微型汽车市场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一类重要细分市场,对微型汽车市场需求的研究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微型汽车生产企业产品产量的规划。文章基于汽车存量调整汽车需求的思想建立了微型汽车市场需求存量调整模型,借助该模型研究了微型汽车市场存量对微型汽车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微型汽车市场存量没有达到均衡的或理想的状态,微型汽车市场存量水平对微型汽车需求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微型汽车需求主要应该由收入和价格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