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孔明 《当代陕西》2006,(2):76-76
每年的秋天,我总爱携朋带友。去蓝田辋川游玩。辋川名气不大,可王维名气大呵!王维是盛唐大诗人,苏轼说他诗中有面,晒中有诗。他的诗,他的画,多半是在辋川创作的。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挂冠而退。隐居于辋川别业,率意于竹溪松林,吟诗作画,其乐陶陶。其中最富诗情画意的诗,就是《山居秋暝》。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情省力》2008,(2):46-47
张英,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延玉之父。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相似文献   

3.
说明与要求 1、在“回收”三字里有65个方格,要求填上21个成语,不得有空格。 2、在“回收”二字者方格里已有“变废为宝”四个字,在其位置不变的基础上,分别填写成语,要求上下左右相接,语尾连语头。 3、寓意;回收=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4.
在百度上输入矫红本3个字,你会得到数千条关于矫红本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最多的是矫红本和大连诗墙。矫红本,这个29岁就当了大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著名书法家,书法成就卓著,但他最看重的还是策划、参与了大连诗墙的建设。矫红本认为,一座城市,留给历史的除了建筑之外,文化的遗存似乎更加重要,而大连诗墙就是一种文化遗存。数十年、数百年过去后,现在活着的人不在了,而诗墙还在,沽满历史风烟的诗墙就成了前人遗留的文化遗存。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矫红本曾多次谈到,他创意策划的大连诗墙,很大原因是因为他有深深的怀旧情结,他希望大连旧痕迹遗存多些、更多些。  相似文献   

5.
严公中平同我的关系介在亦师亦友之间。相处近五十载,我对他的学风和作风,感受很深。他以严谨学风闻名于经济史学界。谨慎和谦虚是相联系的。而他直率无隐的作风却往往使人感到他有点过份自信,甚至目中无人。但在同他长期而频繁的交往中,我发现他在学术工作上确实是非常谦虚谨慎的。兹举几件亲身经历的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招标》2016,(5):44
有一次,古龙和金庸在饭桌上与日本的出版商谈论新书事宜。古龙发现对方在客气的外表下总透着一股傲慢,尤其瞧不起中国当代文学。酒过三巡,对方的酒兴渐渐高涨起来,不停地催服务生上清酒。古龙和金庸两人都有些不胜酒力,开始推辞起来。不料,对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你们中国的小说家也不过如此嘛!"金庸紧张地看着血气方刚的古龙。让他没想到的是,古龙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走出房间取来三个脸盆摆在大家面前,然后在盆里倒满清酒,说:"来,用这个,干!"  相似文献   

7.
师玉强 《魅力中国》2010,(31):59-59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又是著名的思想家。贞元九年,21岁的他中榜及第,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活动。不久王叔文失败,他被贬为朗州司马,时年34岁。后又贬为连、夔、和三州刺史。56岁时调回京都,任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太子宾客等职,官终检校礼部尚书。  相似文献   

8.
媒体报道,重庆南川区金山镇政府有厚厚一沓《申办宴席审批表》.审批表上,填写着申请人的基本信息、申请理由、申办桌数,并附有农业社组意见、宴席理事会初审意见和村(居)委会审批意见.如今在金山镇,所有村民必须填写这张表,并在后附的承诺书上签字,经审批通过后,方可举办宴席. 以前隔三差五,总是能看到限制公款宴请的报道,像什么"工作餐""廉政灶"等等,都不时进入眼帘.但像这种私人宴请也要经过报批的事情,还真是头回听说.然而细读之后,却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值得赞赏值得效仿的善举.  相似文献   

9.
曹植是我国建安年间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他继承先秦《诗》、《骚》的优秀传统,从两汉辞赋民歌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极大地丰富了诗赋的内容和形式,影响深远.以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为研究稿本,以黄节先生的《曹子建诗注》为参考资料,以曹植的赠答诗《离友》为入手点,试剖析曹植赠答诗的部分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苏轼作为词坛的改革家,主要着力于要改变词作家们现有的观念即"诗庄词媚"的固有观念。他力图让人们把词放在同诗一样具有重要的位置的文学样式上,苏轼曾在他的作品《祭张子野文》说道"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那么,这就说明,苏轼的词学观念认为词是由诗发展演变而来的,所以说,苏轼认为词在内容上也能像诗那样表达阔达的  相似文献   

