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能源供应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快速城镇化将加剧能源供应的紧张。为此,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能源系统,可以较好地满足农村能源清洁化、高增长的需要。本文从城镇化带来的能源挑战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探索湖北农村生态能源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武汉市区大路村为例,提出应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型"六位一体"的生态能源模式,以期为我国城镇化和农村生态能源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物质能源视角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玲 《改革与战略》2011,27(5):92-94
生物质能源的多种优势和政策扶持使其成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在生物质能源的视角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线,以能源结构优化拉动农业结构优化,以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带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正>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就地取材,依赖生物质能源来取暖。后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虽然这些新能源更加便利,但是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日益成为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同时,因为这些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也意味着它们带给人类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河洛炉业是位于河南禹州市的一家专业自主研发生产生物质炉具的公司,他们的生物质炉具,最大限度的利用廉价清洁的生物质燃料,为广大农村、城  相似文献   

4.
张睿 《中国集体经济》2007,(33):170-171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党委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文章从对河南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旅游、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河南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建议政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6~8亿吨,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约占我国生物质总资源量的一半。而近年来,随着农作物秸秆产量不断增加、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应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造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高效转化和能量的高效循环以及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它将成为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文章就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云南农作物秸秆利用财务研究进行了探讨,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估,同时为政府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一个正在兴起并富有巨大前途的新型产业。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有利于破解能源危机,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具有发展生物质能的巨大潜力,但受制于生物质原料资源的特性、技术屏障以及政策激励机制不足等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未来将投资1.5亿元,用于建设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目前,该项目已立项开展建设。 山西省农业厅相关人士称,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除发展户用沼气外,还包括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房、太阳能浴室、省柴节煤炉(灶、炕)、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等农村可再生能源示范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全国各地尝试性发展农民合作金融机构。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肩负着发展农业的神圣使命,根据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河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对支持大众发展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创业有重要的意义。河南各地人民创新性实践,以信阳郝堂村、兰考南马庄村为例,解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道路选择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抽样及访谈对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分析认为江苏农村家庭对传统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高于商品能源,在家庭用能中占绝对主体地位,新能源则较少使用。具体到单项能源,人均消费量居前四位的用能分别为秸秆、电能、成品油和煤炭。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包括传统能源低效不当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苏南、苏中、苏北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带来的地区用能不平衡问题,新能源产品的便利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能源政策适度向苏北倾斜,提高对新能源的补贴,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及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村庄合并机遇发展新能源等优化农村家庭能源利用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永 《中国经贸》2009,(18):85-86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如何有效地促进农业信息化经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本文论述了将信息化治理模式引入农村信息化经济建设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治理来规范我国农村信息化经济建设工作,最终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对河南省2005-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欠发达农区土地流转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其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并无突出的比较优势,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凸显不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则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农村土地规范化的流转是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举措,河南省开封、南阳等六地市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农地流转存在规模偏小、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河南省农地流转的模式选择及规范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瑞 《改革与战略》2014,(7):75-77,117
据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调查数据表明,河南省各地区农民支出差异较大,且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文章从河南省农民消费支出地区差异的现状着手,对河南省农民消费支出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河南省各地区农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河南省农民消费支出差异较大问题方案的模型,为合理调整河南省农民消费结构,尽快消除消费支出地区差异较大并继续扩大的现象,实现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合作金融作为支援“三农”的主力军,已经存在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凸显了历史包袱重、法律严重滞后和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必须将“因地制宜”与“拿采主义”两个原则有机结合,即在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外省以及外国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河南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新动能内涵的理解构建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并结合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空间极化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及其核心要素的集中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且各个地市之间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空间极化程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表现为郑州对省内其他地市的“持续虹吸”影响。  相似文献   

17.
顿雁峰 《特区经济》2010,(4):183-185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本文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比农村经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农村金融发展不足是制约河南省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萍 《乡镇经济》2008,24(5):99-104
近几年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工农业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结合省情全面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制度诸因素,从农业内部和外部着手,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推动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浩 《乡镇经济》2008,24(6):102-105
由于城乡之闽发展绩效的差异,为经济增长而竞争的地方政府,存在着实施城市倾向经济政策的制度激励,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这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文章使用河南省108个县(市)截面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研究表明,加大投资力度或增加社会总投资中农村投资所占的份额,都对增加河南县域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冉 《改革与战略》2011,27(5):113-115
由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循环经济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循环经济理论,运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绿色创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等循环经济下完善河南省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