11.
幽默的漫画     
《西部人》2002,(2)
照片一天,汪副县长下乡视察工作,为了表示自己深入群众,他来到猪圈旁。在猪群里他拍拍这头猪的脑袋,摸摸那头猪的脊背,很是认真的样子。这时,和他一起来的县宣传站的小若觉得这个镜头很珍贵,便“咔嚓”拍了下来,并题名为“汪副县长和猪”,准备在县里的报纸上发表。 第二天,宣传站的站长看到了这张照片,觉得题目起得不好,于是给改成“猪和汪副县长”并送到了报社。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广场曾是股民等候办理入股磁卡的地方,那一天,在排队的长蛇阵旁,有一位小贩推着一辆放满凉鞋的小车,鞋子都是些集贸市场上曾见过的二三元左右的廉价货。卖鞋人从排队的长蛇阵旁慢慢推车而过,对于无人问津他并不在意,从容不迫,仿佛稳坐钓鱼台。  相似文献   

13.
自称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因其诗、文、画的赫赫名声,又因传说故事《三笑点秋香》,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徽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文徽明、祝允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他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则有好几个: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其桃花庵主之号,源于他正德二年(1508年)在苏州阊门内筑桃花庵别业于桃花坞,此处桃村一片,到春时红艳如霞.他在一首《桃花庵歌》的七古中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相似文献   

14.
去年9月6日,营口市文化局举办了迎’93营口国际经贸洽谈会专题书法表演。表演者是营口市总工会干部褚铭泉。褚铭泉精彩的双笔书法表演,使许多人惊叹不已,有人称他“神双笔”,也有人叫他“双笔神”。 据细心人了解和统计,现在华夏大地上真正能够双笔写字的人不超十人,屈指可数的能够双管齐下写异字的几人中,有的只能齐书仅仅熟练的一部分字。然而,褚铭泉却神得出奇,他能在人们随意报字、点词的情况下,左右笔分别表演正反书和倒写正反书,还可以左右笔同时双正、双反或一正一反的写出对联和诗句,  相似文献   

15.
宋小濂(1860-1926),字铁梅、友梅,晚号止园,吉林双阳县人。宋小濂自幼聪敏,勤奋好学,工诗善书。他24岁应童子试,取附贡生,获吉林第一名。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被喻为吉林三杰之一,民国三年曾出任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在抗击沙俄、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田子爽 《黑河学刊》2012,(11):37-38
诗钟是清末出现的一种七言联对的文字游戏。分咏体诗钟是诗钟的一种格式,它在题目的制取上模仿八股文的无情截搭题,在作法上运用了八股文截搭题的"钓"、"渡"、"挽"之法,足见与八股文截搭题联系的密切。  相似文献   

17.
《沪港经济》2005,(2):61-61
3年前,东昌汽车老总王健和他的朋 友来到一家餐馆吃饭,服务员一上来就 问:"先生,现在可以上菜了吗?"众人 惊诧道:"菜都没点哪能上菜?"服务员 接下来说出了当时令王总震撼不已的原 由:原来这家餐馆对每个来吃饭顾客的 资料都作了详细统计,根据数据的汇总 分析,为每个顾客设计了一套个性化菜 谱,以便顾客再次光临的时候,能够提供 品位、数量、搭配和价格都恰到好处的个 性化宴席。王健把这种"越俎代庖"式服 务称为创造性服务。  相似文献   

18.
民间才子 李龙石(1841~1907),名澍龄,字雨浓。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出生于三汉河西岸绕沟,即今盘山县古城子乡青莲泡村。他幼年勤学,能诗善文,师从于沙岭的“清拔贡”王钦元,后到海城其父所办塾馆攻读。  相似文献   

19.
提到推理小说,文学界和一般高等文科教材都公推美国的艾伦·坡为首创,以他一八四一年发表的《莫格街血案》为推理小说之先河。同时以英国柯南·道尔一八八七年发表的《血字的研究》为推理小说的基本定型。然而,如果说十七世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世界推理小说的真正鼻祖,也许会使众多文人大吃一惊。其实经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已基本认定  相似文献   

20.
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与叔父伍国钊在少年时结识了同样迁居广州河南岛海幢寺旁的福建籍富豪潘振承,并在后者所开的同文行中担任账房先生的要职。伍秉鉴于公元1769年生于广州,是拿破仑与威灵顿的同龄人,也是伍国莹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之上还有长兄伍秉镛和二兄伍秉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